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图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分压抑,压抑得窒息,闭塞的环境,阻隔着一切放纵的欲望,身边没人理解也没人倾听我的孤独。我的内心荒芜,我常常在思考,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生存需要?我渴望一场现代文明下逆向回来寻找一点点的人性本真的一场跋涉,能释放一下胸膛里爆发的一股洪水和我那一触即发的诗性。
  离开熟悉的街市,我独自在居延荒野曾经的绿洲遗留下的断壁残垣中游走,用距离丈量北方大地的荒凉。沿途的戈壁荒野里,我能经常看到自汉代以来废弃于荒野的烽燧、城障在暮色中独立苍茫。
  眼前,这些遗址周围的地貌环境和那些黄土夯筑的遗迹本体大都已抵不过时间的磨砺,在岁月浊浪滚滚的河床里日渐陌生、单薄、千疮百孔,一个个残损的体量,像是几片粗陶瓦砾,凌乱地裸露在大漠广野与目光所及的荒凉融为一体。它们中的许多虽已掩埋在西北连绵起伏的黄沙下,却也潜藏着沧桑旧事的生灭沉浮,它们叹息着,挣扎着,我知道它们在长啸放歌,但音信全无,荒芜成每个旅者心中想要的那个样子。
  无垠的大地,渺小的众生,生命的路上,注定了人来人往,每个过客都有过自己的风景,只有寂静的大地能知道谁来过这里,匈奴人、突厥人、党项人、回鹘人、蒙古人,汉朝人、唐朝人、游牧部落、贩夫走卒、僧众、考古学家、探险家,他或者他们都在这远离江湖的边地进行过停留、驻足或者横切、斜穿地行走。只是他們的故事因平淡而无人拨弄,都积了厚厚的尘埃,蜘蛛也一遍遍地结了网而变成模糊的风景,大抵已经被遗忘在茫茫的戈壁黄沙中无人问津。
  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弹指间逝去的世界已沉入到了一个寂静、落寞的凄清境况,在一次次浩劫中被摧毁、被破坏、被劫掠的各时期的文明和文明下的文化个体已变得凝重和苍凉,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沿着旷野里几段凸起或沦陷的城墙,去找寻历史遗留的焦黑斑驳的痕迹,抚摸着历史在转瞬间遗落的一枚小钱、一个料珠、一片瓦当,臆想邂逅着一个纷繁复杂而又有趣的世界,收获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奢侈,去冲淡内心的荒芜和无趣。尽管有时我知道,我的荒芜是我的抱怨覆盖了世界本初的声音。
  我常去的是在远离额济纳河右岸戈壁滩上的一座古城,城的建筑形制均土筑,三层土坯之间夹一层芨芨草。城址由于常年受西北风侵蚀和雨水冲刷,墙体层层剥落,风沙又将基部和表面打磨掏蚀成洞孔,在墙上留下一个个排列整齐、碗口大小的孔洞,从孔洞望过去,是一方小小的灰白世界,盛满了荒野的旷寂。我的目光会划破这方小小的灰白世界,去拆开一个缄封的往事,往事枝枝岔岔在空茫中顺着我的脚踝爬了上来,最后凝聚成我凌乱的掌纹,我凌乱的掌纹也像是往事纷繁的脉络四散纵横交错着,其间也如北方旷野有沟壑、平原、山谷、洼地。掌纹中最为显眼也最长的那根贯通上下,连接东西,像河流,也像一条路,空无一人的路。
  戈壁滩上又刮起了风,风扯得很紧,卷走了孱弱的蒿草。尘土小小地飞扬,我的鼻翼间弥散着黄土的气息。站在自己荒凉世界里的我,细细打量一座黄土身躯,这是一座汉代的城,古老、破败,有着比戈壁滩略浅的土灰色。它仪态从容,有了岁月历练过的深度和韧劲自然地镶嵌到了时光之流中。莫名地我从肺腑发出一声感叹,一个蹲在城墙上的人,便慢慢走了下来,他缄默在我和城障之间做我们唯一的观众。我知道他也来自两千年前的汉代,在我大约六七岁翻阅一本连环画的时候他就住在了我的有限的知识海洋中漂流。想来他生的周正,清瘦、齿白,还有一种洒脱从骨子里飘逸来。他是绝版的,带着他独有的故事,曾用灵魂的香气渲染过凄苦的生活,用尽一生的气力凿通了一条主宰人类文明进程的丝绸之路。他也曾经和我一样身陷荒芜,心也困顿过,我一直想有个机会和他聊聊,也想随他走进他的世界,拂去流沙,到胡尘漫天的匈奴时代,一步步地去考量历经磨难之后一个人生命的浓度。
  云层浓稠灰暗像古老的丝绸把天空裹压得矮矮的,有凉飕飕的冷气悍然入侵,寒冷把我身和心都蜷缩了起来,我抚摸着城墙上两千年来雨水冲出的褶皱,如同在抚摸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沟壑。思忖中,我在我的目光中,画了一张旅人图。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平台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24日(甲午年腊月初五),享年72岁的周彦文先生不幸辞世。对鄂尔多斯的文化人来说,这是一个意外而沉痛的消息。  几天之后的一个深夜,我在微信里突然看到这一噩耗,呆了半晌。  周先生清癯儒雅的亲切面容,开阔包容的文化气度,慷慨激昂的诗人气质,举烛照人的启蒙精神,犹如七彩碎片,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拼接、聚拢、散开,时而近,时而远,时而清晰,时而朦胧……  我与周先生仅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
期刊
