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敬佩宾老师的一点,是他总是愿意陪伴我们。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会和我们一起克服难题;当我们生活上有什么不顺心时,他会陪我们聊天,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我觉得,正因为有他的陪伴,我们才能如此快乐地学习。”宾华的学生张飞燕说。
从教23年来,宾华认为,学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陪伴。“这么多年来,我希望自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想陪他们一起度过。”宾华如是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除了每天陪学生早读,宾华还有两个“规定动作”:中午时,与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指导学生学习;晚饭后,到教室辅导学生学习、找学生谈心。这样的习惯,使他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并及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宾华认为,这三个“动作”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完成的,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陪伴学生,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这种习惯的养成,要从宾华刚走上讲台时说起。1996年,宾华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拿到了毕业证书。学习经济专业的他,那时完全可以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或外出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博白县那林镇,成为那林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那林初中)的一名普通教师。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欠缺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尽快“入行”成了他首要解决的问题。几经思考之后,他想出了一个法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先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进而服从自己的管教,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陪伴。
从那时开始,宾华每天都坚持做到上文提及的3个“规定动作”,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即便现在已经成为那林初中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行政工作比较繁忙,他仍然一贯如初,总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谈心。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行政工作也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有针对性。所以,我坚持陪伴在学生左右。”
说起宾华,现在南京某科技公司从事电脑编程工作的廖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廖红告诉记者,初中时他很调皮,上课打瞌睡,成绩差,还经常翻墙外出上网,是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宾华没有放弃他:成绩差,便给他“开小灶”,帮他打牢基础;晚上外出上网,便连夜寻遍镇上的网吧,耐心给他分析上网的害处;生病住院了,便带上水果到医院照顾……
“在宾老师的陪伴教育下,我变化很大,成绩提高了,性子也沉下来了。我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工作,真是非常感谢宾老师!”廖红感慨道。
宾华的“三心”
教育学生,若只是简单陪伴还不够,宾华还总结出了“三心”经验: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做到“三心”,首先要做到细心,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各种动态。小朱(化名)原本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有一段时间成绩明显下滑。细心的宾华第一时间发觉小朱的变化,经了解,是因为小朱父母离异,给她造成极大打击。宾华立即联系到小朱的父母,让他们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小朱;还让几个平时与小朱关系好的学生多关心她,帮助她调整情绪、打开心结。慢慢地,小朱恢复了往日的阳光和自信,后来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要不是宾老师的帮助,我可能整个人就废了!”小朱聊起当年往事,眼眶仍会泛红。
耐心,是做到“三心”的另一个途径。宾华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用足够的耐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碰到的困难,再用足够的耐心去开展工作。“学生出现种种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突发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促使学生慢慢改变。”宾华说。
小李(化名)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出生时就过世了,父亲因受了刺激出现了精神问题,全家主要靠叔伯接济和民政补助生活。长期的贫困,让小李变得自卑,在初二时提出退學。小李并不是宾华带的学生,但作为副校长,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小李重返校园。
宾华第一次到小李家时,无论怎么劝说,小李都不愿意返校。宾华没有放弃,第二天天微微亮时,又来到了小李家中,这次他叫上了小李的叔伯,但也未能劝说成功。不过,在第二天的劝说中,宾华知道了小李的顾虑:钱。于是,第三天,宾华带上800元钱,交到小李手中,并告诉小李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宾华三登家门的举动感动了小李,小李最终回到了学校。紧接着,宾华又号召全校师生为小李捐款,自己每月还给予小李一定的经济帮助。最后,小李不仅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还以优异成绩考上博白县高级中学。
“谢谢,宾老师!谢谢,宾老师给我这么多帮助!”没有多余的话,小李对宾华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了这一声声“谢谢”之中!
