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认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作为教师只有采用“蹲下来”看的姿态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高效。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学习者、主持人……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与他人的合作互助,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学《环境好,我快乐》这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去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包括垃圾箱,厕所,水池,草坪等。上课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所发现的问题,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会,在这中环境中生活快乐吗?面对这些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这样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这节课会更感兴趣,课堂学生情绪高涨,效果很好。又如,学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一课后,联系实际对学生使用零用钱进行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班共50人,每天浪费多少元?每月(按30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每年(按365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如果全国小学生按2000万人计算,全年共浪费多少元?通过计算,如果全国小学生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年共浪费7亿3千万元。这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我又让学生想象,这7亿多元可以用来干些什么?同学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建造几千所希望小学;有的说,可以支援灾区;有的说,可以捐给国家造航空母舰,巩固国防……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充分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作用。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即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在上《爱爸爸妈妈》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的时候最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巧妙的活动设计,是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有些属于直接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直接做一做。如: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困难。有些是间接体验的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让学生体验,挖掘挖掘的它的教育意义。如果说让学生站起来发言,你来说一说,我来说一说。可以吗?当然可以。在小学阶段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自己表演,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玩得高兴,表演得活跃。其实孩子很善于表演的,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老师不是马上教育他们谁对,谁不对,因为这是外在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让他们表演,把刚才的情况再现,通过换位的思想感受刚才他、我为什么会这样?感受到对方的感受,问题可以解决了,因为小孩子的表演绝对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设计表演时,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只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活泼、花样。最后表演完了,看不出目的是什么。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通过表演,让学生创造,更多从活动的多样性考虑,是老师编排好的,拿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深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习领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如学习了《心中有他人》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使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萌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从中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
要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方法,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究,使课程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教学模式游戏化
新课标《品德与生活》教材处处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人手,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方式。而低段学生体验生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带进课堂。如在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这一课时,结合家长学校的活动,设计了这样两个亲子游戏:
师:看来,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进行两个游戏,看看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游戏一:爸爸妈妈的小秘密
游戏规则:每次九个小朋友和其爸爸妈妈参加,学生与家长各站一边。由没参加的小朋友和家长提有关爸爸或妈妈的生日、爱好、特点等问题,让家长与学生同时在面板上写出答案,答案相同的,奖给一颗“心”。
游戏二:抱气球比赛
游戏规则:每次五个小朋友和其爸爸妈妈参加,两人用身体(不能用手)把六个气球在10分钟内放入8米远的筐中(中途掉球要返回重来)。能做到得一朵小红花,(游戏气氛非常热烈)
在上述游戏中,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增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体验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事,要与父母多叙说,在叙说中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找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享受亲亲热热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新课标中,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以及评价多样化,特别关注儿童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创意性表现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恰当的评价来调控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情感内化。如我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设计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相应的情境和物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叠被子等,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但其中一位女生什么也不会,于是我问她会什么,她说会穿袜子,其他同学一听笑了,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立即表扬她自己能穿袜子,不用爸妈帮忙,也是好帮手的表现,像这样就是家里的小主人。为此,学生既在道德认识上上升了一定高度,又使情感得到了内化。
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品德课的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与总结。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作为教师只有采用“蹲下来”看的姿态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高效。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学习者、主持人……去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与他人的合作互助,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学《环境好,我快乐》这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去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包括垃圾箱,厕所,水池,草坪等。上课时让学生具体说一说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所发现的问题,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会,在这中环境中生活快乐吗?面对这些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做环保小卫士)这样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这节课会更感兴趣,课堂学生情绪高涨,效果很好。又如,学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一课后,联系实际对学生使用零用钱进行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班共50人,每天浪费多少元?每月(按30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每年(按365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如果全国小学生按2000万人计算,全年共浪费多少元?通过计算,如果全国小学生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年共浪费7亿3千万元。这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我又让学生想象,这7亿多元可以用来干些什么?同学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建造几千所希望小学;有的说,可以支援灾区;有的说,可以捐给国家造航空母舰,巩固国防……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充分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作用。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即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在上《爱爸爸妈妈》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的时候最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
二、教学形式活动化
巧妙的活动设计,是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有些属于直接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直接做一做。如: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困难。有些是间接体验的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让学生体验,挖掘挖掘的它的教育意义。如果说让学生站起来发言,你来说一说,我来说一说。可以吗?当然可以。在小学阶段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自己表演,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玩得高兴,表演得活跃。其实孩子很善于表演的,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老师不是马上教育他们谁对,谁不对,因为这是外在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让他们表演,把刚才的情况再现,通过换位的思想感受刚才他、我为什么会这样?感受到对方的感受,问题可以解决了,因为小孩子的表演绝对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设计表演时,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只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活泼、花样。最后表演完了,看不出目的是什么。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通过表演,让学生创造,更多从活动的多样性考虑,是老师编排好的,拿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深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习领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如学习了《心中有他人》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使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萌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从中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
要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方法,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究,使课程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教学模式游戏化
新课标《品德与生活》教材处处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点滴人手,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方式。而低段学生体验生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带进课堂。如在教学《亲亲热热一家人》这一课时,结合家长学校的活动,设计了这样两个亲子游戏:
师:看来,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进行两个游戏,看看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游戏一:爸爸妈妈的小秘密
游戏规则:每次九个小朋友和其爸爸妈妈参加,学生与家长各站一边。由没参加的小朋友和家长提有关爸爸或妈妈的生日、爱好、特点等问题,让家长与学生同时在面板上写出答案,答案相同的,奖给一颗“心”。
游戏二:抱气球比赛
游戏规则:每次五个小朋友和其爸爸妈妈参加,两人用身体(不能用手)把六个气球在10分钟内放入8米远的筐中(中途掉球要返回重来)。能做到得一朵小红花,(游戏气氛非常热烈)
在上述游戏中,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增进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体验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什么开心与不开心的事,要与父母多叙说,在叙说中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找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享受亲亲热热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新课标中,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的过程评价以及评价多样化,特别关注儿童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付出努力的程度及创意性表现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如何有意识地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以恰当的评价来调控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情感内化。如我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设计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相应的情境和物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叠被子等,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但其中一位女生什么也不会,于是我问她会什么,她说会穿袜子,其他同学一听笑了,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立即表扬她自己能穿袜子,不用爸妈帮忙,也是好帮手的表现,像这样就是家里的小主人。为此,学生既在道德认识上上升了一定高度,又使情感得到了内化。
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品德课的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研究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