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适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事变更是合同法适用中的重要原则。情事变更原则的具体适用,不仅要参照其国内外立法及司法理论,更要在明确立法原意的基础上结合情事变更的价值指向进行综合分析。如此,方可使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情事变更原则 合同法 法律适用
  作者简介:张跻智、寇建柱,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9-111-02
  何为情事变更原则?在英美法上情事变更被认为是合同成立后履行中,若遇不可预料的障碍(unex-pected obstacles) 或新情况(new condition),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艰难时,法官或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衡平措施。豍大陆法系所称的情事变更原则在英美法上常被称作“合同落空”或“合同受挫”。我国学者崔建远教授认为,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豎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称情事变更原则是一种权利或者法理,这些说法都是不无道理的,在此不予赘述。通说认为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的事情的发生,导致合同存在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显失公平时,则应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的这样一种原则。依通说,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目的在于消除因情事变更所产生的合同后果的不正义或者说不公平。
  一、明确情事变更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适用条件
  不难看出,情事变更原则的出现旨在防止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因缔约时所无法预料且无法控制事件而获取不当利益或遭受意外损失,所以当此种情况发生时允许法律凌驾于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之上而对此加以调整。情事变更原则的“强行介入”明显违背了民法的“私法自治”精神和“合同必须严守”规则。因此,法律对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进行严格的限制。
  第一,要有情事发生变更的客观事实。情事变更原则要求的客观事实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并生效后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作为该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的客观事实发生了超出合同订立当事人所能预期的异常变动。比如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的物价暴涨等的“非常之事”。这种“非常之事”相较之前面合同赖以成立的“正常基础”已然发生了超预期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了先前订立合同时合同效力赖以存在的事实背景的前提不再存在,是为发生了情事变更。
  第二,情事变更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至履行终止前。如果在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时已发生情事变更,当事人仍以变化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订立合同,则表明订立合同时发生的“情事变更”并未影响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或者由当事人自愿承担风险与不利后果,对其没有必要由法律介入加以保护。其次,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有一些合同比如附条件及附期限的合同,这种合同非成立即生效而是由成立到生效尚有一段时间间隔,情事变更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在合同成立到生效这段时间的,那么此时该做如何处理?通常认为,合同如成立但未生效则不发生履行问题,而情事变更则是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原则,若无履行发生则无情事变更原则适用。再次,若在合同履行完毕以后发生情事变更,则因合同已履行完毕,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宣告结束,此时的情事变更对双方的利益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故亦没有必要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第三,情事变更是订立合同时当事人不可预见的。如果当事人已经预见,则情事变更原则要求的“不可预见性”直接被打破,自然也就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若当事人应当预见将要发生情事变更而未预见或者轻信能够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仍坚持订立合同说明该当事人主观上具有过错,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应当由其负责,不应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对于有些发生几率很低的情况,尽管当事人订约时会预见到这些情况可能发生,但因其发生概率极其微小,一般情况下均可忽略其考虑,它们的发生应作为情事变更对待。所以特定情况下可预见事件的发生概率将直接决定其是否该归入情事变更。
  第四,情事变更的发生必须是非由双方当事人过错造成。在合同成立生效后履行前,如果一方当事人过错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困难,属于单方违约,自应由过错方负违约责任;若双方对情事变更的发生均有过错则属于双方违约,两方当事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对于由第三人过错导致的情事变更造成的违约是否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要从当事人能否得到法律救济来考虑。豏通常情况下,由第三人过错造成违约后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之一的违约方承担责任后向第三人再行追偿,无需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即可实现事实上的公平正义。
  第五,情事变更的发生导致原合同继续履行显失公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之后,因为出现了订约时所不可预见的情事,导致合同订立时所赖的基础丧失。此时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会对一方当事人极为不利,显失公平。故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来平衡情事变更下的利益关系。显失公平也可看做是涉及到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条件,这一条件设置的主要目的在进一步完善了情事变更原则自身的同时也起到了防止情事变更原则被滥用引起合同履行所依托的信用丧失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不稳定的作用。
  二、正确区分情事变更和合同经常出现的其他情况
  第一,情事变更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异同。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法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公平正义;而情事变更原则的提出和适用也是为了防止订立合同基础丧失之后合同的继续履行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公平,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通的。但是情事变更的适用却也直接破坏了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履行,损害了原本合同履行中的所应当出现的“诚实信用”,使得合同履行不能。在这一点上,情事变更原则与诚实信用有着一定的“冲突”。在情事发生变更后,诚信原则在其适用中有可能会因为要兼顾到当事人双方“两面”的诚信而产生一定的矛盾并最终该导致合同履行之结果与立法和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之价值的事实上的背离;而此时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比诚信原则更为具体且其适用目的直指合同履行中的公平正义之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情事变更突破了法律上所要求的法律义务履行的强制性,赋予了民法特别是合同法在解决情事变更之此类纠纷中更大的灵活性。所以,“情事变更”不同于“诚实信用”,在现实法律适用中应该注意到两者的取舍,合同履行正常状态下的“诚实信用”在合同基础丧失的情况下可以依靠“情事变更原则”来加以“弥补”和“矫正”。
