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青春的话题很宽泛。恰好最近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即将上映,相信这个名字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也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驻足于预告片前,怀念了一把自己的青春。青春题材的电影总是很讨巧的,但是电影终归是用艺术手法加工过的现实,若真的像纪录片一样记录下若干人的青春,恐怕没有人愿意去看,因为其内容可能是烦恼、抗争、压抑、妥协,零碎而被动。
叛逆是心理学的名词。所谓的“叛逆期”不是孩子自己界定的。告别了懵懂的童年,孩子们走进了花季雨季,往往也带着叛逆。“我们能做主,凭什么老被管着?”当眼前单纯而稚嫩的孩子以成人的姿态要求自己的“权利”时,我们便把孩子的这个阶段苦恼地称为“叛逆期”。
谁家的孩子很叛逆,家长肯定是愁得不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待孩子叛逆的方法就是“大棒 糖衣炮弹”。一边强硬管制,一边用各种“软软甜甜”的诱惑让孩子听话。但无论软还是硬,总之就是让孩子尽量安分守己,好让自己省心。现在很多家长也会试着跟孩子交朋友,真遇到“实质”性问题的分歧,再搬出家长的架子。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奏效。我想讲两个孩子的故事,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叛逆,不同之处在于叛逆的时间和形式。
一个阳光的小男孩儿
刚从教时,我教初中语文,接过新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儿,叫罗杰。
这其实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但学习着实是一塌糊涂,身上带着些江湖义气,喜欢“拉帮结派”地交朋友。上课睡觉,下课在班里闹腾,甚至几次动手打架,脸上挂了彩。为什么说他可爱呢?因为他的笑容。罗杰不算是个“帅哥”,但脸上却常常笑得灿烂,让人心情跟着就阳光起来。
毫无疑问,罗杰是个叛逆的孩子。七年级时,他学习不行,但没什么大错。但八年级时,罗杰和几个孩子一起总是逃课,去网吧玩网游,学着抽烟。他们以为自己很谨慎小心,却瞒不过大人。终于,罗杰的家长到学校找到我商量对策,想让他妈妈每天接送他,盯紧他。
我先让罗杰父母说说他们的看法。他妈妈说:“我这孩子比较笨,太爱玩儿,还不敢说他,一说就蹦起来,只跟几个‘坏孩子’亲近,家里人问他什么都不说。”他爸爸也说:“没错儿,他们几个已经‘学坏’了,什么都不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其实都不行。学习这个样子也不能说他差,我只能限制他出去。”我想了想,说:“罗杰一些表现确实让人头疼,必须及时引导。但他其实不像你们说的那么糟糕。”于是,我讲了讲罗杰的几件小事。
不计较得失。我任命罗杰当劳动委员,他每天都会认真地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如果课间他看到值日生在问老师问题,就自己去把黑板擦干净,从不抱怨。
关心他人。罗杰经常给老师一些小“惊喜”。比如数学老师前一阵子嗓子不好,有人看到数学课前,罗杰悄悄地把一小袋金橘放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谁有个什么困难,罗杰总是很热心,跑前跑后的。
聪明又爱面子。罗杰因为基础太差,基本上每一科成绩都不好。但他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会很用心,成绩往往能突飞猛进。同时,他并不是完全不在乎成绩。有一次中考公布了成绩,放学后很晚了,我路过教室,发现他一个人还在那儿,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你们看,”我接着说,“罗杰其实很聪明。他善于交朋友,心思很单纯,对自己也有要求。男孩子在这个年龄自尊心非常强,他的叛逆和不服管很多时候是想要证明自己,不愿意被否定。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和保护他好的性格,不能完全打击和限制他的行为,最好给他一定自由,以鼓励为主。”罗杰的父母认同我的说法,打消了把他“监控”起来的想法。
谁也不可能一下改变,罗杰还是小问题不断,但经过我和家长跟他几次谈心,坏毛病少了很多。后来,他考上了本校高中。只要是节假日,几个“坏孩子”都会一起去看我。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成熟多了。现在,他即将大学毕业,还是很阳光,也很懂事。他妈妈打电话说,整个假期,罗杰都跟着她装修家里的新房子,过年时还帮着买年货、走亲戚,知道为家里操心了。听得出来,他妈妈很是欣慰。
一个外表文静的女孩儿
后来,我调到了高中部,接手的也是新班。一个文静的女孩儿进入我的视线。她叫许晴,跟电影明星许晴同名。
军训时我就注意到了她。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女生都要剪齐耳短发。面对女孩儿们难过的表情,我硬着头皮宣布:“后天就军训了,明天必须全部搞定,我不想因为这个还没开学就批评谁。”