这里是时光的窖藏之窟,沿着阶梯拾级而上,一路不断惊喜地触到生命勃发的骨骼。无论立体的时光,翻腾的时光,还是萍滢的时光,寂静的时光,都将在这里沉淀、孵化、升值,从和蔼可亲到香韵勃蓊,引雅客骚士纷至沓来,刮目相看,擎擘称奇,就连时光本身也惊诧不已。  走进亿昌博物馆就走进了一种美好的回望。走进亿昌博物馆就走进了铭想无尽的牵念。  烈鬃下那些气吞河山的雷雨嘶潇渐行渐远,无央的时空浓缩成了质朴、温良的乐句
期刊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如今,尽管我也两鬓染霜,但岁月的流逝丝毫没有冲淡我对奶奶的思念。  在奶奶去世后的头几年里,我几乎天天梦见奶奶,梦见奶奶慈祥的面容,梦见和奶奶一起干活的情境。梦见奶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梦醒后常常有一种好梦难留的遗憾。有时,也梦见奶奶离世,我总是在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的哭喊中惊醒。现在,每到祭祖的日子,或者和父母说起奶奶,总会勾起我对奶奶无尽的思念。  奶奶姓孙讳引
期刊
突然,突然,突然……  来不及告别来不及细想来不及伤心以至于来不及落泪!妈就这么走了,丢下了我们,丢下了我们兄弟姊妹,让我们成了真的孤儿!妈甚至没有留下一句真正意义上的遗言,没有。就她自己,轻轻地悄悄地安安静静地,在那个清冷的下半夜,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我是在凌晨接到了二哥打来的电话,凌晨五点零五分。电话中二哥沉重且略微颤动的声音:“三,妈没了……”我知道,那是妈的最后。就是要用无欲、无私、无
期刊
每年清明,我都要回故乡祭扫祖坟,看望父母的陵墓。敬爱的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快二十年了,他们的坟头上已长满了蒿草,那块高大的水泥墓碑也已被茂密的蒿草所包围。可这么多年来,父母那慈祥的面容,切切的情怀,魂牵梦绕,仍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清晰。  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经常和母亲一起到地里,母亲干活,我就在一边玩。太阳已经老高了,我闹着要回家,可母亲总是说,“你再玩一会儿,妈妈再干
期刊
一夜风雪过后,天空澄蓝透明。青藏公路两侧,绵延不绝的山峦上,积雪致密浓厚,硬朗的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  我正乘坐一輛军用面包车,护送一队内地而来的记者海拔5000多米的五道梁地区穿行。为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苦楚,我一次次把目光投向车外,任凭枯燥的荒原,静寂的高山,单调的公路在我的视线里线条般随意叠加,转折,延长再延长……  “停车!快停车!”突然,一位姓侯的女记者打断了我的思绪。她已经让司机把车
期刊
互助北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读不厌的书。每次到北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秋天,北山宛如一副色彩缤纷而艳丽的画卷——红如火的是猫儿刺,黄灿灿的是白桦林。在冬天,北山是一位庄严肃穆的朝圣者,铺天盖地的莹白,展现着大山不可侵犯的圣洁与尊严。到了春天,北山又变成了欲语还休的少女,她用那漫山遍野的嫩绿,用那树荫下含苞欲放的粉色或黄色的花骨朵诉说着初开的情窦。而在夏天,北山却是一篇清新妩媚的诗、一首悠扬婉转的
期刊
告别天祝县城华藏寺,东南行,驶上天景公路。天景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至白银市景泰县。  黑色的柏油刚刚漆过路面,路面上跳跃着一种初生初见的欣喜和欢快。白色的交通指示线,没有一点点倦意,神采飞扬。道路两侧,一块块指示着通向“互助”“景泰”“古浪”的蓝色路牌在阳光下异常醒目。新修的藏式风格的民居,安详地落在大路两侧,或远或近。  这是一条新修的公路。是一条可通向青海、景泰、古浪、凉州的交通大道。  
期刊
打开网页,今天是父亲节的提示映入眼帘,点击主题,很多对父亲祝福的话语和图片让我感动,也让我心底泛起无限的伤感。那种久违了的父爱,那种在年少时孤独的夜晚深深怀念过、依恋过的父爱,似乎早就淡出了我的记忆。毕竟自己以身为人母,毕竟父亲已告别人寰十几年,毕竟我远离他的呵护,在人生的路上孤独的奋斗了二十几年。对他的思念早就日渐平淡,很少想,也很少触摸这份似乎早已封存了的记忆。可今天,当打开有关父亲节祝福的网
期刊
说到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内有三条有名的山沟,也是有名的三个景区:浪士当沟,扎龙沟,元圃沟。  同学曹有智家就在三沟之一的扎龙沟里。  国庆长假,同学九人应曹有智的邀约去他家吃羊,也为了看看北山的秋景,邀约的同学还有几人,临时有事不能去,看到这篇文章,他们肯定会遗憾不尽。  10月4号,坐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扎龙沟。  走到沟口,松树深绿、桦树金黄,树下溪水环绕,草木葱茏。  有人急着开始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