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定义、特征概述,从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例和新课改下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整体认知,并在模块专题下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历史有效教学从宏观上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整体认知 专题教学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湖北省全面铺开,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改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是践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得力举措,是应对信息社会来临、终身教育思潮、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称得上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有效体现这一理念,落实好新课改精神,本文拟从宏观上谈谈在历史新 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有效教学的拙见,以期同行指正。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对其这样界定:“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的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对有效教学的基本评价标准方面,学者和同行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都有如下共识: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②关注教育教学效益。③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④关注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人格、学识、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等).从这些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来看,它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的有机结合。它是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并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过程。
  二.新课改下历史有效教学的整体认知
  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到位,科学应对这次教育领域里的革命,作为一线施教者,得首先总体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方向、新课标教材体例特点、新课标下的评价体系等,最终形成以有效的教为根本环节,有效的学为学生的价值追求。
  从历史新课标的核心和理念来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认为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核心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上,倡导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历史新课标的理念、核心的宏观把握,形成新的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在教法、学法、目标价值取向上进行一次革命,形成教师课堂之上的有效教学,以教材为基本途径的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这是新课标下历史有效教学的灵魂。
  再来看新课标理念下的产物——历史教材,如果说新课改的关键在课堂,那么新课改的基础就在教材。此次新课标教材,既注意了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重复;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多视角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与传统历史教材的最大不同是,普通高中历史新教材教材分必修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专题教学,中外混编。这也是新课标教材教法下产生很多棘手问题的根源,旧教材初高中以通史体例编写教材,讲授,形成了习惯传统,一时还适应不过来,所以怨声载道,以至于新课改伊始,有一些地区还把模块专题体例下的新教材加工成传统的通史,再补充新教材的相关链接知识,用心良苦啊。所以,要有效面对新课标教材就得要有课标意识,要吃透教材体例。通史你教得好,说明你把通史体例吃透了;现在换模块专题了,何不再次将这种专题模块体例吃透。
  其三,还得弄清楚新课标下的人才评价体系。新课标倡导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如何有效发挥评价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家长、社会关注,思考新的质量观、人才观是新课程推进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实施课程改革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因此,传统的唯分是论的评价观应该让位于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如何学会学习。这是新课改下历史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
  三.模块专题下有效教学的一种尝试
  在对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思想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体例做了一个宏观把握后,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新课改下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策略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 “主题—专题—问题”意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史学的角度弄清楚历史主题和历史问题,还要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学主题和教学问题。其中“教学主题是核心,在教学主题的统领下,教师需精心设计若干教学问题。”以人教版历史《必修Ⅱ》为例,《历史Ⅱ》主要讲述的是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模块下,又分为古今中外八个专题,每个大的专题下又分为若干小专题,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大专题下,又分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等小专题。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从大专题到小专题,构建起本专题下的教学体系,形成独立的教学单元,在这教学单元下,通过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来实现三维目标。
  在具体实施教学单元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下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方法。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笔者认为得具备以下几个意识:其一,必须要有“目标意识”,从学习探究主题的选定到三维目标的确立要有明确的目标,探究主题要鲜明,三维目标要实际可行;其二,要有“团队协作意识”,从合作小组规模的确立到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到小组内部的分工协作,要充分体现小组长职责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其三,要有“过程体验意识”,在探究主题、合作小组确立后,各小组成员要分工到位,齐头并进,各负其责。其四,要有合作成果展示意识。在本专题合作探究的结尾阶段,要将合作探究的结果形成阶段成果,予以展示。根据小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并记入小组学习档案袋,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次合作探究。其五,要有史料求证意识。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研究活动。汤普森告诉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探究,学校历史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了史料搜集、史料运用等方法来探究历史,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那些探究成果、历史结论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比起传统老师的一味灌输高效多了。
  历史学科是一门延展性、拓展余地最强的学科之一,因此可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或是教师设计或是学生
  自主设计一些探究主题进行课外探究,或是解决课堂教学余留问题,或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讲到《必修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的洋务运动时,可结合黄石、大冶地方史,设计课后探究主题:“冶钢的百年变迁”,从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发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苦涩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冶钢的辉煌再到新时期冶钢的转型发展等几个阶段,形成合作探究专题,这是很有探究价值的,让学生课后通对过冶钢的百年变迁历程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风雨历程。
  四、使有效教学更有效——常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自身教育经验与习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类教学问题,在创造性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再完美的课堂也会有瑕疵,再有效的历史教学课堂也会有无效之处,作为执行新课改精神的一线教师,面对新时代、信息化、知识大爆炸环境下的学生,如何长期开展历史有效教学,如何追求更有效的课堂,需要我们对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反思。
  首先,要反思我们对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理念是否真正把握,是否全方位透彻的把握,是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这涉及到新课改的灵魂。反思得深与浅直接关系到落实新课改精神的成效。
  其二,要反思新课改下我们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反思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确定的三维目标是否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是否开发和使用好教材,还要关注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了多少空间,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历史教学规律。
  其三、要反思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新时代下、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不断反思我们是否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人文社会科学等);是否关注历史学、历史教育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是否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包括创新能力、反思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机智等);是否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等。
  总之,历史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它是一个与时俱进、发展性的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一过程中它体现着无数历史教师对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的不懈追求和不停探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更多的适合我们老师自己、适合不同学生、适合不同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作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实践持续深化的得力助手,我们只有牢固把握好其内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地落实好历史新课改精神和有效地达到三维目标,才能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名师授课实录[M].
  [2] 连建平.高课堂教学有效化的实践[J].
  [3] 胡柏玲.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4]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
其他文献
【摘 要】指导学生采用多形式的方法互评,自改习作,在修改过程中培养学生鉴赏和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评讲过程中,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是作者,也是评论家,从而有效地提高习作评讲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想”写,“乐”写,达到“能”写。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 习作评讲 自主 多元 有效    习作评讲是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看传统的习作教学,几乎是
小学阶段是学英语的开始,如同学习母语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小学英语课堂一些主要教学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
【摘要】科学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改革科学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199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科学是这样定义的:科学是人们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不
一说到开卷考试,有的同学总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再记东西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开卷考试仍然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这样,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再说,考场上时间有限,如果题题都要翻书找书中观点,考场时间也是不允许的。平时如果能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整合,会对复习大有帮助。  一、抓住“关键词”梳理整合知识  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收集书本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如“特点(特征)、原则(规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笔者也认为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学音乐最基本最起码的应识谱,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因此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一直担任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从教学实践中看,让学生识谱太难了,上一周刚刚教过,回头又不会了,死记硬背又不可取,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要从1、2、3开始教起,就这样还是有很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近年来经常被指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承载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体现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课程理念,引领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同时也在字里行间传递着时代正能量。  一、关注发展,感知正能量  成立三沙市、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物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眼里成为副科,认为学好语数外等课程就可以保障考试成绩而对生物课程抱着随便学学的想法。到至学生对学习生物厌恶、不学,而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有利于让学生勤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对此,针对本人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理念 能力    一、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观察任务要明确。第二观察方法要正确。第三要对学生进美术观察训练。美术课中写生教学是训练观察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在美术课中科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观察力,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观察力 目标任务 观察方法 创新人才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过程过程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稳定的有意注意,并借助过去
尝试教学法,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从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推导,到具体的计算和知识的应用,无不体现尝试教学法的韵味。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理想教法,也是目前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完成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敢或不愿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的老师认为尝试教学法已经过时,不适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教育改革形势下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多媒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 低年级学生 课堂学习 积极影响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形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