第二天下午,我集合学生检查。看着女生们的齐耳短发,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许晴的发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别人都是清汤挂面似的童花头,她却与众不同,头发下端有一个好看的弧度,似乎是烫过。我开始记住这个女孩儿。
军训第三天,有些学生坚持不了了,但由于请假制度的严苛,只能抱怨几句。这时,许晴来找我,说她胃疼。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她痛苦的表情让我深信不疑。我着急忙慌地带她去医务室,可是她说自己有常吃的药,其他药不敢吃。于是,我打电话给她家长,把她接回家休息。隔了一天,她回来参加训练,看起来还是很虚弱,我就安排教官让她在树荫下休息。可是我离开一会儿再回来时,她却不见了。我到宿舍去,没找到她,却看到她提回来的袋子里满满地装着麦当劳的汉堡、炸鸡、可乐等。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开学后,我看许晴的成绩不错,组织能力也强,就让她当了副班长。可是不久,她的成绩就一再下滑,几乎门门都下降了。上课还看小说,她把小说书藏在课本中间或者用手机看,这跟我(包括各科老师)对她的认识都不相符。恰好,她妈妈给我打电话,我也由此了解了这个女孩儿。
她妈妈说:“许晴其实叛逆得不得了,但在外面却乖巧懂事。在家里,她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不然就甩脸子、大声嚷。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喜欢打扮,对外表特别重视。大人的话很难听进去,不懂得家长的辛苦和付出,反而排斥家人。”我听了似乎并不震惊,但又觉得这个看起来文静而聪明的女孩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跟她妈妈的长谈让我想了很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学生实在是不够细心,也不够尽责。我劝她妈妈先宽容对待,缓着来。 我决定观察她一段时间,再看问题该怎么解决。一个多月过去,我发现她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活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想写,遇事有点容易钻牛角尖。但她也有很多优点,有音乐天赋,钢琴弹得不错;有主见,有想法,善良又富有同情心;对自己要求高,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文学素养高,很多名著都认真地读过等。同时,她性格单纯,心思细腻,也很敏感,所以即使叛逆,她在老师面前也不会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女孩儿,让我犯了难,轻不得,重不得,又不能看着不管。
我先让她当语文课代表,并几次找她深入谈话。聊天儿中,得知她非常爱好音乐,我就收集了国内外有名的音乐高校的资料、录取条件等打印给她,并争取让她在校庆时参加演出。我跟她一起探讨小说,还鼓励她自己写写试试。同时,我会赞美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推荐她看《撒切尔夫人传》《宋庆龄传》等女性人物传记。慢慢地,她什么都会找我说说。加上家长的配合,我发现她比从前踏实多了。进入高二以后,她埋头学习,也认真地练习声乐和钢琴,冲着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
现在,许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大一,还准备出国深造。再见她时,还是能看到她身上倔强的影子。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对我的称呼也从“路老师”变成了“路姐”。我为有这样一个妹妹很感到高兴和骄傲。
青春的某一主题就是叛逆
何为叛逆?书面解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读这段话不难发现,叛逆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阶段和心理,是一个人长到一定年龄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每个人的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不同。你我都叛逆过,当时的我们何曾认为自己是叛逆的?只是后来回头再看,才明白幼稚和不当。可没有当时的幼稚,也不会有之后的成熟。
青春事实上就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童年时期的孩子人格没有完全独立,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人格才开始慢慢独立。独立人格的产生如同新生儿的出生一样,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从本质上讲,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熟是既期待又排斥的。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长本事,独当一面,同时却又想让孩子永远是个孩子,不受挫折。青春就是两代人之间的磨合和独立人格破茧成蝶的阶段,美好中带着阵痛。
