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意象”教学古诗词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先生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中写道:“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小学古诗词教学需将诗人传达的信息进行触摸和还原,让学生在“意象”中见到古诗词的意境,让课堂上语言与精神同歌共舞。
  一、揣摩中感受“意象”
  揣摩,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途径。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揣摩中体会,学会想象与欣赏,培养语感,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
  《江雪》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前两句最后一个字“绝”“灭”和后两句第一个字“孤”“独”都是意思相近的字,这四个字既是牵动整首诗的关键字,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字。教学时,我紧扣这四个字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江雪独特的字,读出“绝”“灭”“孤”“独”这四个字的轻重缓急,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两对意思相近的字,并通过拆字、勾连、想象等多种方法把字的意思读懂。之后我引导学生涵泳内化:“这首诗描写的是雪景,你从‘绝’和‘灭’中看到了怎样的雪?在这样的雪天里只有一个人,你从‘孤’和‘独’中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和一幅怎样的雪景,并给你所看到的画面起个名字。”通过揣摩,学生挖掘文字的深度,把字义串联起来,用画面的形式自然把每句诗的意思展现了出来。
  二、诵读中捕捉“意象”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这样引导:
  师:虽身处于美景之中,但离别的心情如何?
  生:不舍、不忍离去……
  师:从哪句诗、哪个词最能看出李白对友人也是依依不舍的呢?(生交流,师引导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是什么意思?
  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师:按理说,江南三月,风景如画,气候宜人,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生:因为此时此刻,作者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是来送朋友的,便只关心朋友的船。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单。
  师: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当孟浩然坐的帆船渐行渐远,只留下李白一人伫立江边,在他眼里只看到——(生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不忍离别,渴望再看一眼孟浩然,于是他又登上黄鹤楼,可是见到的依然是——(生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读后两句时,我发自内心地深情引读,学生在教师富有意象性语言的引导下,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对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离愁别绪的体悟达到了高潮。如此引读,不需琐碎的逐字逐句讲解,自然提升了学生的意象捕捉能力,促进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
  三、想象中抓住“意象”
  在潜心会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大胆想象,能促进学生理解字词、深入画境、理解古诗妙趣、产生情感共鸣 、 提升语言表达,让学生逐渐感受其丰富意蕴。
  王崧舟老师执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以“身在何处”“心在何处”,让学生想象征途的艰难、心的疲惫,再配一段充满着悠远思念的音乐——《琵琶语》,用多媒体呈现画面:秋天,火红的落叶,正是秋色很浓的时候,正是思念亲人的时候,这位妇女在刺绣,一针一线,意境很美。学生在纳兰的故园里亲自走一走,用心看一看,把看到的画面、场景写了下来,感人至深。
  王老师在教学中将“身在何处”“心在何处”放大地呈现在每个学生的眼前,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意境。学生融入这个意境以后,就能够和诗人心心相印。无论是词还是课,也都“意蕴”悠长了。
  小学古诗词教學, 抓住诗词的灵魂感悟意象,就能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触及文字内涵,自然言意共生,核心素养也就自然地落地、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城北小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提高计算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比以往更迫切的需求。美国当地时间6月20日,AMD正式发布了针对数据中心的新处理器品牌——EPYC。这被认为是AMD向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市场迈进的重要一步。  AMD近日发布了服务器EPYC(霄龙)7000系列,EPYC其实就是此前代号为“那不勒斯(Naples)”的全新一代服务器产品,可为基于云计算的和传统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提供最高可达32颗物理内核的“Zen”x86
1 2009年在世界各地爆发的“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目前我国接种的“甲流”疫苗是用甲型HINl流感病毒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等环节后制成的。卵清蛋白过敏人群不适宜接种该疫苗。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预防甲型HINI流感的疫苗类型属于减毒的微生物  B 该病毒感染力很强,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它不起作用  C 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贯串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因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故事语文教学”的兴起缘由  本人先后组建市、区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教育行业也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之下,在小学课堂学习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他们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效措施,结合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老师的有效评价,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改善不好的情况。  关键词:教评相长;小学课堂;信息技术  一、 引言  为了科技兴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
摘要:诗歌语言精练、含义隽永,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最适合的载体。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唐诗宋词无不精彩。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往往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而忽略了诗歌本身所具备的美学教育价值。文章对小学语文诗歌美育教学实践策略展开探究,挖掘课堂美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美育;策略  《辞海》中将“美育”定义为审美教育,即提升学生感受美
1. Unless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beyond what you have mastered, you will never grow.  要尝试去做你还未掌握的事情,你才会有所成长。  ——美国哲学家、文学家Ralph Waldo Emerson    2. There are no great people in this world, only great
高中生限于既有的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在解答语言表达题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物理、事理、情理等看不清、悟不透、辨不明的思维瓶颈。对此,2018年高考江苏卷命制了一道很好的“明理”新题,现呈现、解析如下:  高考真题  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 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 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
奥克斯:警长  珀西:小神探  推理一:为什么珀西觉得失窃的不是汤普森太太佩戴的那颗珍珠?  推理二:  为什么珀西认为彼得就是大盜汤姆?  推理三:黑珍珠到底在哪里?
野生动物的季节性集群迁徙活动一直是科学家最想解开的谜题之一。动物为什么要迁徙?是何种因素触发了动物的迁徙运动?面对数百甚至数千千米的迁徙路程,动物是如何定向,又是如何准确、及时地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迁徙途中,它们在何处停留,在那里又会发生什么情况……科学家目前正着手解答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当炎热的夏晚被凉爽的秋夜替换时,北美辽阔的天空中便挤满了各种急匆匆赶路的动物——数不清的鸣禽、滨
暗网是什么?  暗网这一术语专指在加密网络上存在的一些网站,使用传统的搜索引擎或者传统的浏览器访问不到这些网站。  所谓暗网上的几乎所有网站都使用Tor加密工具来隐藏它们的身份。您可能知道Tor能够隐藏您的身份和活动。您可以使用Tor来欺骗别人自己所在的位置,别人所看到的根本不是您真正的位置,这就像使用VPN服务一样。  当一个网站通过Tor运行时,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效果要更好。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