  第二,“情事变更”原则不同于“不可抗力”免责。我国《合同法》第117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可见,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免责两者都要求有不可预见的客观情况的发生为前提。但是,随着近年来自然界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导致的情事变更合同案件日益增多,如果将除不可抗力之外的所有情况都一概纳入违约范畴将严重违背民法及合同法上的公平正义要求,损害很多因情事变更的发生而履行原合同的当事人一方甚至多方的合法权益。所以,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是两个有着重大区别的概念,他们是可以并立于合同法之中的两个制度,不能因它们部分相同的前提的存在而抹杀了情事变更原则的存在空间。在作者看来,“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的主要区别在于“情事”发生“变更”后合同能否继续履行。不可抗力适用于不可预见情况造成的合同的履行不能,而情事变更则是造成合同继续履行依然存有可能但若却显失公平。所以情事变更和不可抗力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
  第三,情事变更原则与商业风险的比较分析。商业风险是指从商者在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所应承担的潜在失利危险。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例如两者虽然均发生在合同生效之后、合同法律关系消灭之前的履行过程中,两者都可能因为相同的客观原因如物价变化等带给当事人一定的损失等。正是由于这些共同之处使得情事变更与正常的商业风险有时变得难以区分。但实际上二者仍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首先,情事变更的发生是签订合同时不可能预见,合同签订的双方均无过错,是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情事”发生变更所引起;商业风险一般情况下在当事人签订合同时能够预见的,当事人是以其所预料到的这种风险为代价从事经营活动并换取收益,故商业风险是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的总是潜在的“收益危险”。其次,情事变更的发生是由不能预料的正常经营外的情事引发的,其所导致的风险是异常的;而商业风险则是存在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其发生则取决于从商者是否是否了解并预测对了市场行情等。也就是说,情事变更的发生,在客观上会使合同基础和预期的目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使之对合同履行造成有损于公平正义的影响;而商业风险中的客观情况发生不是根本性的,不会对合同履行造成重大影响,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实现合同预期的目的。此外,情事变更是由于当事人缔约时不可预见的。在情事变更发生后,原合同如若继续履行则会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而商业风险通常是由当事人在缔结合同时已将此种商业风险合理地计算在内并形成相应的合同价格,甚至是风险越高收益越大,所以商业风险的承担不会造成显失公平状况的出现。
  三、把握好情事变更原则的价值指向
  市民法的基本精神是私法自治,其反映在契约法上就是以意思自治为标志的契约自由。作为契约自由内核的契约正义也在市民社会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当发生当事人在订立契约之初所未能预料的情事,并且当这种情事达到了动摇契约订立之时的环境基础时,若要使当事人再按原约定履行,将会使契约双方中的一方因未能预期的风险的出现而在契约履行中遭受本不应该的损失,这就远远违背了契约正义这一内核,即出现了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矛盾。所以在法律讨论的基础上还要要通过对情事变更原则的价值讨论来厘清情事变更的内涵和外延,达到在法律适用中实现情事变更预期的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衡平效果。
  在情事变更原则的具体适用上,台湾学者林诚二认为:“诚实信用系道德规范,乃法律道德化之表征,学者乃立之为法律之最高知道原则。易言之,诚信衡平原则系一种领导性规范,情事变更系诚信衡平原则之一适用耳。是故,余以为情事变更之理论根据应以诚信衡平说较为适宜”。这一观点目前在国内多得认可。作者认为,情事变更原则系为常态合同关系下所弃之原则,因常态关系下有以诚信原则等的多个契约原则辅之,在情事发生变更时,情事变更原则始可用,且无论其是以诚信原则为上推导用之或是其他,在情事变更原则的现实法律适用中,只要把握以上所说的适度兼顾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则几无谬矣。即合同履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才是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决定性因素,故以诚实信用为依托的推导是可以而不是必须。
  注释:
  豍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豎崔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豏张淑珍.浅析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鸡西大学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作者研究了矫正热稀释系统响应时间引起的平均过滤时间(MTT—MeanTransit Time)之表观延长的方法,通过记录阶跃函数响应曲线,测量了五个市场上有售的顶部为热敏电阻的导管的
今天,奥数班第一次上课。上课前,我就想,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上课呢?男的还是女的?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严肃的还是幽默的?终于,老师进了教室,我瞪大眼睛一看,是位中年男老师,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汶川地震中具有“强梁弱柱”震害和轻微破坏的各一个框架结构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时程动力分析,探讨了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三级、柱端弯矩增大系数1.1的框架在遭遇大震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强柱弱梁”抗震措施的有效性;分析了现浇楼板和填充墙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1.1偏小,“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很难实现;考虑板筋引起梁端超筋增大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
夏丏尊与叶圣陶合编的《文心》是中学生、教师乃至所有想学好语文的人的良师益友。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许多针对阅读和作文教学的锦囊妙计。笔者择其一点,主要探讨语汇、语感
孩子们正在走廊玩耍,我和班级李老师来到活动室门口,发现文博正聚精会神地趴在墙角,走近一看,他正拿着一支水彩笔在墙上画着什么。“别这样!”李老师不禁大声说,文博显然吓了
晚明时期名噪一时的说书艺术家柳敬亭,为之作传的有吴伟业的《柳敬亭传》、周容的《杂忆七传·柳敬亭》和黄宗羲的《柳敬亭传》等。记述他说书的有张岱的《柳敬亭说书》、钱
摘要:合同制度是当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该制度在西方法律传统中的起源,探究合同的效力,即一个合同必须得到遵守的准则的哲学基础与历史根源。从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到20世纪的波斯纳的法经济学,通过回顾,我们发现真正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的合理解答来源于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  关键词:契约制度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德性理论  作者简介:万尚,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经
幸福在哪里?我曾不止一次地问。小区公园内,一个小孩儿手里拿着刚买来的伊利,咬一口吧嗒几下嘴,雪糕的凉气顺着四肢扩散,他的脸上一脸的惬意。不远处,另一个小孩子用遥控器指
根据Timoshenko二广义位移梁理论,导出了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压弯构件的解析解和弯矩-转角位移方程。利用位移法分析了单层单跨框架、多层多跨框架的无侧移、有侧移失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