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返港不够一个月,见了好几宗有关孩子及青少年行为问题个案,发觉所见的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不约而同地有一对不能相处的父母。
这些父母,有专业人士,有老师,有护士,都是中层阶级的家庭,都是非常关注子女的父母。其中某些夫妇,明知道婚姻无望,却特别为儿女而不分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孩子会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心理及古怪行为。
三角理论与家庭
家庭治疗理论家伯温有一个重要的三角理论,他说,每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
因此,父母不和,子女常会不自觉地加入到他们的阵线中去,形成一种三角关系。
奇怪的是,被卷入这三角的子女,其实是最忠心于父母的孩子,他们往往发出各种心理病征或行为问题,目的却是在保卫或平衡父母间的纠纷。
這种因三角关系而生的儿童病,花样繁多,他们父母的配搭,也是各式各款。
小明的个案
7岁的小明,天天与母亲吵架,母亲不论怎样打,怎样罚,都不能控制这只小顽猴。小明5岁的妹妹,却是一个乖得出奇的小女孩,大眼睛瞪着母亲与哥哥争吵,吓得不敢动弹。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高级护士。爸爸说,他接小明下课时,碰到小明的老师,都说小明是个乖学生,但是闷闷不乐。老师问起他来,他就说,爸妈在家彼此不谈话,他心中十分不安。
爸爸说:“一个孩子这样不开心,要向外人诉苦,可见其悲哀之处……”
小明的父亲说得有理,只是他说话滔滔不绝,旁人难有插口之处。而且他的话都是向我而说,他的妻子坐在一旁,身体紧张,神情忿忿,却是一言不语。
我对小明父亲说:“你自己也是教师,当然明白孩子的行为与其家庭关系很有关联,你的孩子这样不快乐,你是否需要与你太太讨论一下对策?”
小明父亲继续向我显耀他对儿童心理的知识,却是完全避开妻子的眼光。小明母亲也是一样,她对丈夫的怨恨,全部写在面上,只是眼睛绝不看他。
原来这一对夫妻,已经多年失和,丈夫觉得妻子事事苛求,妻子觉得丈夫不负责任。多年来夫妻深谙彼此习惯,知道事无大小,一交谈就会大战爆发,因此尽量避免接触。只是妻子一肚子冤气无处可消,忠心的小明就走入了三角的位置,天天与母亲吵架,让母亲对父亲的恨意有所发泄。
父母责怪小明之余,却是一点也不明白孩子苦心之处。
7岁娃娃——父母的观察者
另一对夫妻,也是有个天天惹母亲生气的小女孩。7岁的娃,在父母形容下,是个“无可救药”的问题儿童:不专心、不听讲、不可理喻……父母不断往她身上送罪名,但是在我们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她却是乖乖地坐在一旁自己玩耍,只是她十分留心父母的一举一动,尤其注意他们的谈话。
父母谈话和平,娃娃也和平地玩耍,父母谈话不妥,娃娃也明显地紧张起来。这种不停观察父母的孩子,最容易被卷入父母的矛盾中,成为三角中的一角。
梅纽因早年发展家庭治疗的学派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人在精神紧张的状态,身体就会产生一种叫做FFA的荷尔蒙。万氏让孩子在单面玻璃镜后面观察父母的交谈,同时用仪器测量孩子的荷尔蒙分泌。结果证实,每当父母争吵,孩子的FFA荷尔蒙就突然升高。
这一项实验,肯定了很多儿童心理病是与父母息息相关的。
娃娃的家庭,表面看来十分正常,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都说生活和平,夫妻恩爱。只是娃娃被父母夹在中间,显得十分不舒服,无论父母怎样盘问,都是摇头不语,满面惊惶。
夫妇子女大换位
我观察了这一家人老半天,完全摸不着头脑,只好对他们说:“你们看来是如此美满的家庭,为什么娃娃会有这样不安全的感觉,这样的完全不信任你们?这一个谜,可能只有你们自己才有答案。”
我说完,正要告退,娃娃的母亲突然紧张起来,终于说出真相。原来娃娃父亲在家的时间甚少,她每天独自对着娃娃,7岁孩子的每一举动,都被母亲像用放大镜一般详加审察,母女之间全无空间可言。
缺乏丈夫关怀的妻子,满怀悲愤都落在对女儿的管教上。不会玩耍的妈妈,不能容忍7岁孩子的正常顽皮和玩耍。
妈妈说:“我有时生气骂娃娃,骂得自己全身发抖,而娃娃也同时发抖……我知道自己过分,但是没有人在旁把我制止。”
小明、娃娃都是生活在三角中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像很多别的三角关系的家庭,大多是有一位对丈夫失望的母亲,全神集中在管教儿女的工作上,造成母亲与子女一种难分难解的关系。而三角关系的父母,一般都是存而不在,他们不愿意对妻子负责,也乐得口罗嗦的妻子把箭头指向子女身上。
像小明的父亲,身为老师,对儿童心理学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他谈了两小时的理论,却完全不能有所行动。
终于,还是小明的母亲说:“我丈夫把5岁的小女儿当成妻子,我把7岁的小明当成丈夫。”
如此阴错阳差的夫妇子女大换位,不知困死了多少在三角中的孩子!
