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小笼包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月二十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远处驶来,停在盈福祥小区北门路边的一个停车位上。车门打开后,孟元生从小轿车里钻出来,打个哈欠,伸个懒腰,然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一家包子铺。
  由于时间还早,包子铺里还没有顾客,老板赵胜正坐在门口无聊地翻看着手机上的新闻。
  见来了客人,他站起身,仔细一瞅,认出来是孟元生,赶紧满脸堆笑地说:“这不是孟大哥吗?你可有日子没来了,是不是嫌我做的包子不好吃了?”
  孟元生是市元生建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就住在盈福祥小区。他女儿考上大学去了外地,家里就剩下他和妻子两个人。二人早上懒得起来做饭,于是孟元生就天天早上来赵胜的包子铺买包子,买回去吃了后各自去上班。最近,他妻子的学校放了寒假,他承包的工程也竣了工,二人都不用着急去上班,也就没再来赵胜的包子铺买包子。
  孟元生没和赵胜寒暄,只是冲他摆了摆手,在靠近门口的一个位子上坐下,有气无力地对他说道:“兄弟,来一笼包子,一碗豆腐脑。快点啊,饿死我了!”
  赵胜把包子和豆腐脑端来放到他面前,孟元生就像是饿死鬼托生一般,用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子猛嚼起来,然后不等第一个包子咽下,又迫不及待地把第二个包子塞进了嘴里……
  就这样,不一会儿工夫,十个小包子和一碗豆腐脑就下了肚。
  吃饱喝足,孟元生拍拍赵胜的肩膀,抱歉地说:“兄弟,对不住,我今天还有要事急着去办,就不和你闲聊了,改天有时间咱们再细说。”说完,他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了扫墙上的二维码,付了账。
  “微信收款十二元!”赵胜的手机传来系统提示音。
  孟元生把手机装进衣兜,冲赵胜摆摆手,转身就要离开。哪承想,赵胜却一个箭步抢到门口,伸手拦住了他。
  “等等孟总,刚才你付给我多少钱?”赵胜歪着头问。
  “十二元啊,怎么,有什么不对吗?”孟元生盯着墙上的价目表,不解地说,“一笼包子十元,一碗豆腐脑两元,加起来不正好十二元吗?”
  赵胜乜斜着眼睛看着孟元生,嘿嘿一笑:“我的孟总啊,你这么久没来买包子,不知道行情啊。最近猪肉价格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我的包子要还是按原价卖,岂不是连店铺都得赔进去?”
  “那好,现在包子多少钱一笼,你跟我说个价,我把差价补给你!”孟元生听罢痛快地說。
  “一笼包子一百,一碗豆腐脑二十,合起来一共一百二十块,刚才你已经付了十二块,还差一百零八块。这样吧,看在你是老顾客的分上,你再给一百吧!”赵胜嘴里叨咕着,冲孟元生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孟元生听罢扑哧一下乐了,揶揄道:“兄弟,你家包包子用的猪肉,是天上的仙猪肉吗?牛眼大的小包子十块钱一个,比五星级大酒店的都贵!”说完,他举起手机冲赵胜晃了晃,又一本正经地对他说,“行了兄弟,别开玩笑了,我真有急事要去办。到底需要补多少钱?赶紧给我个准数!”
  赵胜哼了一声,冷着脸回道:“孟总,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一百块,这就是准数!”
  孟元生一下愣住了,这赵胜,咋翻脸不认人了呢?他口口声声称我是他的恩人,就这么讹诈自己的恩人?
