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薇:请跟我一起“松绑”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薇来之不易的新专辑《松绑》,真切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人被“裹挟”的紧张、压抑。
  校园歌手的标签跟了丁薇很多年,其实这只是个意外,她的音乐中早就拥有古典、摇滚、电子等各种元素。两年的困境推着她成为了一个职业词曲作者,她说:写出一首好歌的满足感,真的不亚于站在舞台上。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制作我的第四张专辑《松绑》。”4月26日,丁薇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确切地说,《松绑》这张专辑的制作花了十二年时间,直到今年6月底,才完整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十二年,印证了所谓的好事多磨,也说明了丁薇对音乐的较真。正如她在微信的自述中所说,专辑的创作始于2005年,2008年完成第一版,在瑞典做了一次混音,但当时制作人、也是丁薇非常重要的工作伙伴Salt林朝阳对混音的效果不是特别满意,于是两人决定先放一放。尽管中间多多少少也在做一些尝试,包括把专辑带到了伦敦重新制作,但还是“拖”到了2015年。
  其实就在2015年,丁薇已经回归了一次。当时她签约英国独立厂牌Cooking Vinyl,随后发布了这张专辑的首支单曲《流浪者之歌》(现已更名为《流浪者》),还在上海和北京都开了演唱会,按理来说,三个月左右就应该发行唱片。“可能因为我们第一次跟国外的唱片公司合作吧,有些事情估算得太乐观了,后来才发现不是我们说发就马上能发的。”英国人做事情的方式跟中国完全不同,这是丁薇意料之外的,“在中国大家都挺灵活的,比如这件事情如果要改一改,那整个团队都会为了你一个人改,但是对于欧美人来说,他们的计划都是半年前就订好的,所以你突然要求马上发是不可能配合的,只会说最快最快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在什么条件下,可当时我们有些条件还没有达到。”直到去年12月,丁薇才完成了公司给出的清单里的大部分项目,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在磨合中慢慢理解了对方的工作方式,也学会了适应另一种工作习惯和节奏。
  这张打磨了十多年的专辑想要表达什么?宣传文案里写到:《松绑》是音乐人对当下社会景观的思考。立意似乎下得很大。其实每发一首新歌要写歌词或者要写文案时,丁薇都很苦恼——要说的已经在音乐里了,语言反而难以表达。丁薇的“松绑”,说到底并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松绑,而是表达每个人被绑住的状态,“其实松绑的这个感觉像是我在做一个梦,你可能在梦里面会哭一鼻子,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怪物。实际上我是用一种描写梦境的方式,在写人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紧张、压抑、焦虑,然后始终觉得有被绑住的感觉。”丁薇看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匆匆的上班族,看到每个拼命的人脸上严肃的表情,看到他们被自己的欲望所裹挟,被金钱所裹挟,甚至被父母的期望所裹挟,他们需要松绑。
  有人疑惑,作为独立音乐人的她,又怎么会理解这种社会处境?“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自由职业者,一定很爽吧,想玩就玩。其实错了,人家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工作,人家在放假的时候,我们还在工作,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由于签约的是英国的唱片公司,因此她其实才是这张唱片在中国的实际操作人,一个人当三四个人用,除了音乐制作本身,还包括跟经销商、进口商联系等很多行政上的事情。每天起床,丁薇就要开始回各种邮件和微信,打电话沟通工作,到大概下午五六点,简单的做个饭,然后再开始写东西,回英国的邮件,继续忙到夜里两三点。“可能上班族在上班的时候会被老板要求的喘不过气来,但是至少你有个下班的点,有个晚上、周末可以休息一下的时间,而我没有,所以实际上这方面我的感受可能比很多上班族还严重。”
  分身乏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丁薇不仅在做自己的音乐,这些年来她还一直在做影视的配乐工作,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浮沉》、《相爱十年》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还包括电影《失恋33天》、《辛亥革命》。199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其实做影视音乐才是丁薇的本业,而不是成为一名歌手。“很少有人能成为像谭盾一样的作曲家嘛,从实用作曲方面来说的话,影视音乐是大部分从作曲系毕业的学生最好的一个出路。”
