最后一公里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赶几十公里路去县城购物,到在牧场放着羊也能签收网购快递,自从我国将一些偏远地区纳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来,包括一些牧区在内的边疆地区也实现了移动网络全覆盖,打通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这正是:快遞送到羊群边,边区牧民展笑颜。从此不畏路途远,一网联通共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以前,小关农村仍然处于典型的农耕社会,粮食、衣物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农民身上的穿戴——衣服、帽子、鞋、袜子,男人腰里束的腰巾等,凡是布制品,统统是妇女一针一线做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织布(小关人称其为“洋布”)、针织品进入农村并日益扩大市场。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农民穿衣仍然以粗布为主,这是因为一者農民手中缺钱,购买力低;二者布匹凭票供应,布票根本不够用。在小关有一句谚语:
期刊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品收购(加工)行业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但其经营者大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经营理念、管理措施等大多处在原始粗放状态,许多废品收购站地处城市中心区域或城乡接合部,各种废旧物品和生产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在废品粗加工处理时,污水直排,噪音刺耳,气味刺鼻。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部分危险废品回收后加工方法不当
期刊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   在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一个个鲜红圆润的红薯像“红娃娃”似的破土而出,好不喜人。10月26日,理事长李书强和十几名村民忙着将刚刚出土的红薯分拣装袋,装车起运,田地里充满丰收的喜悦。   “今年红薯真好卖,还没有出土就有了‘婆家’,收购商都把车开到地头了。”李书强高兴地说,除了客商收购和送往当地超市,他还利用网络
期刊
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9月17日在河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这里,10年前还是一片荒山,外出务工人士陈世法回乡投资,在这里种植油茶、茶叶、花木3万亩。转眼间,这些就成了看得见的“摇钱树”,仅油茶就种植1.7万亩,近3000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290多家贫困户脱贫。   “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环境,一举多得。”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发
期刊
今年8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点赞潢川县“稻虾共作”扶贫模式,让潢川三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程刚备受鼓舞。   今年50岁的李程刚是潢川县双柳树镇李楼村村民,也是一名党员。   他于2013年开始承包土地搞种植、养殖,但收效甚微。如何让农业更加高效,李程刚苦苦在寻找机会。   双柳树镇西接双柳大河,东临小河,南靠李楼大
期刊
“元固乡八里庄村刘雷涛,7月29日结婚。”今年6月2日,第二巡查组组长田高峰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移风易俗巡查群里看到这条信息,马上安排人员在结婚当天到其家中进行巡查,发现婚席是大锅菜,用烟没超过10元,用车5辆,不超标。这是肥乡区开展移风易俗的一项常态巡查工作。   2017年以来,邯郸市肥乡区把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突破口,在树立文明乡风、实现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出了一
期刊
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花木之都鄢陵县,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荡涤浊气之下,清风乍起,各项社会事业进展喜人,一系列中心工作收获满满,扶贫攻坚、防治污染、“双违”整治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四个全域”发展战略效果凸显。   这些成绩的背后,无不与该县的作风整顿息息相关,与该县的“清廉鄢陵”建设密不可分,与该县扎实细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眼下的鄢陵,全縣上下党员
期刊
一场秋雨一场寒。   带着对贫困户冷暖的深深牵挂,带着对脱贫摘帽后贫困村的后续发展谋划,10月16日,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带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综合处、刊物编辑部3个党支部冒雨奔赴沈丘县卞路口乡南郭庄村,开展“爱心一日捐”和结对帮扶对接慰问活动。   南郭庄村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定点扶贫村,近年来,他们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
期刊
祝楼乡新城村河南省仕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大棚里,一朵朵紫色蝴蝶兰花开得十分娇艳;师寨镇许堂村秋韵菊花种植基地,一簇簇菊花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芳香;桥北乡盐店庄村“食用菌大王”蒋红超,一边查看平菇的长势,一边为眼下的大好行情兴奋不已……深秋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简称平原示范区),一个个扶贫产业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让人赞叹不已。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围
期刊
“春蚕吐出丝,济世功不绝。”蚕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吐出的丝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材料。桑蚕最早被人类驯化、饲养并利用,千百年来,人们围绕蚕的饲养和利用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文化,技术体系逐渐完备,利用价值不斷挖掘。   蚕的文化溯源   殷代甲骨文中有蚕字。蚕的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蜷曲的虫子。篆文另造会义兼形声字“ ”,“ ”由“ ”(意为发髻)和“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