  一年前,赵胜在一个建材市场门口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房租太高,他的包子铺又是小本生意,几乎天天亏本。
  这天,孟元生带着几个工人去那个建材市场购买建筑材料,中午去赵胜的包子铺吃包子,他见赵胜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和他攀谈起来。听赵胜说明了原委后,孟元生想起他那个小区是个刚交房没多久的新小区,周边还没有一家可以提供早餐、午餐的店铺,而赵胜做的包子确实味道鲜美、口感独特,如果去他那个小区开个包子铺的话,生意一定会非常火爆。
  于是,孟元生就把自己的建议跟赵胜说了。赵胜听后很感兴趣,当天下午就去做了考察,并决定在那里租个门头房卖包子。
  可谁知,在租房的时候,赵胜遇到了难题,那些门头房的房主一听说他要开包子铺,担心蒸包子的潮气会把房子糟蹋了,都不愿意租给他。
  最后,还是孟元生出面帮忙,做通一个邻居的工作,赵胜才租到了现在这个门头房。
  赵胜的包子铺开起来后,果然生意兴隆,前去买包子的人经常会排起长队。
  赵胜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逢人便说孟元生是他的“恩人”。孟元生去他那里买包子时,他也不要钱,但孟元生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每次都扫码付费,该多少就给多少。
  孟元生正在那里寻思呢,这时有个顾客来买包子,用微信支付了十块钱后离开了。孟元生见状大怒,指着赵胜的鼻子呵斥道:“赵胜,你的包子明明十块钱一笼,为啥收我一百,你这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吗?”
  “我的包子铺我说了算,我想收你多少钱就收你多少钱!”赵胜瞪着眼珠子说。
  孟元生被赵胜的话气得直哆嗦,他怒不可遏地说:“好,很好,今天我才知道什么是‘白眼狼’。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我现在就付给你一百块,然后留下证据去物价局举报你,看物价局怎么收拾你!”说完,拿过手机就要去扫墙上的二维码。
  赵胜在一旁搓着手,眼睛盯着门口,脸上满是焦急的表情。
  就在这时,三个民工模样的人从外面闯进来。赵胜看到后,赶紧迎上去,说道:“你们怎么才来啊,都快把我急死了!”其中一人回道:“路远,打车又不好打,人呢?”
  说着话,一眼瞥见了孟元生,冲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说道:“姓孟的,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啊,今天总算是把你逮住了!”
  赵胜走上前,示意那人把孟元生的胳膊放开,然后对他们说:“孟总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顾客,你们有事儿说事儿,不能这么无礼!”
  说完,赵胜又惭愧地对孟元生说:“大哥,兄弟对不住你!”   见孟元生一脸的迷惑,赵胜就跟他讲了实情。
  原来,前天下午,赵胜正在包子铺里忙活,外面进来一个顾客,说要一笼包子一碗稀饭。他听声音有些熟悉,抬起头仔细一看,这不是邻村的宋广环嘛!早些年,他曾和宋广环一起在省城的建筑工地打过工,两人关系甚好,后来尽管分开了,但每年回家过年,两人还会聚到一起喝两杯。
  赵胜给宋广环端来包子,一边看着他吃,一边询问他的近况。
  宋广环三下五除二吞下几个包子,红着眼圈对赵胜说,他们几个老乡今年下半年跟着一个叫孟元生的老板干建筑活,谁知这小子不地道,年底完工后不给他们结算工钱,忙活了大半年,总不能两手空空回家过年吧。再说了,家中老人和老婆孩子还都指望这个钱看病、过日子、买书本呢。他们得知孟元生就住在这个盈福祥小区,于是打听着到他家找他,可每次来都扑空,让他们沮丧至极。
  赵胜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他也曾在建筑工地干过活,知道建筑工人不容易。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居住环境差,饭菜质量低,这些他们都不怕,他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工程竣工了却拿不到该得的工钱。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但总有那么一部分老板,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他原以为孟元生有副热心肠,应该不会是那种老板,哪承想,他看错人了。
  赵胜告诉宋广环,他认识孟元生,可以帮忙要工钱。他拿出手机给孟元生打电话,谁知一连拨了好几次,始终无法接通。
  宋广环垂头丧气地走了。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赵胜心里更加难受。
  刚才,孟元生来包子铺里吃早餐,赵胜把包子端上来后,就偷偷跑出去给宋广环打电话,让他们赶紧来。谁知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们的影子。眼看着孟元生吃完包子准备离开,赵胜无奈,只得出此下策拖住他。
  孟元生听完赵胜的讲述后,哈哈一笑,说道:“兄弟,我可不是那种欠钱不给耍赖皮的人,不信你打听打听,我的公司从开张到现在十几年了,欠过谁的钱?尤其是农民工兄弟的钱,我可一分都没欠过!”说到这儿,他眉头一皱,叹了口气,接着说,“最近呢,我遇到了点麻烦,承包的工程包工包料,把家底都垫付进去了,可完工后对方却死活不给结算。我很恼火,已经找了律师准备起诉他们!”
