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及单纯应用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结果 西酞普兰联合阿普唑仑组从治疗第8天开始产生疗效,从第15天开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组。联合组阿普唑仑剂量明显低于阿普唑仑组。结论 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阿普唑仑的日用量,降低阿普唑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关键词:西酞普兰 阿普唑仑 慢性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10-02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患病率高;对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以往多以应用各种镇静催眠药物夜间口服为主,治疗效果差,且易造成药物依赖,使患者对失眠的药物治疗丧失信心。本文对联合应用西酞普兰及阿普唑仑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CCMD-3诊断失眠症的标准[1]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8分;④病程≥12个月。排除标准:①各类精神病患者②严重抑郁、焦虑和严重的心、脑、肝等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及其他睡眠节律紊乱者。
共纳入病例100例,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65±7岁;患者病程2~32年;既往长期服用的药物有三唑仑、安定、多虑平、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唑吡坦等。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经济条件、既往患病史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后进行1周的药物清洗,然后治疗组患者每天早饭后服用20mg西酞普兰,连服4周后改为每天服10mg;治疗组及对照组皆服用阿普唑仑,起始剂量为每晚睡前服0.4mg,2周后患者根据自己的睡眠状况,自行决定阿普唑仑的用量,可增可减,每次以0.2mg为标准,每晚最大剂量不超过1. 6mg。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天、治疗第15天以及4周后进行评定。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阶段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有好转(见表1);应用阿普唑仑情况:治疗组两周后8例(16%)服用0.4mg,24例(48%)服用0.2mg,9例(36%)停服,无1例患者增加阿普唑仑用量。
2.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在治疗第8天较治疗前睡眠质量有好转,治疗第15天睡眠质量下降,几乎接近治疗前,通过加服阿普唑仑后睡眠质量方有改善(见表2)。应用阿普唑仑情况:13例(52%)服用0.8mg及以上剂量,8例(32%)服用0.6mg,4例(16%)服用0.4mg,无1例减量或停服。
2.3 不同治疗阶段两组之间的比较
不同治疗阶段,两组患者PSQI得分存在差异,治疗第8天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睡眠质量略好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及4周后两组患显好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苯二氮卓类药物均可产生耐药性,在连续使用后会逐渐失去疗效,而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可有效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的用量,从而有效避免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时治疗剂量越用越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发生,减少耐药的产生。
有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影响认知功能,产生遗忘症状,尤其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更加显著。联用5-HT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可使患者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用量甚至停用,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因此,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阿普唑仑的日用量,降低阿普唑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2]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3]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40
[4] Bonnet MH, Arand DL. The consequences of a week of insomnia.II:Patients with insomnia.Sleep,1998,21(4):359~368
[5] 王雪笠,冯连元,贺银芳,等.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2005,14(3):246
关键词:西酞普兰 阿普唑仑 慢性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10-02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患病率高;对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以往多以应用各种镇静催眠药物夜间口服为主,治疗效果差,且易造成药物依赖,使患者对失眠的药物治疗丧失信心。本文对联合应用西酞普兰及阿普唑仑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CCMD-3诊断失眠症的标准[1]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8分;④病程≥12个月。排除标准:①各类精神病患者②严重抑郁、焦虑和严重的心、脑、肝等器质性疾病患者③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及其他睡眠节律紊乱者。
共纳入病例100例,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65±7岁;患者病程2~32年;既往长期服用的药物有三唑仑、安定、多虑平、舒乐安定、氯硝安定、唑吡坦等。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经济条件、既往患病史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后进行1周的药物清洗,然后治疗组患者每天早饭后服用20mg西酞普兰,连服4周后改为每天服10mg;治疗组及对照组皆服用阿普唑仑,起始剂量为每晚睡前服0.4mg,2周后患者根据自己的睡眠状况,自行决定阿普唑仑的用量,可增可减,每次以0.2mg为标准,每晚最大剂量不超过1. 6mg。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天、治疗第15天以及4周后进行评定。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阶段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有好转(见表1);应用阿普唑仑情况:治疗组两周后8例(16%)服用0.4mg,24例(48%)服用0.2mg,9例(36%)停服,无1例患者增加阿普唑仑用量。
2.2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在治疗第8天较治疗前睡眠质量有好转,治疗第15天睡眠质量下降,几乎接近治疗前,通过加服阿普唑仑后睡眠质量方有改善(见表2)。应用阿普唑仑情况:13例(52%)服用0.8mg及以上剂量,8例(32%)服用0.6mg,4例(16%)服用0.4mg,无1例减量或停服。
2.3 不同治疗阶段两组之间的比较
不同治疗阶段,两组患者PSQI得分存在差异,治疗第8天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睡眠质量略好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及4周后两组患显好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大部分苯二氮卓类药物均可产生耐药性,在连续使用后会逐渐失去疗效,而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可有效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的用量,从而有效避免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时治疗剂量越用越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发生,减少耐药的产生。
有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影响认知功能,产生遗忘症状,尤其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更加显著。联用5-HT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可使患者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用量甚至停用,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因此,联合应用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阿普唑仑的日用量,降低阿普唑仑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2]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3]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40
[4] Bonnet MH, Arand DL. The consequences of a week of insomnia.II:Patients with insomnia.Sleep,1998,21(4):359~368
[5] 王雪笠,冯连元,贺银芳,等.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2005,1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