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基础。同时,应该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文的丰富素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教师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分析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就具有一致性。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德育的优势
语文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教学的侧重点都不同,甚至是每一个课文中都蕴含了不同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教师无形中将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种浸入式的语文德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将德育的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语文课程伴随着小学教学的整个阶段,对学生来说德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这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巩固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是为新知识做铺垫,也是对过往学习的一个检验。另外,语文教材的编订也是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为基准进行编排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等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情感都能够进行熏陶与感染。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不仅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传承给我们,还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景色,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对我国秀美的壮丽山河进行了解,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大好河山的优美景色,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意识到自然的美景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是我们祖先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时时刻刻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结果。我们是自然美景欣赏者的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教师可以在《五彩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对描写自然景色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进而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起到人与自然的人文主义教育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崇高的一种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素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认识到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历史阶段,我们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不屈与顽强中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满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與感恩,要从小为学生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情怀,让学生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单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有力的触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内容《黄继光》《一个苹果》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性格品质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家务开始做起,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调查中发现,往往热爱劳动的孩子成年后的道德品质方面上要高于不热爱劳动的孩子。从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出,具有劳动意识的孩子经常为他人考虑,能够估计别人的感受,懂得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能够做到心系他人。因此,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呢?以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师在进行《父亲的花园》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他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让学生体会父亲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在荒坡上开垦土地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性格品质,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四)培养孩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巴金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与欣慰。乐于助人的孩子通常都很善良。善良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时时刻刻都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逐渐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品质。在当今时代中,学生不仅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通过人教新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给予是快乐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实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引领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文霞.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2(2).
[2]张丽华.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外语文,2015(22).
[3]钟方梅.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讨[J].考试周刊,2018(30).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就具有一致性。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德育的优势
语文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教学的侧重点都不同,甚至是每一个课文中都蕴含了不同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教师无形中将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种浸入式的语文德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将德育的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语文课程伴随着小学教学的整个阶段,对学生来说德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的漫长过程,这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巩固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是为新知识做铺垫,也是对过往学习的一个检验。另外,语文教材的编订也是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为基准进行编排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等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情感都能够进行熏陶与感染。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不仅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传承给我们,还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景色,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对我国秀美的壮丽山河进行了解,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大好河山的优美景色,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意识到自然的美景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能够完好地保留至今是我们祖先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时时刻刻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结果。我们是自然美景欣赏者的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教师可以在《五彩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对描写自然景色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对景色的描写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进而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起到人与自然的人文主义教育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崇高的一种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素材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认识到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历史阶段,我们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不屈与顽强中用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满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與感恩,要从小为学生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情怀,让学生意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单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有力的触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内容《黄继光》《一个苹果》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性格品质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让学生从家务开始做起,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调查中发现,往往热爱劳动的孩子成年后的道德品质方面上要高于不热爱劳动的孩子。从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出,具有劳动意识的孩子经常为他人考虑,能够估计别人的感受,懂得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能够做到心系他人。因此,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呢?以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师在进行《父亲的花园》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他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让学生体会父亲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在荒坡上开垦土地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性格品质,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劳动的光荣。
(四)培养孩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巴金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在于争取。”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与欣慰。乐于助人的孩子通常都很善良。善良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时时刻刻都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逐渐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品质。在当今时代中,学生不仅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通过人教新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给予是快乐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实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引领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文霞.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2(2).
[2]张丽华.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外语文,2015(22).
[3]钟方梅.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探讨[J].考试周刊,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