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虔敬风中的芦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敲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又好似回到了黄河河口,看到了秋阳下那一望无际的在风中摇曳、风情万种的芦苇荡。
  我生在秋季,所以就与这个季节有了缘分,就虔诚的爱着这个季节里的一切,爱满树经霜见红的枫叶,爱一汪清澈见底的秋水,爱一粒饱满诚实的种子,爱一群展翅南飞的大雁,更爱芦花飘雪的芦苇荡。
  就在这个深秋,我与文友一起坐车到黄河入海口,去赴与芦花的一场约会。车在芦苇荡中穿行,窗外的蓝天一碧如洗,偶尔的云朵闲适的飘过,装饰着这美丽之外的惊喜。
  一路上,芦苇就在路的两旁,它们在秋阳下摇曳着,欢迎我们的到来。极目远望,车窗外的芦苇简直就像我故乡平原上成熟了的等待收割的麦田,在风中泛起阵阵波浪,我求司机师傅停下车,让我拍下此时的壮观景象,但师傅却告诉我,好景还在前面,只好把相机调到动档,对着窗外拍下一些沿途的自然风光。
  此处是黄河三角洲的一部分,是黄河冲击输送泥沙后形成的“湿地”,是大地最宝贵的一个器官,犹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是“地球之肾”,它的重要是很明显的了,但对于我,静观湿地的芦苇荡领略芦苇塘的千种风情,才是我心醉神往的期盼。
  车开进黄河湿地公园,我亟不可待的跳下车子,与文友们结伴沿着木栈道走进芦苇荡深处,忽然听到鸟儿的叫声,循声望去,芦苇的下面,是清清的湖水,湖水上有无数只水鸟在嬉戏,也许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它们倏地展翅鸣叫着高飞。我用相机追随着他们,拍下了它们的靓影。目送它们远去,转身看到栈道周围除了随风摇曳的芦苇就是静谧的湖水,芦苇的身影倒映在湖水里,湖水滋润着芦苇,芦苇又妆点着湖水,画面是那样恬静安适,这里是隐秘在芦苇里的各种水鸟及动物们的温馨家园。
  每年黄河水入海后,留下盐碱滩,芦苇便在盐碱滩,在沼泽泥泞的水洼中开始生长,长成浩浩荡荡的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不用人管理,它们自顾自的在春天发芽,在夏天长高,给大地一片绿;秋天抽穗结籽,给湿地一片雪白。此时正是深秋,迎着阳光看那芦苇穗,迷迷幻幻,穗子的周围像镶嵌了金珀一样美。深秋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万般柔韧,阳光从天空瀑布般射下来,芦苇荡神秘如天,明明曾经风雨剥蚀,但却气象万千。明明是青春岁月枯去,但却风情万种。芦苇金色如针,开始缝合被城市阴糜划破的我的心殇,我好似谛听到了来自上苍的话语:高贵与谦卑同行。
  上到观景台上远眺,满目的芦花一泻千里,它从地平线的天际之处漫过来,是一种没边际的逶迤。那地平线之外应该就是渤海了。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大涛,我好似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雷霆万钧之势,且涌起了芦苇荡白色的涟漪。看着翻卷的白色芦花大浪,我好似还听到了生命生长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传出来,是轻盈的唰唰声,声音在风中荡溢,令我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深秋的芦苇是盐碱滩地的绝妙幻想,望着那雪白的芦花随风摇曳,我恍如在梦中!