  因此对丁薇来说,流行音乐是一场赌博,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你是不是够漂亮,是不是讨喜,是不是有机会,太多的原因决定你的未来。”影视音乐让她有了靠山,在专辑搁置的十多年里,她写了四十多部影视音乐作品,过得很充实,“在舞台上有上万人喜欢你、为你鼓掌,那种感觉一定非常满足,但是我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做音乐的时候,可能抓住了一条自己认为非常好的东西,那种满足感真的不亚于在舞台上。”
  丁薇在北京的工作室离市区很远,“出来”一趟很不容易,因此把通告都安排在了一天。那天北京下着小雨,天气很凉,她点了杯美式,我们就在咖啡馆户外的座位上聊。她的发型仍然是标志性的黑长直,皮肤状态很好,用现在的话说,身上感觉不到一点“烟火气”。



  曾经有一段时间,丁薇是人们眼中小清新的校园歌手的代表。1994年,她正在上大学,的的确确是“校园歌手”,她的个人单曲《上班族》被收录在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1》合辑中,而其中还包括高晓松、老狼、逯學军等当时校园民谣的那一拨人。“他们互相都是认识的,都是北京高校的一群大学生,喜欢音乐又能创作,基本上都是以弹吉他为主。我其实是因为当时已经签了大地唱片,然后被邀请去参与的,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他们一群人当中的一个,我唱的是唯一一首最不像民谣的歌。”就这样意外的,校园歌手这个标签跟了丁薇很多年,但在她的音乐中早就充满了古典、摇滚、电子等各种元素,不仅仅是民谣。
  其实差一点,别说校园歌手,连歌手的边她都没沾上。7岁学二胡,10岁考上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丁薇的父亲早就帮她定好了人生的路,如果不出什么大错,她毕业后会在民族乐团拉二胡,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当老师。但就在那时,她第一次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学习作曲。“高一的时候我们上海音乐附中突然开了个选修课,说如果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成绩达到他们的标准以上,就可以报作曲的选修。当时就特别高兴,其实我也不知道作曲是什么东西,但是至少可以拓宽在音乐上的学习,不仅只是面对二胡这个乐器,所以我就真的报了名。”这个选择改变了丁薇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学习作曲,后来她就不可能尝试自己写歌,不可能成为一个创作歌手;如果不是学习作曲,她也不可能为影视配乐,“所有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吧。”   第二次转折,是在进入大地唱片后,那时丁薇差点“雪藏”了自己。发完第一张专辑,当初签她的老大哥们陆续离开,公司换了个新的经理,这个新领导完全和丁薇不是一路人,两人的目标不一致,聊不到一起,“我当时非常执拗地认为我绝对不会做你要我做的那些东西,我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然后我们俩就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达成共识。”于是丁薇做了一个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可笑的决定——什么都不做。“当时我和他们的唱片加经纪约大概是到1998年,但是我和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差不多是1996年底,实际上等于自己把自己给冷藏了两年,那两年我不能做歌手的所有事情。”没有演出,不能录歌,不能出专辑,没有宣传,丁薇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真正的北漂,交不上房租,吃不上饭。
  但也就是那两年的困境,逼着丁薇拼命地去写作和创作,她变得开始很不像自己本来的性格,主动打电话给别人:“听说你在做专辑,我这有一些小样你要不要听?” 她跟孙楠说自己这儿有歌,这歌肯定会火,在孙楠家唱给那英听,那英当场就确定要了,这首歌就是《爱要有你才完美》。丁薇给那英写歌,给刘德华写歌……两年之后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职业的词曲作者。“困境里最重要的是你去做些什么,我走过了这两次困境,如果是一个有武功的人来讲,这两次就是我非常重要的闭关,出来以后功力大涨。如果颓了,天天无所事事了,借酒消愁、放飞自我了,可能就走不出来了。”



  Q=《北京青年》周刊A=丁薇
  Q:做影视音乐肯定和做自己的歌不一样,会受到限制吗?
