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学进入了黄金阶段,本文介绍了建筑学的历史来源、存在危机以及解决措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艺术设计不可或缺,文中列举分析了中西方建筑,更进一步阐述了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为以后建筑学和艺术设计更好的结合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水准和形式在不断变化,如何使得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结合,这是目前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文就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如何更好的发展做了以下简要陈述。
1 建筑学
从历史上看,建筑学一词来自欧洲,传到日本,最后到中国,他本身作为一门艺术结合技术的学科,包涵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用来呈现建筑中的美和实用性。然而,事实上,“建筑学”所探讨的不只是建筑物,更重要还有人文,也就是研究大众如何要求建筑物,以及如何实现对从无到有的建筑物实现生产过程。
建筑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并且建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知道建筑设计创作。在古代,一般是靠口传心授,现在虽然开办学校,但是为了掌握建筑设计这门技艺,必须还是通过实践。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掌握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意义等,了解到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熟悉建筑设计的规律,也即是平面布局、空间整合、交通、以及实现美学规律的艺术效果等。除这两部分外,还要注意建筑设计中所需的物理学知识的应用,比如声、光、热学以创造使用者所要求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师们都要懂得实用性和美学融合的思想,在建筑中体现你要表达的价值观。
历史上的建筑学者着重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和他们的规律,通过学习遗留的历史建筑,探讨建筑发展应该遵循的规律和建筑技术的指导思想,为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2 艺术设计
建筑学中除了建筑技术,还有重要一部分就是艺术设计。如果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服务于很多行业: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科技等。并且它的评判标准一直随着社会时尚以及人们的认知改变而改变。艺术设计应用很多方面,比如: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效仿日本,将“室内设计”改为“环境艺术设计”而来)、网页艺术设计、板式设计等。然而,艺术设计不仅是将生活和美结合,而且还要体现很多综合因素,比如表现、感官、想象等能力。
在建筑方面的艺术设计有一些很有名的环艺设计,像赫尔辛基火车站、林肯纪念堂、包豪斯校舍等,这些是将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案例。
被看做美国标志性建筑的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方圆2200平方米,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华盛顿纪念碑对面。这个宏伟的建筑利用了古希腊的传统技术,为了代表林肯时期美国36个州,在纪念堂的四周树立了36根大理石。林肯雕像是由一座大理石雕刻而成,位于纪念馆正中央,他神情严肃,两只手分别放置椅子扶手上。雕像正上方有一句话“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中”,大理石墙上还刻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第二次就职演说讲词。林肯纪念馆不仅仅是为了歌颂林肯总统的伟大事迹,也是为了歌颂当时勇敢的人民。
单单是花岗岩建筑没有任何含义,但人们赋给了文化和内涵,这就艺术设计的功能。林肯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看到洁白的花岗岩,会想到林肯为了废除丑恶的奴隶制,而提出“人人生来平等”思想,虽然他被暗杀了,但他高大洁白的心灵会一直鼓励着后人;看到纪念堂外36根有着希腊巴台农神庙风格的石柱,会想到林肯在世时的36个州;看到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多下垂的花饰,会想到纪念馆建成时的美国48个州。
3 中西方的建筑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站在美学角度,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建筑学和艺术设计是相互融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设计是建筑完美呈现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他们的关系从建筑中就可以体现。
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建筑学上都体现了文化和艺术的结合。即使中西文化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在结构思想上均不同,但这些文化一般都能通过建筑和艺术设计体现出来。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等历史大家重道德和艺术融合,重一体结合;而西方文化则看重科学和宗教,以及看重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精神和各个流派的特性。这些文化都可以通过历史中的建筑物体现出来。
在西方,古代希腊建筑是典型的西方建筑的代表,以庄重、典雅、對称、优美而闻名于世。除此之外,还有体现当时雄厚国力、超凡财富以及奢侈生活的罗马建筑群。还有建筑形式不同的拜占庭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这些西方古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各个时代民族的风俗文化和艺术水准。
当然中国的古建筑也在呈现着它独特的韵味。
我国的古代建筑着重在建筑和艺术设计的关系。建筑既要满足人们居住的最基本条件,还要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的,这就要利用艺术设计,赋给建筑物以自然情趣。中国的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结合周围环境,讲究协调,利用当地地势,建造假山,池塘,栽花种树,建桥修亭,把自己的居住地建在山水之中,使得园林更加诗情画意,有种寄情于山水的意境。古人不仅可以居住园林里,也可以在园中观赏大自然的景色。通过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设计,引景、点景、借景、藏景等方法,或穿林越涧,或登高远眺,或临池俯瞰,在居住中和自然景致融合一体。古典苏州园林的建筑均体现了建筑学和艺术设计最高境界的结合。
4 未来的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结合艺术设计的建筑学已经不适用未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当今社会,有个问题一直令专家们和建筑师们争执不休,即:建筑学是否存在危机?