  极目所在,芦苇环绕中有一片白色,细看还在动,我用相机镜头拉近看,是一群白色的大鸟,是白鹭?是白天鹅?因为离得远,我分辨不清,但我知道,它们正在清澈的水中觅食,在芦苇的庇护下自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曾记的许多年前,我國曾到处填海造田,围湖耕地,使鸟儿鱼儿动物们失去了自己的乐园,现在国家有了保护湿地的政策,这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之举,我为幸存的芦苇,为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为千千万万的鱼儿,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儿,蟾蜍们,狐狸们有了幸福的家园而欣慰。
  站在光景台上,我用相机拍下这壮观的景象,看着大自然恩赐的奇观,久久不愿离去,因为时间关系,同来的领队老师一遍遍的催促,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观景台,走在返回的木栈道上,重新领略芦苇荡的壮观。看着铺天盖地的金黄的芦苇荡,突然感到幽远荒古的沉寂一泻千里,但湿地却从容不迫,深远而宁静,它们不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自己,也不为我们的惊扰而烦恼,而是依然故我的静默地随风摇曳。看着神性温暖的黄色从天际涌来,刹那间收走了我从大都市带来的无奈和隐疼。
  深秋是一个隐喻生命意义的季节,没有什么比季节里的金黄更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了。此时,阳光从天空射下来,摩挲着芦花洁白的花絮,那如镀了金箔的花絮被风吹斜着,那原始的荒芜刹那间变得流光溢彩了。我突然想到故乡老家村南的小河及站在小河里的芦苇,也是在深秋的秋阳下,童年的我带着妹妹在小河边看母亲浣洗,那小河的流水声,芦苇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唰唰声交织在一起,妆点着我童年的生活,在一季季的芦花飘雪中,我逐渐长大,踏上求学之路,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直至今天又与这大片的芦苇相遇,焉知不是上天赐予我的与芦苇的缘份,能在这个秋天与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相遇,见证它们的魅力是我的福气。我已步入人生的秋季,但我还应有精神上的追求,那就是对文学及大自然的热爱,我也应似深秋的芦苇一般,虽青春不在,但也应用自己的笔去讴歌大自然的美,留一些美的文字在世间。
  风从海边吹过来,吹乱了我的头发,使芦荡摇曳,芦花似森林中万千之鸟,精灵般在苇尖上欢腾,跳跃。近旁,硕大的芦花如羽,如万千鸥鹭雁鹤栖立。再细看,每一只芦苇,都是一个独舞的白色精灵——这里才是灵魂安谧自由的天地。
  文友们忘记了年龄,面对芦苇荡和这里的一切,欢呼雀跃着找到自己认为满意的位置,与芦花摇曳的海洋合影,我便借助太阳、光线,色彩,清爽的风,为簇拥着辉煌盛开的芦花的朋友们,诚挚的举起了相机,为他们也为自己留下了曼妙的永恒时间的瑰美,更是留下了人与自然,心与梦想融合交汇的一道风景。
  黄河口盐碱滩地湖泊里无人关照的芦苇,鞠躬尽瘁了亦还灿烂,美丽了最后的时光。
  站在风中的芦苇边,我仰望云卷云舒的蓝天,油然升起一种虔敬,如同虔敬大山、河流、天空、艺术一样,我虔敬风中的芦苇。
  ——选自《青海湖》2017年第六期

其他文献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如今,尽管我也两鬓染霜,但岁月的流逝丝毫没有冲淡我对奶奶的思念。  在奶奶去世后的头几年里,我几乎天天梦见奶奶,梦见奶奶慈祥的面容,梦见和奶奶一起干活的情境。梦见奶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梦醒后常常有一种好梦难留的遗憾。有时,也梦见奶奶离世,我总是在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的哭喊中惊醒。现在,每到祭祖的日子,或者和父母说起奶奶,总会勾起我对奶奶无尽的思念。  奶奶姓孙讳引
期刊
突然,突然,突然……  来不及告别来不及细想来不及伤心以至于来不及落泪!妈就这么走了,丢下了我们,丢下了我们兄弟姊妹,让我们成了真的孤儿!妈甚至没有留下一句真正意义上的遗言,没有。就她自己,轻轻地悄悄地安安静静地,在那个清冷的下半夜,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是在凌晨接到了二哥打来的电话,凌晨五点零五分。电话中二哥沉重且略微颤动的声音:“三,妈没了……”我知道,那是妈的最后。就是要用无欲、无私、无
