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传奇《古镜记》中的唐代文化和艺术特色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逐渐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它吸收了汉魏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王度《古镜记》作为唐传奇的开篇之作,在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小说创作背景,对小说中体现的唐代文化及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唐传奇;古镜记;志怪
  初唐王度的《古镜记》,在唐传奇创作的文学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不仅是唐传奇逐渐摆脱作为子、史附庸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更进一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王度的《古镜记》主要讲述了隋朝大业七年,王度从汾阴侯生处得一面古镜,此镜造型奇特,灵异非常,不仅能与日月争辉,亦能现形精魅,普度众生。王度携之出游,一路斩妖除魔,救助百姓,为人称叹。后其弟王绩辞官,携镜游历山水,收精除怪,悯怀民众,亦创下许多奇异故事,王绩返至长安,归镜于王度。大业十三年,镜于匣中悲鸣,乃失。
  小说中的“古镜”不仅成功地串联起了十二个神异故事,同时以其深刻、广阔的文化内涵,从侧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世俗人情。另一方面,它也在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突破了“志怪”小说的局限,文笔生动,不避虚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一、以“镜”观唐文化
  (一)题镜喻理
  从初唐至盛唐,题镜喻理之作时有出现,并且与政治紧密结合。如《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一魏征记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明确表明,唐人心目中的“镜”,不仅仅是一种实物,而且还带有某种政治象征的意义,借镜通晓政事之理。
  纵观唐代诗歌,题镜喻理之作也不绝于篇。如唐人用“衡镜”来称呼科举制度,如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群鉴无邪人,朗鉴穷情深。”这表明唐人已经将普通的“镜”升华至一种公正准平的境界,通过题镜喻理将镜的象征意义与现实人生相互连接,由此呈现出别样的士人风情。
  (二)颂道、隐逸之风
  王度《古镜记》中的志怪与远游情节与唐人颂道、隐逸之风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谋而合。小说中鹦鹉现形、枣树下蛇精现形、大雄鸡附女子之身作怪等等故事,都是通过“古镜”使之呈现本来的面目,并达到降妖除魔的目的。这种风气的兴盛,不仅与唐代视道教为国教的理念有关,而且与唐士人自身对于道教的崇敬和信仰,和他们利用道教建功立业,以及及第与黜落的悲欢际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以史为鉴
  《古镜记》引文“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匣中悲鸣,其声纤远。俄而渐大,若龙咆虎吼,良久乃定。开匣视之,即失镜矣。”大业十三年与武德元年之交,是隋唐易代的大变动,作者用“失镜”象征“失天下”,意在委婉地劝诫唐朝统治者“以史为鉴”莫要重蹈覆辙。
  二、艺术特色
  (一)叙事视角
  《古镜记》的叙事视角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以“古镜”为线索,将多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虽然这些小故事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王度”这样的叙述口吻,将看似无关系的、彼此独立的“志怪”故事一一联系起来。
  《古镜记》除了“王度”这样一个第一人称叙述口吻以外,还有侯生、薛侠、豹生、张龙驹等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样,小说表现出了以第一人称叙述为主线,第三人称叙述为副线的交错局面,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视野,推动着小说向前发展。
  (二)叙事时间
  《古镜记》在叙事中,最显著的是时间标志,小说中出现了众多时间提示,例如:“大业七年五月”、“大业八年四月一日”、“其年八月十五日”、“其年冬”等,小说《古镜记》是依据线性时间观念来进行叙述,以王度与古镜的行踪为线索,以他们行动的时间为依据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除了有顺序以外,还有插叙、倒叙的运用,丰富着小说的叙事模式。故事在开始交代古镜的来历和外貌时,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今度遭世扰攘,居常郁怏,王室如毁,生涯何地,宝镜复去,哀哉!”为后来宝镜的失去而做了预示,是预叙手法的体现。其后,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了大业七年五月至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之间发生的种种事情,以古镜为中心,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错叙事,及其丰富了读者的眼球,在这跨度将近六年的时间里,作者都可以记录下古镜的行踪和时间,使得情节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三、丰富的伦理内涵
  在小说世界中建构伦理秩序,惩恶扬善,一直是古典小說的重要主题之一。《古镜记》作为唐传奇初期的作品,其蕴含着道德意义上的善的伦理学内容,也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
  在《古镜记》中,古镜的重要功能就是惩处妖邪,这无疑是对“恶”的否定,同时当然也是对“善”的追求。小说对于作祟害人的芮城令厅前大树中的蛇精等妖邪,都毫不留情的予以惩处消灭。但对于没有做过坏事的狐女鹦鹉,则表示出了一定的同情,但鹦鹉还是没有逃脱被惩处的命运,最终化狐而死。
  在这一幕幕惩处妖邪、张扬善道的过程中,宝镜仿佛起到了主角的作用。如果没有宝镜,邪恶能够被铲除吗?然而最后,宝镜却从人间消失了,学者多以为这是一篇具有政治寓意的小说,宝镜的消失寓意着隋代将亡的历史命运。但是如果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一结局,我们就不能不追问:宝镜消失后,谁能继续承担起惩恶扬善的重任?或许王度正是带着这样的迷惑和追问来撰写这一小说的吧。其中的伦理学寓意,令人深思。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2]刘昫.旧唐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 杨炯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4]唐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6]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7]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8]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9]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
  [10]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0年.
  作者简介:
  徐佳宜,浙江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 要: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时期的名相。当下有关王曾的研究成果亦有不少,但对其生卒年及子嗣问题研究并不多。关于王曾的史料留给后世的虽多,但记载的细节多有出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多方资料对关于此问题的材料彼此印证,仔细推敲并加以确认,以考辨王曾生卒年的准确时间及子嗣的情况。  关键词:王曾;生卒年;子嗣;考辨  王曾少年孤苦,但文采很好。宋真宗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
随着我国混凝土构件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减排和住宅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与传
使用X射线荧光谱仪,采用透空照射、数学校正法并与比重法联用,可无损检测金、银、铂及饰物的成色,判别包、镀金饰品,较好校正了饰物的形状、面积和光法度的影响,不受宝石镶嵌物的限
目的系统评价氯化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CBM、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氯化锶治
从罗克汀教授的第一篇哲学论文《数学的史的考察》发表(1941年重庆党的刊物《群众》第七卷二十二期),他便投身于哲学的研究和教学,走过了五十年的艰巨而又富有成果的道路。
目的探讨社区定期输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输注中药针剂预防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老年病的依从性及其危害性。方法回顾分析16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调查问卷的形
通过对浮法玻璃生产中锡槽底砖剥落的原因分析,采取了一系列工艺调整与技术措施,缓解了锡槽底砖剥落,延续锡槽使用寿命,避免了因锡槽底砖浮起造成"玻璃带截流"提前放水冷修的
小学语文的课堂构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学习技能,文本练笔的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它具有过程性、
本文针对目前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几点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言语策略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