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学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国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新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数学实例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從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实践(“做一做”)、思考(“想一想”)
  探索(“猜一猜”)、交流(“议一议”)等学习过程来展开。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引入生活实际   数学联系生活
  新课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数学,更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生活化”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
  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学习《图形的转》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钟表、电风扇叶片、大风车、自行车车轮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
  数学“生活化”。这节课后,请学生应用所学的旋转设计一个广告图案,并为设计书写说明,这又使得生活“数学化”了。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里需要,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三、组织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便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自然会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ーー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侧剪下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一一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
  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扎眼……,不同的学生将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彼此交流,实
  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四、回归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随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努力使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变禁锢、封闭的初中数学小课堂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数学大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一、培養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相当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一、走进孩子的心里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杨老师主动体贴地问询、慰抚、激励,学生也那么无间地交换心声、倾诉、感恩。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短如微博“互动”,长
期刊
一、引言  首先,情境教学法可以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听和说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创设外语环境;其次,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口语交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不够成熟,倾向于在自然、变通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这样才能快速接受和掌握语言知识。一般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快速感知语言,并在创设的情境中有效运用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
期刊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忍俊不禁,就是鼓励幼儿畅谈自己突发的奇特想法,教师不批评、不挑剔,使幼儿消除“挨批评”的恐惧心理,从而获得创造的乐趣与自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幼儿创设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氛围,幼儿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期刊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氛围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響着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氛围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
期刊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有些初学者学习不久便觉枯燥无味,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这归根到底在于某些学校个别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过多地强调学生死记单词,硬背课文。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外语的被动局面呢?这就要从培養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做起。具体措施如下:  一、确立学习英语的目标  学生初接触英语,就像刚接触母语一样,会产生一种新鲜感,这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介绍一下有关英语的背景知识,可
期刊
有效教学不仅取决于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而且取决于师生交往的心理背景,也就是课堂气氛。不同的课堂气氛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营造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辅助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积极的课堂气氛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的   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心理现象。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心理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合作者,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发号施令的“一言堂”,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因此,我在课上力求生动活泼,使学生充分参与,乐学,爱学,进而学好,在我校多年倡导的“六导式”教学法和近年提出的“多元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特色,现以三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一课为例,作以总结。  一、课前收集资料,师生共同完成  《年月日》一
期刊
自古以来,残障学生的人生是坎坷的,但又是美丽与精彩的。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具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自卑心理,他们从内心感觉上天的不公平、周围人群的歧视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孤独、寂寞、极端甚至是仇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从“心”出发,消除残障学生心中的障碍,改变其自卑心理,使之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人文关怀,暖流涌动  残障学生是一个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的不幸学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人们
期刊
责任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开创未来的基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为人父母,养儿育女是责任;身为儿女,孝敬老人是责任;经商开店,诚实守信是责任;悬壶行医,救死扶伤是责任;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是责任;头顶一枚军徽,报效祖国是责任。  一、责任概述  什么是责任呢?《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 责任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承诺,是指对工作的负责、是对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