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哈,两个谈判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y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再次未能达成有意义的气候协议,这一次是最近结束的多哈气候谈判。不过可能您还没注意到这一次的多哈,因为新闻媒体大多干脆对此事忽略不报,和前些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一状况正反映了公众对气候话题关注度的下降。
  从1992年里约的第一场地球峰会开始,多哈会议已经连续20年气候谈判失败。当时,各国纷纷承诺到2000年末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到1990年的水平,结果经合组织成员国距离目标有9%的差距。而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几乎成了空谈。2009年,哥本哈根发起拯球地球运动,也以失败收场。
  到目前为止,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加速上升,导致2011年的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50%。过去20年,全球气候谈判的所有努力,都只是让排放降低了0.5%左右的增长率。
  让我们作一个乐观的假设,假设增长率将在整个世纪内持续降低,到2100年,温度上升的幅度将减少0.005摄氏度(即华氏0.01度)。海平面上升将减少1毫米左右。那么即使累积了100年,这些变化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过,要促成这微乎其微的变化成果,每年将耗资200亿~300亿美元,几乎抵消掉所有经济增长的成果—因为要强制使用更昂贵的能源。而这一切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洪水、热浪等灾难微乎其微的减少—总括来说,每年大概是10亿美元。因此从利益看,气候政策上的花费真是赔多赚少。
  我们是时候改变策略了。有很多聪明的方法可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创新技术来降低绿色能源的价格。可惜这一点并未在联合国气候谈判桌上得到推广 。
  与此同时,在我们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也很有必要提醒自己什么是首要任务。而这次多哈的气候谈判跟往常一样,试图通过一场 “危言耸听”的报告来加强大众的关注—它显然失败了。
  世界银行令人失望地背离以往谨慎的报告风格,也大惊小怪地推出了与绿色和平气候政策理事威廉·黑尔合著的《扭转变暖趋势》一书。这本书出版时,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声称:“如果我们不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将无法终止贫困问题。”
  果真如此吗?气候政策至今被证明是无比昂贵、却对遥远的将来帮助很少的一个事物。这对世界贫困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或许我们应该考虑11年前开始的另一个有关全球自由贸易的多哈协议,而这个对贫困国家的帮助可要强不知多少倍。
  世界银行的模型表明, 即便是最温和的自由贸易促进协议,其增加贸易自由度和减少农业补贴的政策,都能带来巨大收益。这种“静态利益”可能会在10年后带来全球每年GDP几千亿美元的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可达500亿美元。在本世纪即将结束时,每年的收益将达到1.5万亿美元,而且有一半可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口袋。
  过去20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上述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论据。历史证明,开放的经济体增长得更快。例如1965年后的韩国,1974年后的智利,1991年后的印度等等,这些国家开放后的增长率明显提高了。
  全球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equilibrium model)也提供了同样的信息:即使是适度加强的自由贸易也能使得国内市场变得更有效率,而且更有利于供应链完整化和信息传播便利化,从而推动创新。总而言之,自由贸易能提高GDP的增长率。
  世界银行中名列前茅的建模者之一凯姆·安德森(Kym Anderson)教授称,即便是一个差强人意的多哈自由贸易谈判,其长期收益也是巨大的。在未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2020年的年度GDP仍将会再高出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有3万亿流入发展中国家。到本世纪末,略微提高的增长率也会使得收入累计每年增长超过100万亿美元,其中大多流向发展中国家。
  那时,自由贸易对发展全球GDP的促进效应将每年增加20%。而这一切的成本—主要是中止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在10到20年间,每年约为500亿美元,不及上述GDP增长的万分之一。
  即使是一个极为乐观的多哈气候协议,也将每年耗资5000亿美元,其中每一美元的投资还不到5美分的收益。而相反,一个四平八稳的多哈自由贸易协定,就可以为世界贫穷人口多做出几千倍的贡献,而且见效更快,成本更低。
  是的,我们必须应对气候变化—但要用有智慧的策略。多哈气候谈判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世界的贫困问题,就应该认真对待另一个多哈谈判。
作者是哥本哈根商学院客座教授,哥本哈根共识中心的创办者和主席,2012被《外交政策》评为全球百位思想家之一。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
其他文献