建筑学一直面临着它的危机,这个问题不是最近刚提出来的,大概在20世纪初期,什么是建筑再次成为让我们困扰的难题。因为现在工业化的发展,让建筑创造的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批量毫无特色平庸的产品。几乎让人们懒得做出任何批评或赞美,这时候的建筑只有一个检验标准,也就是合格?不合格?优质?残次?建筑不再是美与艺术结合的代名词,而是达标的流水线的最终成果。
这个时候,许多人尝试给建筑一个新的定义,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建筑学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他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吗?我们不再需要建筑学了?是否只需要按照工业化模板完成流水线式的产品?
然而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稍后又相继提出了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以及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住环境”为重点资助项目。推动了建筑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一概念带给建筑学新的启发,使得建筑学往生态建筑、景观建筑、智能建筑方面发展。
科技的不断发展,身边的建筑从茅草屋、竹屋到木结构的宫殿,从砖石的城楼到钢筋混凝土的大厦再到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的每次革命性飞跃总是源于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革新。未来的计算机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建筑学带来更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一平,程刚. 关于建筑设计的美学思想[J]. 考试周刊. 2008(05)
[2] 张刚. 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创新[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9)
[3] 黄秀芙. 论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协调创新[J]. 今日科苑. 2009(22)
[4] 徐正忆. 谈建筑设计中结构与艺术的和谐性[J]. 山西建筑. 2008(36)
【关键词】建筑学;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水准和形式在不断变化,如何使得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结合,这是目前讨论最多的话题。本文就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如何更好的发展做了以下简要陈述。
1 建筑学
从历史上看,建筑学一词来自欧洲,传到日本,最后到中国,他本身作为一门艺术结合技术的学科,包涵了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用来呈现建筑中的美和实用性。然而,事实上,“建筑学”所探讨的不只是建筑物,更重要还有人文,也就是研究大众如何要求建筑物,以及如何实现对从无到有的建筑物实现生产过程。
建筑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并且建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知道建筑设计创作。在古代,一般是靠口传心授,现在虽然开办学校,但是为了掌握建筑设计这门技艺,必须还是通过实践。
建筑设计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掌握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意义等,了解到建筑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熟悉建筑设计的规律,也即是平面布局、空间整合、交通、以及实现美学规律的艺术效果等。除这两部分外,还要注意建筑设计中所需的物理学知识的应用,比如声、光、热学以创造使用者所要求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师们都要懂得实用性和美学融合的思想,在建筑中体现你要表达的价值观。
历史上的建筑学者着重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和他们的规律,通过学习遗留的历史建筑,探讨建筑发展应该遵循的规律和建筑技术的指导思想,为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2 艺术设计
建筑学中除了建筑技术,还有重要一部分就是艺术设计。如果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服务于很多行业: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科技等。并且它的评判标准一直随着社会时尚以及人们的认知改变而改变。艺术设计应用很多方面,比如: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效仿日本,将“室内设计”改为“环境艺术设计”而来)、网页艺术设计、板式设计等。然而,艺术设计不仅是将生活和美结合,而且还要体现很多综合因素,比如表现、感官、想象等能力。
在建筑方面的艺术设计有一些很有名的环艺设计,像赫尔辛基火车站、林肯纪念堂、包豪斯校舍等,这些是将建筑学和艺术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案例。
被看做美国标志性建筑的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方圆2200平方米,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华盛顿纪念碑对面。这个宏伟的建筑利用了古希腊的传统技术,为了代表林肯时期美国36个州,在纪念堂的四周树立了36根大理石。林肯雕像是由一座大理石雕刻而成,位于纪念馆正中央,他神情严肃,两只手分别放置椅子扶手上。雕像正上方有一句话“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中”,大理石墙上还刻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第二次就职演说讲词。林肯纪念馆不仅仅是为了歌颂林肯总统的伟大事迹,也是为了歌颂当时勇敢的人民。