这些父母,有专业人士,有老师,有护士,都是中层阶级的家庭,都是非常关注子女的父母。其中某些夫妇,明知道婚姻无望,却特别为儿女而不分手,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孩子会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心理及古怪行为。
三角理论与家庭
家庭治疗理论家伯温有一个重要的三角理论,他说,每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
因此,父母不和,子女常会不自觉地加入到他们的阵线中去,形成一种三角关系。
奇怪的是,被卷入这三角的子女,其实是最忠心于父母的孩子,他们往往发出各种心理病征或行为问题,目的却是在保卫或平衡父母间的纠纷。
這种因三角关系而生的儿童病,花样繁多,他们父母的配搭,也是各式各款。
小明的个案
7岁的小明,天天与母亲吵架,母亲不论怎样打,怎样罚,都不能控制这只小顽猴。小明5岁的妹妹,却是一个乖得出奇的小女孩,大眼睛瞪着母亲与哥哥争吵,吓得不敢动弹。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高级护士。爸爸说,他接小明下课时,碰到小明的老师,都说小明是个乖学生,但是闷闷不乐。老师问起他来,他就说,爸妈在家彼此不谈话,他心中十分不安。
爸爸说:“一个孩子这样不开心,要向外人诉苦,可见其悲哀之处……”
小明的父亲说得有理,只是他说话滔滔不绝,旁人难有插口之处。而且他的话都是向我而说,他的妻子坐在一旁,身体紧张,神情忿忿,却是一言不语。
我对小明父亲说:“你自己也是教师,当然明白孩子的行为与其家庭关系很有关联,你的孩子这样不快乐,你是否需要与你太太讨论一下对策?”
小明父亲继续向我显耀他对儿童心理的知识,却是完全避开妻子的眼光。小明母亲也是一样,她对丈夫的怨恨,全部写在面上,只是眼睛绝不看他。
原来这一对夫妻,已经多年失和,丈夫觉得妻子事事苛求,妻子觉得丈夫不负责任。多年来夫妻深谙彼此习惯,知道事无大小,一交谈就会大战爆发,因此尽量避免接触。只是妻子一肚子冤气无处可消,忠心的小明就走入了三角的位置,天天与母亲吵架,让母亲对父亲的恨意有所发泄。
父母责怪小明之余,却是一点也不明白孩子苦心之处。
7岁娃娃——父母的观察者
另一对夫妻,也是有个天天惹母亲生气的小女孩。7岁的娃,在父母形容下,是个“无可救药”的问题儿童:不专心、不听讲、不可理喻……父母不断往她身上送罪名,但是在我们两个小时的交谈中,她却是乖乖地坐在一旁自己玩耍,只是她十分留心父母的一举一动,尤其注意他们的谈话。
父母谈话和平,娃娃也和平地玩耍,父母谈话不妥,娃娃也明显地紧张起来。这种不停观察父母的孩子,最容易被卷入父母的矛盾中,成为三角中的一角。
梅纽因早年发展家庭治疗的学派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人在精神紧张的状态,身体就会产生一种叫做FFA的荷尔蒙。万氏让孩子在单面玻璃镜后面观察父母的交谈,同时用仪器测量孩子的荷尔蒙分泌。结果证实,每当父母争吵,孩子的FFA荷尔蒙就突然升高。
这一项实验,肯定了很多儿童心理病是与父母息息相关的。
娃娃的家庭,表面看来十分正常,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都说生活和平,夫妻恩爱。只是娃娃被父母夹在中间,显得十分不舒服,无论父母怎样盘问,都是摇头不语,满面惊惶。
夫妇子女大换位
我观察了这一家人老半天,完全摸不着头脑,只好对他们说:“你们看来是如此美满的家庭,为什么娃娃会有这样不安全的感觉,这样的完全不信任你们?这一个谜,可能只有你们自己才有答案。”
我说完,正要告退,娃娃的母亲突然紧张起来,终于说出真相。原来娃娃父亲在家的时间甚少,她每天独自对着娃娃,7岁孩子的每一举动,都被母亲像用放大镜一般详加审察,母女之间全无空间可言。
缺乏丈夫关怀的妻子,满怀悲愤都落在对女儿的管教上。不会玩耍的妈妈,不能容忍7岁孩子的正常顽皮和玩耍。
妈妈说:“我有时生气骂娃娃,骂得自己全身发抖,而娃娃也同时发抖……我知道自己过分,但是没有人在旁把我制止。”
小明、娃娃都是生活在三角中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像很多别的三角关系的家庭,大多是有一位对丈夫失望的母亲,全神集中在管教儿女的工作上,造成母亲与子女一种难分难解的关系。而三角关系的父母,一般都是存而不在,他们不愿意对妻子负责,也乐得口罗嗦的妻子把箭头指向子女身上。
像小明的父亲,身为老师,对儿童心理学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他谈了两小时的理论,却完全不能有所行动。
终于,还是小明的母亲说:“我丈夫把5岁的小女儿当成妻子,我把7岁的小明当成丈夫。”
如此阴错阳差的夫妇子女大换位,不知困死了多少在三角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