  宋广环听罢,气哼哼地说:“你遇到麻烦那是你的事情,我们辛苦了大半年,你就得给我们结清工钱,家里老小还都等着这个钱过年呢!”
  赵胜看了宋广环一眼,问他:“孟总欠你们多少钱?”
  宋广环回道:“前期他已经付过一些,现在还欠我们四个人十万多点吧!”
  赵胜听后点了点头,从裤兜里掏出来一张银行卡,递给孟元生说:“大哥,你遇到了麻烦,兄弟不能袖手旁观,这张卡里有十五万块钱,你先拿去用,把他们的工钱结清了,剩下的过年用。这些钱我不急用,什么时候你的官司赢了,钱要回来了,你再给我!”
  孟元生没接银行卡,他拍了拍趙胜的肩膀,激动得红了眼圈。
  平复了一下心情,孟元生告诉赵胜,昨天他给一个外地朋友打电话,让那个朋友给准备了十万块钱现金。为了不耽误农民工朋友们早点回家过年,今天凌晨三点,他就开车去朋友家把钱拿了回来。回来后看时间还早,就来他的包子铺里吃包子,准备吃完了就去公司给工人们结清工钱。说着话,孟元生对宋广环他们三个人说:“走,你们跟我去车上拿钱去!”
  孟元生领着宋广环他们来到自己的汽车前,拉开副驾驶座的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放在副驾驶座位上、装着那十万块钱的袋子竟然不见了。
  孟元生急得直拍脑袋,心里暗暗叫苦,肯定是自己下车时忘记了锁车门,让小偷把钱给偷走了!
  宋广环他们见状暴跳如雷,纷纷指责孟元生是个大骗子。赵胜听到动静后跑过来,赶紧给孟元生解围:“老宋,你们先别闹,我了解孟大哥的为人,他不是那种撒谎耍奸的人!”说完,又对孟元生说,“大哥,别愣着了,赶紧报警吧!”
  孟元生这才缓过神来,掏出手机准备拨打“110”报警。谁知就在这时,汽车后门突然打开了,有个人揉着睡眼从里面钻出来,怀里抱着一个纸袋。大家定睛一看,那人正是和宋广环他们一起在孟元生公司打工的徐卫。
  宋广环冲上去,在徐卫的屁股上踢了一脚,怒道:“大清早的找不到你的影儿,你这家伙咋跑到这里来了?”
  徐卫委屈地告诉他们,半夜里他睡不着,就早早起来了,步行来到盈福祥小区,打算去孟元生家堵他。谁知刚走到这里,就看到了孟元生的车。他不经意地拉了下车门,没想到车竟然没锁。他打开车门,看到副驾驶座上有个纸袋,拿过一看,里面竟然有十万块钱。他心想,被拖欠的工钱这下终于有着落了,于是就把纸袋抱在怀里,钻到后排座位上等孟元生。哪承想,等着等着竟躺在座位上睡着了。
  徐卫讲完后,孟元生高兴地说:“我应该谢谢你,不然的话,这些钱说不定真让别人给拿走了!”