汉民族最早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诗、乐、舞一体的,诗歌既是一种文学作品,又是可以吟唱的音乐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元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两首流传甚广的作品,两人虽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却通过作品中都蕴含的乡愁表达跨越几百年的时空进行无声的交流。本文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为主题,探析两位诗人乡愁表达的异同。   一、作品中乡愁表达的不同 
《自然》5月7日  来自中国的考古学家介绍了一种迄今发现的最奇怪的“擅攀鸟龙”,它们非常小,有很长的脚趾,通常被重建为类似狐猴的树栖动物。这种微小动物被命名为“奇翼龙”, 它来自中国距今1.6亿年的地层,僵硬的羽毛呈丝状,同时其腕部还有两根棒状长骨结构,这些特征与以前在任何一种恐龙身上所看到的任何特征都不一樣。从考古化石中发现,“奇翼龙”的这些结构也许是用来支撑的膜片结构,可能是用于进行滑翔飞行。
成立1年的乐视体育,以28亿估值,融得人民币资金8亿元,创造了中国体育产业首轮估值及融资额的双重纪录。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旗下的普斯投资都参加了此轮融资。目前乐视体育在版權方面共拥有17类运动项目、121项比赛,平均每年4000场赛事直播。
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语,是儒家入世精神的最强音,它是一种应世智慧和终极关怀。面对滔滔乱世和他人的不解,孔子虽偶有怃然之意,但终其一生,他都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这种精神光耀万丈,照亮后世精神彷徨者前行的路。  关键词: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入世;隐士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112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一语出自《知其不可而
高中阶段的古代诗歌教学历来是一个实施中的难点,无论是教育研究界还是教育一线,都认同“品读”与“鉴赏”既是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从教学目标上看,大致有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理解作品内涵,学习鉴赏方法等环节,但诗歌本身具有的“诗性”和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对教师课堂讲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样的或蕴藉或宏大的内容是需要无数个具体而深刻的感悟去传达的,所以,必须真正提供诗歌教学中的鉴赏
2014年7月9~10日,由英国教育部和英国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教育改革峰会在伦敦举行,来自美国、中国、波兰、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教育部长以及部分教育界专家应邀出席了本次峰会。峰会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审视优秀教育理念、优化国际交流环境、改善各国教育体系的大平台。时任英国教育大臣戈夫代表英国政府在峰会上发言,这也被视作7月15日英国内阁改组前,戈夫对自己就任教育大臣期间的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最
“我想,唐纳德刚才批评了我准备过这场辩论。当然,我准备了。你知道我还准备了什么吗?我准备好成为总统。”在9月26日时长超出90分钟的首场总统级电视辩论中,希拉里·克林顿多次有力回应了共和党对手唐纳德·特朗普喋喋不休的攻击与插话,引发了阵阵喝彩。一身红衣的前第一夫人给过去56年里始终暗色调的总统电视辩论舞台带来了全新的聚焦点。相比因紧张而多次饮水的特朗普,希拉里的淡定与快速反应也给予所谓“健康门”以
据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官网2018年7月9日报道,中德双方在柏林的政府协商会议上彼此达成共识,两国将在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长安雅·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和中国科学技术部长王志刚就加强气候研究领域的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外,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在工业4.0、职业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  在气候研究领域,卡利切克指出,“我们必须和国际合作伙
摘要:在职业教育越来越趋向职业化、专业化的今天,职业中专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学校,在美术教学上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做到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打破已有的常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样才能逐渐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与企业形成稳固而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增加就业契机。实现学生的立业能力,在需要多方发力的同时,最重要
前几天,和一位长三角某大城市的朋友聊天。他的一番话让我感到了中国的强大,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生活。  他说,以前,这座城市的姑娘都热衷于嫁给欧美人士或日本人,一是有“面子”,二是有“里子”。但现在,嫁给外国人早已没有任何吸引力了。相反,嫁给“自己人”才是两者兼备。  什么是“自己人”?就是成长于同一座城市的适龄男性。“他们有房子!”在这座城市,即便来自于相对普通的家庭,只要在城区或近郊长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