  A:那当然。有的时候也非常生气。我一直在说服自己,就是自由是有代价的,你很自由,可以随便写,尽可能去表达自己的个性,但是可能没有时间表,可能没有人投资。但是影视音乐是这样的,已经有了周期,有了费用,有了要求,你要按照这个规范,在这里头还能尽量写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难的。影视音乐就像我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做人家要求的定制服,你要求什么,我给你做什么。但是哪个服装设计师不想有自己的个展呢,不想有自己的show呢?
  影视乐在这个团队和我们配合默契的条件下,导演的审美和我们是相对合拍的情况下,也会合作的特别特别的开心,就是说你不会感觉到限制,而更多的是觉得这个故事、画面和这个导演做出来的东西还能够刺激到我,它能够给我灵感,然后我还能反过头去给出好的东西去帮助这个片子。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
  Q:现在算不算是一个独立音乐人比较好的时代?
  A:当然算。我们正在接近最好的时代。如果中国的版权可以更规范化的话,那真正就是独立音乐人的春天到了。我在这方面还是相对乐观的。我不会总是去说(中国这方面不好),是,如果按照欧美的版税算法的话,那我可能比现在有钱的多得多。但是你得看过程,我们从以前一分钱都收不到的情况下过来的,那你想那时候90%都是盗版的情况下哭给谁看也没用啊。至少现在还有地方会给你版权,而且至少有平台愿意发布,十年前哪有那么容易啊,现在有几个大的平台对独立音乐人都挺重视的,大家都会认为音乐人这个资源越来越重要,而不仅仅像以前只是抢几个韩流明星啊,或者说抢几个偶像明星。它们现在也开始看重独立音乐人这块了。所以我觉得這当然是好时候,看大家自己怎么把握了。



  Q:之前也做过很多音乐节目的评委,现在音乐竞技类节目特别火,有关注过吗?会参加吗?
  A:我还真很少看。大体上会知道,但不会每一集每一集去追着看。应该不会考虑去吧。我这个人实在不太具备什么娱乐精神,所以我去肯定会给别人找麻烦。并不是说那些东西不好,但是第一可能不适合我,第二会花很多时间。我觉得我的时间还是花在比如说创作上,或者是去琢磨怎么把音乐做的更好,多留下几首好作品。
其他文献
第28届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简称深圳钟表展CWCF)以及同期举办第六届中国-钟表文化周已完美落幕。本届展会虽然整体规模上相较往年在品牌数上有所减少,但是深圳钟表展还是全球钟表业界最重要的展会之一,仍然吸引大批海外钟表军团参展,设于瑞士的独立制表人协会(AHCI) 通过参展方式整体亮相中国市场。但是从2017年深圳钟表展的参展商结构显示,初创企业明显增加近30%,表现了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年轻的
期刊
澳大利亚,这个和中国季節相反的国家拥有从黄金海岸的冲浪者天堂到大堡礁的心形岛,从大洋路的壮观景色到悉尼歌剧院的高雅艺术,从世界的心脏塔斯马尼亚到地球的肚脐艾尔斯岩等等波澜壮阔的美景。澳大利亚时下已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之选。  如今,在澳大利亚不懂英语并不会成为游览障碍。环城旅游巴士上有中文解说录音,街头巷尾走上一段儿就能看到中餐馆或者商店,吃饭购物付款时也能看到银联和支付宝的标志。2017年是中澳旅
期刊
上海浦东文华东方酒店的米其林星厨卢怿明的夏季特别推荐菜“糟碗”  盛夏酷暑,连日高温,走在上海街头,常会见到一个有趣的词:糟货。“糟”与“醉”相似,调料都源于酒,故有“糟醉一家”之称。  糟货的历史悠久,算是中华美食中的老字号。吃糟是先秦遗风,最早载于两千多年前的《楚辞》;南宋以后吃糟之风大兴,都城临安有卖糟鲍鱼、糟羊蹄、糟蟹、糟猪头肉的;到元、明、清时,除市上供应糟制品外,已发展到家庭自制,清代
期刊
7月6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贾跃亭将辞去乐视网董事长一职,退出董事会,辞职后将不再在乐视网担任任何职务。  在同一天的早些时候,贾跃亭本人发声明表示,恳请大家给乐视一些时间,给乐视汽车一些时间,“我们会把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还上。”  7月3日,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及妻子甘薇名下超过12亿元的银行存款被银行冻结的消息曝光,让乐视和贾跃亭再次走上风口浪尖。资金问题主要源于乐视移动对银行的