单单是花岗岩建筑没有任何含义,但人们赋给了文化和内涵,这就艺术设计的功能。林肯纪念馆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看到洁白的花岗岩,会想到林肯为了废除丑恶的奴隶制,而提出“人人生来平等”思想,虽然他被暗杀了,但他高大洁白的心灵会一直鼓励着后人;看到纪念堂外36根有着希腊巴台农神庙风格的石柱,会想到林肯在世时的36个州;看到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多下垂的花饰,会想到纪念馆建成时的美国48个州。
3 中西方的建筑与艺术设计的结合
站在美学角度,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建筑学和艺术设计是相互融合,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设计是建筑完美呈现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他们的关系从建筑中就可以体现。
虽然中西文化差异很大,但建筑学上都体现了文化和艺术的结合。即使中西文化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在结构思想上均不同,但这些文化一般都能通过建筑和艺术设计体现出来。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等历史大家重道德和艺术融合,重一体结合;而西方文化则看重科学和宗教,以及看重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精神和各个流派的特性。这些文化都可以通过历史中的建筑物体现出来。
在西方,古代希腊建筑是典型的西方建筑的代表,以庄重、典雅、對称、优美而闻名于世。除此之外,还有体现当时雄厚国力、超凡财富以及奢侈生活的罗马建筑群。还有建筑形式不同的拜占庭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这些西方古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各个时代民族的风俗文化和艺术水准。
当然中国的古建筑也在呈现着它独特的韵味。
我国的古代建筑着重在建筑和艺术设计的关系。建筑既要满足人们居住的最基本条件,还要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的,这就要利用艺术设计,赋给建筑物以自然情趣。中国的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这一点,结合周围环境,讲究协调,利用当地地势,建造假山,池塘,栽花种树,建桥修亭,把自己的居住地建在山水之中,使得园林更加诗情画意,有种寄情于山水的意境。古人不仅可以居住园林里,也可以在园中观赏大自然的景色。通过古人高超的建筑艺术设计,引景、点景、借景、藏景等方法,或穿林越涧,或登高远眺,或临池俯瞰,在居住中和自然景致融合一体。古典苏州园林的建筑均体现了建筑学和艺术设计最高境界的结合。
4 未来的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结合艺术设计的建筑学已经不适用未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当今社会,有个问题一直令专家们和建筑师们争执不休,即:建筑学是否存在危机?
建筑学一直面临着它的危机,这个问题不是最近刚提出来的,大概在20世纪初期,什么是建筑再次成为让我们困扰的难题。因为现在工业化的发展,让建筑创造的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作品,而是批量毫无特色平庸的产品。几乎让人们懒得做出任何批评或赞美,这时候的建筑只有一个检验标准,也就是合格?不合格?优质?残次?建筑不再是美与艺术结合的代名词,而是达标的流水线的最终成果。
这个时候,许多人尝试给建筑一个新的定义,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建筑学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他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吗?我们不再需要建筑学了?是否只需要按照工业化模板完成流水线式的产品?
然而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稍后又相继提出了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以及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住环境”为重点资助项目。推动了建筑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一概念带给建筑学新的启发,使得建筑学往生态建筑、景观建筑、智能建筑方面发展。
科技的不断发展,身边的建筑从茅草屋、竹屋到木结构的宫殿,从砖石的城楼到钢筋混凝土的大厦再到钢结构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的每次革命性飞跃总是源于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革新。未来的计算机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一定会给建筑学带来更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一平,程刚. 关于建筑设计的美学思想[J]. 考试周刊. 2008(05)
[2] 张刚. 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创新[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9)
[3] 黄秀芙. 论建筑结构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协调创新[J]. 今日科苑. 2009(22)
[4] 徐正忆. 谈建筑设计中结构与艺术的和谐性[J]. 山西建筑. 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