“充盈自己才能更好教育学生”
在宾华家中的简陋书柜中,放着一堆有些凌乱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有的已经泛黄,而且纸张边缘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还很崭新,这些都是宾华二十多年来写的学习笔记。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写这么多笔记时,宾华只简单回答一句:“充盈自己才能更好教育学生。”这正与“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契合。
学习,是宾华这么多年不曾懈怠的一项工作。由于不是师范出身,他要比其他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现在,宾华除了分管学校的政教工作,还是一名数学教师。多年来,他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曾多次在县级、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实行均衡编班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和青春教育的研究”、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变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
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源于宾华有一颗热衷学习的心。从走上教师岗位开始,各类教育学书刊就成了他的案头读物。他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每一节课结束之后,都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而且,他还自费“充电”,于2012年取得了本科学历。现在,他还保持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写作学习心得和记笔记的习惯。
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宾华摸索出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并学有所得。“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上初中后,宾老师教我们数学,让我爱上了数学。”宾华的学生李唐凤对记者说,“宾老师上课很生动,他总是能够把枯燥难记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我们能够学会、记住。”
2014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春风吹进学校,宾华又以十分的热情率先投身到课改工作之中,带领教师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多年来,宾华曾获评为自治区“爱科学月”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玉林市优秀教师、玉林最美乡村教师、博白县第二届名师等。
“只要我站在讲台上一天,我就会将自己的一颗心献给学生!”宾华坚定地说。
(责编 蒋海兰)
从教23年来,宾华认为,学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陪伴。“这么多年来,我希望自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想陪他们一起度过。”宾华如是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除了每天陪学生早读,宾华还有两个“规定动作”:中午时,与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指导学生学习;晚饭后,到教室辅导学生学习、找学生谈心。这样的习惯,使他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并及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宾华认为,这三个“动作”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完成的,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陪伴学生,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这种习惯的养成,要从宾华刚走上讲台时说起。1996年,宾华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拿到了毕业证书。学习经济专业的他,那时完全可以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或外出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博白县那林镇,成为那林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那林初中)的一名普通教师。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欠缺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尽快“入行”成了他首要解决的问题。几经思考之后,他想出了一个法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先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进而服从自己的管教,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陪伴。
从那时开始,宾华每天都坚持做到上文提及的3个“规定动作”,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即便现在已经成为那林初中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行政工作比较繁忙,他仍然一贯如初,总会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谈心。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行政工作也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得更细、更有针对性。所以,我坚持陪伴在学生左右。”
说起宾华,现在南京某科技公司从事电脑编程工作的廖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廖红告诉记者,初中时他很调皮,上课打瞌睡,成绩差,还经常翻墙外出上网,是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宾华没有放弃他:成绩差,便给他“开小灶”,帮他打牢基础;晚上外出上网,便连夜寻遍镇上的网吧,耐心给他分析上网的害处;生病住院了,便带上水果到医院照顾……
“在宾老师的陪伴教育下,我变化很大,成绩提高了,性子也沉下来了。我现在能有这么好的工作,真是非常感谢宾老师!”廖红感慨道。
宾华的“三心”
教育学生,若只是简单陪伴还不够,宾华还总结出了“三心”经验:在思想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做到“三心”,首先要做到细心,就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各种动态。小朱(化名)原本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有一段时间成绩明显下滑。细心的宾华第一时间发觉小朱的变化,经了解,是因为小朱父母离异,给她造成极大打击。宾华立即联系到小朱的父母,让他们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小朱;还让几个平时与小朱关系好的学生多关心她,帮助她调整情绪、打开心结。慢慢地,小朱恢复了往日的阳光和自信,后来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要不是宾老师的帮助,我可能整个人就废了!”小朱聊起当年往事,眼眶仍会泛红。
耐心,是做到“三心”的另一个途径。宾华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用足够的耐心去了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碰到的困难,再用足够的耐心去开展工作。“学生出现种种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突发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促使学生慢慢改变。”宾华说。
小李(化名)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在他出生时就过世了,父亲因受了刺激出现了精神问题,全家主要靠叔伯接济和民政补助生活。长期的贫困,让小李变得自卑,在初二时提出退學。小李并不是宾华带的学生,但作为副校长,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小李重返校园。
宾华第一次到小李家时,无论怎么劝说,小李都不愿意返校。宾华没有放弃,第二天天微微亮时,又来到了小李家中,这次他叫上了小李的叔伯,但也未能劝说成功。不过,在第二天的劝说中,宾华知道了小李的顾虑:钱。于是,第三天,宾华带上800元钱,交到小李手中,并告诉小李不要担心钱的问题。
宾华三登家门的举动感动了小李,小李最终回到了学校。紧接着,宾华又号召全校师生为小李捐款,自己每月还给予小李一定的经济帮助。最后,小李不仅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还以优异成绩考上博白县高级中学。
“谢谢,宾老师!谢谢,宾老师给我这么多帮助!”没有多余的话,小李对宾华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了这一声声“谢谢”之中!
“充盈自己才能更好教育学生”
在宾华家中的简陋书柜中,放着一堆有些凌乱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有的已经泛黄,而且纸张边缘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还很崭新,这些都是宾华二十多年来写的学习笔记。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写这么多笔记时,宾华只简单回答一句:“充盈自己才能更好教育学生。”这正与“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契合。
学习,是宾华这么多年不曾懈怠的一项工作。由于不是师范出身,他要比其他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现在,宾华除了分管学校的政教工作,还是一名数学教师。多年来,他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曾多次在县级、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农村初中实行均衡编班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和青春教育的研究”、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变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
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源于宾华有一颗热衷学习的心。从走上教师岗位开始,各类教育学书刊就成了他的案头读物。他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每一节课结束之后,都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而且,他还自费“充电”,于2012年取得了本科学历。现在,他还保持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写作学习心得和记笔记的习惯。
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宾华摸索出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并学有所得。“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不是很好。上初中后,宾老师教我们数学,让我爱上了数学。”宾华的学生李唐凤对记者说,“宾老师上课很生动,他总是能够把枯燥难记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我们能够学会、记住。”
2014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春风吹进学校,宾华又以十分的热情率先投身到课改工作之中,带领教师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多年来,宾华曾获评为自治区“爱科学月”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玉林市优秀教师、玉林最美乡村教师、博白县第二届名师等。
“只要我站在讲台上一天,我就会将自己的一颗心献给学生!”宾华坚定地说。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