期刊
每年清明,我都要回故乡祭扫祖坟,看望父母的陵墓。敬爱的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快二十年了,他们的坟头上已长满了蒿草,那块高大的水泥墓碑也已被茂密的蒿草所包围。可这么多年来,父母那慈祥的面容,切切的情怀,魂牵梦绕,仍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清晰。  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经常和母亲一起到地里,母亲干活,我就在一边玩。太阳已经老高了,我闹着要回家,可母亲总是说,“你再玩一会儿,妈妈再干
期刊
一夜风雪过后,天空澄蓝透明。青藏公路两侧,绵延不绝的山峦上,积雪致密浓厚,硬朗的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  我正乘坐一輛军用面包车,护送一队内地而来的记者海拔5000多米的五道梁地区穿行。为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苦楚,我一次次把目光投向车外,任凭枯燥的荒原,静寂的高山,单调的公路在我的视线里线条般随意叠加,转折,延长再延长……  “停车!快停车!”突然,一位姓侯的女记者打断了我的思绪。她已经让司机把车
期刊
互助北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读不厌的书。每次到北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秋天,北山宛如一副色彩缤纷而艳丽的画卷——红如火的是猫儿刺,黄灿灿的是白桦林。在冬天,北山是一位庄严肃穆的朝圣者,铺天盖地的莹白,展现着大山不可侵犯的圣洁与尊严。到了春天,北山又变成了欲语还休的少女,她用那漫山遍野的嫩绿,用那树荫下含苞欲放的粉色或黄色的花骨朵诉说着初开的情窦。而在夏天,北山却是一篇清新妩媚的诗、一首悠扬婉转的
期刊
告别天祝县城华藏寺,东南行,驶上天景公路。天景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至白银市景泰县。  黑色的柏油刚刚漆过路面,路面上跳跃着一种初生初见的欣喜和欢快。白色的交通指示线,没有一点点倦意,神采飞扬。道路两侧,一块块指示着通向“互助”“景泰”“古浪”的蓝色路牌在阳光下异常醒目。新修的藏式风格的民居,安详地落在大路两侧,或远或近。  这是一条新修的公路。是一条可通向青海、景泰、古浪、凉州的交通大道。  
期刊
打开网页,今天是父亲节的提示映入眼帘,点击主题,很多对父亲祝福的话语和图片让我感动,也让我心底泛起无限的伤感。那种久违了的父爱,那种在年少时孤独的夜晚深深怀念过、依恋过的父爱,似乎早就淡出了我的记忆。毕竟自己以身为人母,毕竟父亲已告别人寰十几年,毕竟我远离他的呵护,在人生的路上孤独的奋斗了二十几年。对他的思念早就日渐平淡,很少想,也很少触摸这份似乎早已封存了的记忆。可今天,当打开有关父亲节祝福的网
期刊
说到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内有三条有名的山沟,也是有名的三个景区:浪士当沟,扎龙沟,元圃沟。  同学曹有智家就在三沟之一的扎龙沟里。  国庆长假,同学九人应曹有智的邀约去他家吃羊,也为了看看北山的秋景,邀约的同学还有几人,临时有事不能去,看到这篇文章,他们肯定会遗憾不尽。  10月4号,坐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扎龙沟。  走到沟口,松树深绿、桦树金黄,树下溪水环绕,草木葱茏。  有人急着开始从
期刊
我十分压抑,压抑得窒息,闭塞的环境,阻隔着一切放纵的欲望,身边没人理解也没人倾听我的孤独。我的内心荒芜,我常常在思考,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生存需要?我渴望一场现代文明下逆向回来寻找一点点的人性本真的一场跋涉,能释放一下胸膛里爆发的一股洪水和我那一触即发的诗性。  离开熟悉的街市,我独自在居延荒野曾经的绿洲遗留下的断壁残垣中游走,用距离丈量北方大地的荒凉。沿途的戈壁荒野里,我能经常看到
期刊
山与水都拥有如椽之笔,它们迥异的风格塑造出不同的书卷形象。故乡的层峦叠嶂写就的大书卷与江南小桥流水的描摹就全然不同,那是雄浑傲然的书卷,绝不记载失败与眼泪,绝不记载苦恼与忧伤。我读不懂它的广袤与永恒,读不懂它的博大与宽容。但我一次又一次读着它,希望读破它的丰厚与豪放,哪怕只是读到它大书卷的扉页。  大山深处的人们都是用一生阅读着山乡的。他们不甘渾浑噩噩,苦也罢,累也罢,与命运抗争时都有一份不服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