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课堂教学行为例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为例,反思了教学中的失误及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未能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未能完全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教学理念更新困难,总是习惯于教教材;教学方式转变不易,仍旧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按新课程的思路和内容来教,学会“用教材教”,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思想政治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师能否给高一新生上好这第一堂新课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新课程中每框题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按一课时安排,即如果用一课时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可以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师教学用书》建议“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安排两课时来教学,我们备课组也计划用两课时教完,而我却整整用了三课时才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课堂教学有效吗?我的课堂教学效率高吗?我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吗?……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经济生活》课程中以一个框题的形式呈现,可以用一课时来完成。但本框题共有三目,涉及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过程,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量的限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爱护人民币等主要知识点,再加上七个探究活动,显然本框题教学内容确实较多。而这在以往的旧教材《经济常识》中共设置为五个框题,我至少要用五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虽然现在新课程按新思路重新编写,删减较多,并要求按新理念进行教学,但想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框题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那我为什么却整整花了三课时才完成教学任务呢?仔细反思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对本框题的课堂教学未能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未能完全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
  经过国家、省、市三级新课程教学示范的培训,我已经明确课程的功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也就是说新旧课程的功能已经有所不同了,教学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那么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理所当然要随之改变。
  但由于对新课程不适应,特别是新课程把原来旧教材中几个框题的教学内容汇集成一个框题,而且打乱了原来的逻辑顺序,我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讲解知识还是探究活动,我都跳不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总有旧教材知识的影子,虽然上课是用新课程,但讲的知识离不开旧教材,正如俗话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
  如在新课程中关于“商品的基本属性”只是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而在旧教材中却设置了一个框题。学生对“使用价值”较容易理解,而对“价值”的领会却感到相当困难。“价值”确实是很抽象的东西,并且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于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讲的价值,因而必须用非常通俗的话语来讲述,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我对旧教材知识非常熟悉,所以讲解“价值”时就自然而然地采用旧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和例子,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去寻找“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这个等式中两者存在的“共同的东西”。在价值含义中,我主要强调“无差别”,虽然生产斧子和大米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及生产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其中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至于对“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的理解,我这样设问:“斧子和大米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够按照1∶15的比例相交换?”学生经过我的引导和分析,正确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关于“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既有新课程的知识,又有旧教材的知识,当然就会占用课堂相当多的时间,况且还有好几个知识点要分析,这样本框题两课时不够用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完全树立新的课程观,跳出旧教材知识的框框,不要老是顾及到旧教材的知识,而是要进一步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按新课程的思路和内容来教,这样才能大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理念更新困难,总是习惯于教教材
  课程理念更新缓慢,新的课程观没有完全确立,必然导致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难以完全形成。课堂上虽然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给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但由于我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不是按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用教材教”,没有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既不敢大胆地进行取舍,又不敢“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而是教材怎么讲,我就怎么教,习惯于教教材。如对货币的基本职能的讲解,我按教材顺序依次展开分析,包括“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中的内容也不放过,而且越上课发现自己越放不开,总是生怕自己会漏掉某个知识点甚至某句话,这样,上课详略不太得当,重点不太突出,各个知识点都比较平均用力,再加上讲解知识时又穿插着旧教材的知识,上课节奏的控制越来越差。结果,“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我整整花了三课时才上完。因而,彻底更新教学理念,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追求的境界。
  3.教学方式转变不易,仍旧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建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从而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但是,由于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未能完全摆脱旧教材的影响,习惯于“教教材”,又生怕学生没掌握,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整理,因而我常常主宰课堂,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不仅在商品的含义、价值的含义、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的限度及其后果等知识和概念时如此,连某些探究活动如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等也主要由我代劳。而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教学的深广度没有把握好,我在课堂教学中边讲解边发挥,内容越讲越深,事例越讲越杂,如货币的其他职能,虽然本来只要求做一般性的了解,学生自行阅读即可,但我仍然给学生较详细地举例、分析,这不仅冲淡了在课堂上创设的生活化情景和给出的启发性问题,而且使学生感觉越学越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我仍过于注重教师的作用,过于“一言谈”,因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时间较少,学生亲身探究实践的时间较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实现,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少之又少,不利于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必须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虽然本框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但有亮点,而存在的问题既具有个性,又有共性,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务必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增强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强化自我反思活动,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善于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永远处于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充分发挥镜子的效应,真正“学会教学”,进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明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4]陈海燕等主编.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网络文章.
其他文献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细腻,由表层到深层感受文本呢?如何引导学生把对外在的语言文字的感知转化为内在的感情波澜呢?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课文的作者或文中的主人公作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在想象与感悟中,填补与完善文中的意义空白,或把单纯的画面变成电影似的动起来,使平面的文字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一、紧扣关键词,由表及里  阅读理解是一项创造性的感知活动,感知过程离不
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每一位老师都力求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转化师生角色,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目前的课改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课堂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把握不当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动机、教师个人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作者采取了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 两极分化 学习兴趣 面向全体 提高效率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每次上课时眼睛里充满好奇和热情。老师在课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成了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但是,到了四、五年级,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这种好
摘 要: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关于理想社会两个角度的描写:社会契约的签订和政府的成立,论述了卢梭笔下的理想社会实行的并不是直接民主制,而是民主贵族制。  关键词: 卢梭 《社会契约论》 理想社会    1712年,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可能没有法国人会在意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也没有人会料到他多年之后改变了法国,也改变了法国人的命运
摘 要: 本文作者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即“gender”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重新比较、解读了中日两国的名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通过解读和比较,作者发现《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两部描写缠绵悱恻爱情的巨著,更是揭示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力作。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两本书中的女性在婚姻自主权有无、遭受男权压迫、正房妻子的地位悲哀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一结论说明,此种社会性差别的存在,即
摘 要: 形成“共鸣”是提高诗词鉴赏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沟通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加强沟通、提高学生素养;令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使用探究型、讨论型教学手段来和学生形成共鸣。  关键词: 诗词鉴赏教学 共鸣 探究    提高诗词鉴赏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要从多方面着手的艰巨任务,如今大量的网上精品课程和专家示范课件是已经收到一定成效的手段之一。但这不等于说某门课程或者个别课件成为精品和示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  一、创设宽松氛围,设立创新前提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强调审题——揣摩出题者要我写什么,怎样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命题人的框框
摘 要: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表率 教学艺术 问题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
摘 要: 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在语言教授过程中教材中文化因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美文化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方针的确立,大学英语改革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作为如今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日益重视,如何培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高职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生现实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在讲授《商务谈判》课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切身体会,试图探索出一套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行性方法,以期增强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