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的光照亮脚下的路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时代,诚信已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工具、一种生产力,具有真金白银般的价值,赵有康正是用诚信,不断积累着财富,不断回报着家鄉,回报着乡亲们;他也用诚信,熏陶着他的家庭和孩子,让这个平凡的家庭不断释放出暖人的光芒。
  赵有康出生在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村,那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从小生活在十分困苦的环境中,他深知乡邻们生活的艰辛。
  1993年,由于家境贫寒,从学校毕业后赵有康就独自到白银市打工以补贴家用。干了一段时间,他对白银也比较熟悉了,他发现打工比在家务农的收入要高出很多,他就想:“家乡有那么多的闲散劳动力,我应该把大家带出来,让他们也挣一些钱。”回到老家后,他向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由于他平时踏实能干,为人忠厚老实,乡邻们都很信任他,愿意跟他出去挣钱。那一年,他把家乡的150名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组建了会宁县郭城驿镇有康劳务队,带着大家到白银打工,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大家挣到了第一笔工资,这可比在家种地要高出很多,乡邻们别提多高兴了。
  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家乡闲散劳动力加入到了赵有康的有康劳务队。到2002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有康劳务队已经拥有3000多万元的资产,务工人员达到300多人,当年的人均收入达到15000多元。但赵有康仍然心存隐忧,外出务工,虽说为家乡人找到了一条赚钱的路,但并不意味着找到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路。
  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成为他心头的一大难题。2003年,赵有康在不断学习之后来到家乡的田间仔细观察,家乡的土地多黄土,不易保持水分,可以通过在田间压砂保墒,把黄土地改造成砂地,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而且有利于瓜类作物的生长,他打听了当时的市场行情,每亩瓜可以收入800元以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深思熟虑之后,赵有康立即着手行动,首先自筹资金为家乡修出了4条共20公里的拉砂路。接着,他又自己借款垫资并协调银行自己作担保为农户申请到了拉砂贷款。经过半年的努力,修建砂田近3000亩,紧接着他便鼓励乡邻们种植瓜类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大家都有了一个不错的收成,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自砂田覆盖以来,每年亩产收入都不低于3000元。他还对特困户家庭的孩子每年给予无偿资助2000元。在赵有康的带动下,扎子塬村的面貌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了使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赵有康依靠当地资源,因地制宜,于2007年成立了会宁康之源养殖有限公司,安置150名农民工就业。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他按每吨200元以上的高价收购农户家废弃的各种农作物秸秆1800吨,仅此每年就为农民增加收入36万元左右。
  吃水不忘挖井人,对于赵有康来说,回报家乡父老是他最大的心愿。
  说起搞养殖的初衷,赵有康坦言:“记得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倡让农村娃娃一天喝上半斤牛奶。我也是农村娃,对此感同身受。我开始在心里盘算:我们那儿草场资源丰富,要是把农民的草变成钱,再把牛拉的粪回了田,不但老百姓有钱了,孩子们能喝上牛奶了,资源还能够被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虽然如今已经事业有成、家底殷实,但在父老乡亲眼中,他还是那个憨厚老实、待人真诚的赵有康。村民们都说:“如果没有赵有康,我们哪有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他是家乡百姓的骄傲,更是家人的自豪。一直以来,他都坚持着勤俭节约的良好风范,家庭生活过得异常简朴,特别是对孩子们要求非常严格,从不让孩子乱花一分钱。他经常教导孩子要学会自食其力,不能依赖父母。
  谈起妻子张世红,他总是心怀感恩,这一路走来,都是妻子在身后默默地支持和帮助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中的艰辛只有妻子知道。时至今日,妻子一直站在他身后帮他处理好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让他免去后顾之忧。在他们的家里,“诚信”高于一切,待人以诚,严于律己是这一家人一直坚守和秉持的信条。他们一家4口,总是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朴实、平淡的生活。
其他文献
2013年1月8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了“教育政策研究成果交流暨国家教育政策重大选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于安教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岳昌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在笔者看来,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二是来自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三是来自学生写出好文章后的荣誉感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鼓励;技巧;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小学
郑书廷  女,1945年10月生,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宋夏庄人,初中学历。1963—1972年于宋夏庄小学任教,1972—2000年于小章村任教。1986年以前为小学民办教师,1986年转为国办教师。1993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退休。  历史的拥有不应仅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伟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追忆往事,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漫漫长路或许会成为后人永远珍藏的精神
1    是的,阮锦姬就是我。我就是关林生所说的那个臭名昭著的阮锦姬。四年前的一个早晨,他把我从梦乡中揪出来,有些落寞地说:今天我生日。  我揉了揉眼睛,望着被窗帘挡在外面的阳光说生日快乐。他却突然抱起我,像在黑夜里害怕独自行走的小孩,情急之下,抱住了妈妈的腿。在26岁生日的早晨,他突然失去了一贯的坚毅与落拓。  我摸了摸他坚硬的脑袋,飞快地盘算,怎样让这个早晨与众不同。  我去了厨房,要知道,我
2018年12月2日晚,湖南省沅江市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以下简称“少年”)因对母亲的管教积怨已久,在被母亲责打之后,愤而将其砍死。由于少年未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不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警方遂将少年从派出所释放,要求监护人对其进行看护。面对“你把你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的疑问,少年答曰:“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当进一步被追问“以后怎么办”时,少年反问道:“学校不
一、寻“香”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喜欢——?(桂花)  2、知道他为什么喜欢桂花吗?请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告诉我们。  出示:作者喜欢桂花,不是因为______,也不是因为______,而是因为______。  3、桂花就是桂花,怎么又叫桂花雨了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谁来读这一
作者之父因弹劾贤忠党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后魏案发,青年黄宗羲草拟奏疏,请诛杀魏党。朝廷令刑部审讯。黄宗羲以铁椎击奸党,拔一人胡须,回乡焚以祭父,后又捶毙虐杀其父之狱卒并阉党。冤隋大白之日,偕同被难者子弟于诏狱门设祭,痛哭不已,观者莫不为之动容,明思宗感其忠孝未责其擅杀之罪。  黄宗羲自述曾被称为“游侠”,其实堪称热血壮士。清兵渡江,黄宗羲集合里中子弟组织“世忠营”,奔走钱塘江南北,九死一生,坚持武装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常常外出听公开课,然而一些名家或者名师空降而至,滔滔不绝,听课者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不免有人唏嘘:名师不过尔尔。笔者纳闷:作为名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自然不会欠缺,怎么换个班级上课就这般不堪呢?个中原因很难详说。但有一点感受特别强烈——公开课和家常课最大的不同其实在学生。老师在自己班上课,熟悉每一位学生,而在公开课这种场合,他却要在几分钟之内迅速地跟原本陌生的学生磨合
从1906年到2019年,语文教材的内部组元名称大致经历了“单元—专题—任务群”的变化。随着统编高中教材今年秋季在六省市的启用,“学习任务群”在成为语文学科流行语的同时,也给课程实施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似乎这是一个与历史无关的全新架构,是对“单元”“专题”的舍弃。实际上,名称的变化只是反映了教材结构的更新与发展,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教材组元方式的形态从线性到块状再到茎状,从单
近年来,学校教科室确定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决定。于是,同课异构便应运而生。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分四步走——选定课题,进行三次备课以及初步反思阶段(包括教师初案准备、备课组集体备课、执教者完成实际的教学设计),正式登台执教,进行教学后反思。    案例描述  语文学科组针对教师反映的新课程中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安排了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的研课活动。为了搞好这一专题活动,教研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