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简称教辅限价令)。笔者对文件进行了深入研读,同时,也对几家出版单位进行了访谈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限价”与“授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即同步类教辅的出版由该教材出版社自行出版,或者由该出版社授权有资质的机构出版,而这种授权是一种有偿的授权,根据各被授权单位的实际情况,教材出版社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授权费。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有资质的出版社在授权的环节是非常谨慎的,这就造成了少数有教材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仅会直接垄断全国的教材市场,而且还可能会间接地垄断全国的教辅市场,因而,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形成“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由此可见,教辅限价令的发布,对于非教材出版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为此前可以自由出版的同步类教辅图书现在被设置了门槛,同步类教辅的统一订购会大大抑制零售市场上的教辅需求,增加了该类教辅图书出版的成本和风险。但是,对教材出版社来说,教辅限价令的发布却无疑是一种机遇。
通过分析,笔者建议出版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对于限价类教辅,不同的出版社应有不同的对策
拥有教材的出版社可采取的应对是:首先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寻找途径,力争使自己的同步类教辅成为该省市评议公告中的教辅;其次,善于使用授权的“令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地方出版社进行授权合作,这样,可以迅速扩大可授权出版社教辅图书在该市场中的影响;再次,可通过约谈、打假等方式,震慑一些未经授权却还赖在书目上不肯退出的书商。
而对于没有教材的出版社,应该第一时间主动争取和当地教材出版社合作,积极寻求其授权合作,确保在其他后续政策出台之前获得同步类教辅图书的出版权,万万不可存侥幸心理。
对于非限价类教辅图书,要精心地打造成教辅品牌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这一点在限价令发布前后并没有变化。出版社怎样才能将教辅图书打造成教辅品牌呢?
第一,品牌教辅在策划上是处处为使用者着想的教辅。这种教辅是给什么人用的,他们为什么用,他们什么时间用,好不好用,选择了这一本和选择另一本的区别是什么……编辑策划时就要着重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切实地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处处为读者着想,一切为读者服务。
第二,品牌教辅在内容上是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辅。所谓的针对性,即指教辅图书与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要求的契合度高,重难点及难易度的把握比较准确;实用性即指用纸比较合理,学生书写时比较舒适,解答题留白的地方比较适中,排版的字体大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好可以和教材一样使用绿色印刷,同时,又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高效性是指内容高度浓缩,篇幅详略得当,注重知识的纵横贯通,真正有“一册在手高分不愁”的境界。
第三,要上规模和集约化管理。由于教辅限价令进一步加大了非限价类教辅图书的出版风险,加大了其出版发行的成本,在教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将这类教辅图书打造成教辅品牌才是该类教辅赢得市场的唯一出路。
开拓“馆配图书”“农家书屋”和“数字化教辅”市场
在教辅限价令下,研究教辅图书开发的同时,出版社还应开阔视野,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可以和纸质教辅的码洋和利润不相上下的其他出版物,作为另外的赢利点和补充。
“馆配图书”和“农家书屋”需求的图书或数字读物数量庞大,出版社应一手抓教辅市场,一手抓“馆配图书”和“农家书屋”市场。
而数字化教辅目前的开发、使用、衔接、更新及使用成本等方面都还有与市场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还不能取代纸质教辅而独步天下。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互动学习方式,必将是出版所关注的焦点,更何况它还是各地正在试点的电子书包的组成部分。所以,关注未来的出版社,无论目前有无赢利模式,都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地研发。
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及时调整出版方向
各出版机构在研究当下政策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限价令对市场的影响是弱于预期的,而广大家长和师生的反应更能说明这一点。他们认为,限价令并没有使今年的教辅比去年更便宜,相反,有些教辅的价格还上涨了。在这个意义下进行分析,国家必定还会有后续的政策,所以,应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及时调整出版方向。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有资质的出版社在授权的环节是非常谨慎的,这就造成了少数有教材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仅会直接垄断全国的教材市场,而且还可能会间接地垄断全国的教辅市场,因而,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形成“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由此可见,教辅限价令的发布,对于非教材出版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为此前可以自由出版的同步类教辅图书现在被设置了门槛,同步类教辅的统一订购会大大抑制零售市场上的教辅需求,增加了该类教辅图书出版的成本和风险。但是,对教材出版社来说,教辅限价令的发布却无疑是一种机遇。
通过分析,笔者建议出版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对于限价类教辅,不同的出版社应有不同的对策
拥有教材的出版社可采取的应对是:首先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寻找途径,力争使自己的同步类教辅成为该省市评议公告中的教辅;其次,善于使用授权的“令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地方出版社进行授权合作,这样,可以迅速扩大可授权出版社教辅图书在该市场中的影响;再次,可通过约谈、打假等方式,震慑一些未经授权却还赖在书目上不肯退出的书商。
而对于没有教材的出版社,应该第一时间主动争取和当地教材出版社合作,积极寻求其授权合作,确保在其他后续政策出台之前获得同步类教辅图书的出版权,万万不可存侥幸心理。
对于非限价类教辅图书,要精心地打造成教辅品牌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这一点在限价令发布前后并没有变化。出版社怎样才能将教辅图书打造成教辅品牌呢?
第一,品牌教辅在策划上是处处为使用者着想的教辅。这种教辅是给什么人用的,他们为什么用,他们什么时间用,好不好用,选择了这一本和选择另一本的区别是什么……编辑策划时就要着重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切实地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处处为读者着想,一切为读者服务。
第二,品牌教辅在内容上是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教辅。所谓的针对性,即指教辅图书与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要求的契合度高,重难点及难易度的把握比较准确;实用性即指用纸比较合理,学生书写时比较舒适,解答题留白的地方比较适中,排版的字体大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好可以和教材一样使用绿色印刷,同时,又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高效性是指内容高度浓缩,篇幅详略得当,注重知识的纵横贯通,真正有“一册在手高分不愁”的境界。
第三,要上规模和集约化管理。由于教辅限价令进一步加大了非限价类教辅图书的出版风险,加大了其出版发行的成本,在教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将这类教辅图书打造成教辅品牌才是该类教辅赢得市场的唯一出路。
开拓“馆配图书”“农家书屋”和“数字化教辅”市场
在教辅限价令下,研究教辅图书开发的同时,出版社还应开阔视野,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可以和纸质教辅的码洋和利润不相上下的其他出版物,作为另外的赢利点和补充。
“馆配图书”和“农家书屋”需求的图书或数字读物数量庞大,出版社应一手抓教辅市场,一手抓“馆配图书”和“农家书屋”市场。
而数字化教辅目前的开发、使用、衔接、更新及使用成本等方面都还有与市场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还不能取代纸质教辅而独步天下。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互动学习方式,必将是出版所关注的焦点,更何况它还是各地正在试点的电子书包的组成部分。所以,关注未来的出版社,无论目前有无赢利模式,都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地研发。
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及时调整出版方向
各出版机构在研究当下政策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因为就目前情况而言,限价令对市场的影响是弱于预期的,而广大家长和师生的反应更能说明这一点。他们认为,限价令并没有使今年的教辅比去年更便宜,相反,有些教辅的价格还上涨了。在这个意义下进行分析,国家必定还会有后续的政策,所以,应密切关注后续的政策,及时调整出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