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观点的转变,老师在导向上要先转变:
一、由验证实验转向探究实验
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
二、由“照方抓药”转向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体现。只有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择与操作、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诸方面掌握得好,才能顺利完成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由纯学科内容转向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物理实验拉近学生的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同时,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由静止对照转向互动交流
过去的教材中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完成实验后学生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并将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实验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
学观点的转变,老师在实验教学的策略的转变:
1.转变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需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式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从传授性教学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一是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做课外实验。
3.倡导学生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现,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也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实验等;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在洗干净的塑料油壶底面上放置几粒小泡沫塑料,且竖直倒放在收音机的喇叭口上,当喇叭发声时,小泡沫塑料随之上下跳动,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而且得出声波是纵波的结论;利用空的洗水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利用上述这些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将课堂作业的布置由习题转向问题讨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实验室、开展家庭小实验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所学知识贴近生活、走向社会。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观点的转变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由验证实验转向探究实验
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
二、由“照方抓药”转向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体现。只有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的选择与操作、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得出实验结论等诸方面掌握得好,才能顺利完成设计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题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由纯学科内容转向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物理实验拉近学生的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同时,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由静止对照转向互动交流
过去的教材中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完成实验后学生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并将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实验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
学观点的转变,老师在实验教学的策略的转变:
1.转变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需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式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从传授性教学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一是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实验室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做课外实验。
3.倡导学生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在光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原有的仪器做双缝干涉实现,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用玩具激光枪做光源,墙做屏幕,直接照射双缝,可以得到双缝干涉条纹。在课后,学生也可利用激光枪做光的直线传播、光在水中的折射、光在玻璃砖中的侧移,光的全反射实验等;利用医用废旧的盐水瓶做匀速水流原理的演示器,可以演示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分析医用吊针的匀速滴注原因;在洗干净的塑料油壶底面上放置几粒小泡沫塑料,且竖直倒放在收音机的喇叭口上,当喇叭发声时,小泡沫塑料随之上下跳动,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而且得出声波是纵波的结论;利用空的洗水液瓶和小型气源,可演示喷雾器原理。利用上述这些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将课堂作业的布置由习题转向问题讨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实验室、开展家庭小实验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所学知识贴近生活、走向社会。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观点的转变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