期刊
未來六个月,“领读中国”项目将前往中国多个城市,踏上“寻找中国最美书店”的旅程。图为2017“领读中国”启动仪式现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路中满是鸟语花,路是人类进化的开始,路是人类感悟的精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的至高追求,亦是理想境界。  全面提升四驱优势全新Jeep自由光尽显强光  日前,专业级高端中型城市SUV 2017款全新Jeep自由光
期刊
“世界顶尖疯逼戏剧!” 、“神奇的魔法”、“大开眼界的神奇旅程”,北京的剧场很久没有听到观众如此长时间的鼓掌和呐喊了。6月7、8日,由赫伯特·弗里奇执导、柏林人民剧院呈现的《他她它》亮相北京,它属于“2017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的一部分。柏林戏剧节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节。2016年至2020年,每年中德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当年“柏林戏剧节”的10部“最值得关注”
期刊
6月13日,“施坦威之家北京”在金宝街揭幕,成为世界顶级钢琴制造商施坦威(Steinway & Sons)在亚太地区的首家旗舰店。活动上,施坦威艺术外壳钢琴“图画展览会”、斐波那契SPIRIO新悦钢琴以及施坦威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35周年纪念版“臻·乐·善”钢琴的三架传世之作亮相,以郎朗为代表的施坦威艺术家们通过视频对“施坦威之家北京”的开幕送上祝福,多位钢琴演奏家现场做精彩表演。施坦威钢琴全球首席
期刊
冯远是当代中国画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敬业尽职,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却思路清晰、认真缜密,在不同身份之间自由转换,且都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在专业艺术领域,他基本功扎实,创作锐意求新;作品工、意兼精,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造型严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绘画形式新颖,代表作品有《秦隶筑城图》、《星火》、《今生来世》、《屈原与楚辞》、《屈赋辞意》、《世纪智者》、《心幡》、《逐日图》等;在理论研究
期刊
6月11日,第71届托尼奖颁奖礼在美国纽约举行。今年,它第一次和中国扯上了关系—音乐人韩红成为首位受邀的中国作曲家出席颁奖礼。托尼奖是美国戏剧最高奖,拥有七十年历史之久,与电影奥斯卡奖、音乐格莱美奖以及电视艾美奖并称美国艺术界四大顶级奖项。为何韩红会被托尼奖邀请呢?这源于她的转型之作——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这部她首次操刀全部作曲的音乐剧四月初在北京连演四场,备受好评。每次谢幕时,韩红都会从
期刊
时光荏苒,炎亚纶却还是偶像的模样。他的眉眼依旧那么有少年感,只是少了分稚气,更精致而成熟。他说话直率又不失逻辑,如果不与他交谈,一定会给你还是当年那个乖乖的、腼腆地笑着的大男孩的错觉。从《终极一班》的丁小雨、《霹雳MIT》的詹士德到《一路繁花相送》的林乐清,炎亚纶越来越靠近他心中对“偶像”的定义。  执著?痴情?是角色,也是自己  这次炎亚纶是以演员的身份与我们对话。在过去的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当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