  大家听罢,全都会心地笑了。
其他文献
“我朝有一大老先生,因权奸托他觅一古画,他临一幅与之,自藏了真迹,竟为权奸知得,计陷身死。”这段出自《型世言》第三十二回《三猾空作寄邮,一鼎终归故主》的引言,并非完全无中生有。文中的“大老先生”指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王,而“权奸”就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  欲求名画献权臣  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内阁首辅的严嵩,权倾朝野。他神童起家,善诗文,精通书画。其子严世蕃,在严嵩大红伞的庇护下
期刊
1928年初秋的一天傍晚,热河都统汤玉麟邀请四喜班的演员到他府里唱堂会。在《茶瓶记》中扮演丫鬟春红的演员生得十分俏丽。汤玉麟一眼就看上了她,并在散戏后将她强行留下陪酒,还要收她为九姨太。虽然春红誓死不从,汤玉麟最后还是让三姨太把她要去做了丫鬟。几天后,一位盲人在都统府门旁摆起了卦摊。他时而吹笛,时而敲板,口中念念有词。几天下来,摊子就名声大震。三姨太也想占一卦,于是汤玉麟命人把盲人传进府里。大家坐
期刊
大唐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打着“诛灭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造反,很快进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众出逃。到了马嵬坡时,早就觊觎帝位的太子李亨借机对陈玄礼提出诛杀杨国忠。陈玄礼深知杨国忠有贵妃娘娘撑腰,未免有些迟疑。李亨便说在杀死杨国忠后可以趁机逼死杨玉环。  陈玄礼顿时吓了一跳。李亨见他还在犹豫,便直盯着他说:“你怕什么怕?父皇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安禄山这一乱让他焦虑不安,他要是有个什么不测,这帝王之位
期刊
乾隆皇帝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乾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纪晓岚都能巧妙地完成。  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乾隆忽然心血来潮,要纪晓岚即景做一首绝句,诗中必须包括十个一字。纪晓岚唯唯领命。他走近临江的窗户,放眼望去,但见秋雨如丝,江面上雾影蒙蒙,往来的船只很少,不远处,岸边泊着一条小船,一个渔人戴笠披蓑,正在垂钓。纪晓岚略一沉思,便念出了两句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
期刊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向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提出了退兵的要求。瓦德西十分狡猾,没有正面回答退不退兵的问题,而是向李鸿章发了一封邀请函,称联军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在紫禁城广场举行进入北京的第二次阅兵式,请李鸿章光临。  李鸿章拿到邀请函,左右为难:若去参加,他就是赔了款还要为侵略军张目;若不去,他一个一品大员待在北京,坐视外国军队在皇宫耀武扬威,还不被百姓的唾沫淹死?  这天,李鸿章正在寓所发愁,管
期刊
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学问功底深厚,书画古今绝伦,号为“三朝老名士,百年大布衣”。  有一次,某盐商大宴宾客,金农也在被邀之列。席间,有人提出以“飞红”为题创作饮酒诗。正轮到某一盐商,他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大家要罚他酒,他忽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怎样?”  众人大笑:“柳絮白如雪,岂能‘片片红’?”  正在他尴尬之际,金农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之诗,他引用得很确切。”众人要他说出全诗,金农从
期刊
西汉高帝七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迎击进犯太原的匈奴,因轻敌冒进,中了诱兵之计。匈奴单于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将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包围于平城白登山,时间长达七天七夜。  时值寒冬,天降大雪,汉军缺衣断粮,援兵进不来,被围队伍冲不出去,愁坏了刘邦。当时张良不在军中,身边就数陈平最有智谋,便问计于他。  陈平亦无计可施,直到第六天,突然想出一法,报知刘邦,刘邦忙令照办。  陈平派了一个有胆识善游说的使者
期刊
清代的叶存仁,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做官,比较清正廉洁、律己律人。因为政绩卓著,他被升任巡抚,是当时的封疆大吏。  叶存仁雇好船只准备赴任,昔日的同僚们却凑在一起商量起来。有同僚就说,叶大人在任期间,对我们十分关心和照顾,如今调走了,我们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  同僚们来到江边给叶大人送行,可临开船时,船家却说船坏了需要修补。于是,叶存仁就和同僚们坐下来一边叙旧一边等待。直到天完全黑下来,船只才修好,
期刊
曹操卧榻难眠,致使头昏脑涨,四肢乏力。众御医使尽浑身解数,终无疗效。  谋士荀极力推荐说,南阳张仲景,素有神医之称。  曹操闻言大喜,即刻遣人去请。  张仲景走进曹府,对曹操望闻问切后,出示一枕说,此枕看似普通,却是神物。枕芯小米,因经常闻经听道,已通仙境。丞相至晚安歇,需忘却杂念,静听小米言语。小米所言,正是疗病验方。  曹操谨遵医嘱,歇息后极力安静,还没能听到神枕言语,已是鼾声如雷。  如此三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在扬州城有个远近闻名的财主,名叫李贵。这李贵在扬州城有几十家店铺,城外有数十顷良田,因早年作恶太多,日子过得并不太平。  李贵凡事谨慎,生怕露富遭人谋害。五十岁寿辰一过,李贵就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扬州城十里之外的黄崖山下建造了一座高宅大院住了进去。  这大院的院墙有好几丈高,又在四周挖下水渠,平日进出都得放下吊桥。  李贵深居简出,躲在家里喝茶、看书,修身养性。可是就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