性格外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无拘无束,叛逆期来得也早些。这种叛逆是无所顾忌的,以男孩子居多。他们此时会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之后就迅速成熟起来了。性格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是个“乖宝宝”,听话懂事。这样的孩子叛逆期来得可能晚一些,时间却比较长,对于自己的想法也更执着一些,乖巧和温顺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就算成年之后,他们可能还是在叛逆中,只是不太表现出来罢了。叛逆的表象和原因有很多种,是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小时候管得过严或者是疏于管教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明显地表现出叛逆。
人们之所以对青春时代念念不忘,是因为青春是还未进入社会规则的人短暂的、自由的放逐。人们不能忘记的,其实是自己那颗没有羁绊的心。我们不妨给孩子的任性和倔强一点小小的空间,少质问一句,少斥责一声,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启发,用帮扶和引领陪伴孩子走过“叛逆期”这段特殊的路。因为,那是他们躲不过的过程,也是我们忘不掉的青春。
(责 编 莫 荻)
叛逆是心理学的名词。所谓的“叛逆期”不是孩子自己界定的。告别了懵懂的童年,孩子们走进了花季雨季,往往也带着叛逆。“我们能做主,凭什么老被管着?”当眼前单纯而稚嫩的孩子以成人的姿态要求自己的“权利”时,我们便把孩子的这个阶段苦恼地称为“叛逆期”。
谁家的孩子很叛逆,家长肯定是愁得不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待孩子叛逆的方法就是“大棒 糖衣炮弹”。一边强硬管制,一边用各种“软软甜甜”的诱惑让孩子听话。但无论软还是硬,总之就是让孩子尽量安分守己,好让自己省心。现在很多家长也会试着跟孩子交朋友,真遇到“实质”性问题的分歧,再搬出家长的架子。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奏效。我想讲两个孩子的故事,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叛逆,不同之处在于叛逆的时间和形式。
一个阳光的小男孩儿
刚从教时,我教初中语文,接过新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儿,叫罗杰。
这其实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但学习着实是一塌糊涂,身上带着些江湖义气,喜欢“拉帮结派”地交朋友。上课睡觉,下课在班里闹腾,甚至几次动手打架,脸上挂了彩。为什么说他可爱呢?因为他的笑容。罗杰不算是个“帅哥”,但脸上却常常笑得灿烂,让人心情跟着就阳光起来。
毫无疑问,罗杰是个叛逆的孩子。七年级时,他学习不行,但没什么大错。但八年级时,罗杰和几个孩子一起总是逃课,去网吧玩网游,学着抽烟。他们以为自己很谨慎小心,却瞒不过大人。终于,罗杰的家长到学校找到我商量对策,想让他妈妈每天接送他,盯紧他。
我先让罗杰父母说说他们的看法。他妈妈说:“我这孩子比较笨,太爱玩儿,还不敢说他,一说就蹦起来,只跟几个‘坏孩子’亲近,家里人问他什么都不说。”他爸爸也说:“没错儿,他们几个已经‘学坏’了,什么都不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其实都不行。学习这个样子也不能说他差,我只能限制他出去。”我想了想,说:“罗杰一些表现确实让人头疼,必须及时引导。但他其实不像你们说的那么糟糕。”于是,我讲了讲罗杰的几件小事。
不计较得失。我任命罗杰当劳动委员,他每天都会认真地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如果课间他看到值日生在问老师问题,就自己去把黑板擦干净,从不抱怨。
关心他人。罗杰经常给老师一些小“惊喜”。比如数学老师前一阵子嗓子不好,有人看到数学课前,罗杰悄悄地把一小袋金橘放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谁有个什么困难,罗杰总是很热心,跑前跑后的。
聪明又爱面子。罗杰因为基础太差,基本上每一科成绩都不好。但他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会很用心,成绩往往能突飞猛进。同时,他并不是完全不在乎成绩。有一次中考公布了成绩,放学后很晚了,我路过教室,发现他一个人还在那儿,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你们看,”我接着说,“罗杰其实很聪明。他善于交朋友,心思很单纯,对自己也有要求。男孩子在这个年龄自尊心非常强,他的叛逆和不服管很多时候是想要证明自己,不愿意被否定。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和保护他好的性格,不能完全打击和限制他的行为,最好给他一定自由,以鼓励为主。”罗杰的父母认同我的说法,打消了把他“监控”起来的想法。
谁也不可能一下改变,罗杰还是小问题不断,但经过我和家长跟他几次谈心,坏毛病少了很多。后来,他考上了本校高中。只要是节假日,几个“坏孩子”都会一起去看我。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成熟多了。现在,他即将大学毕业,还是很阳光,也很懂事。他妈妈打电话说,整个假期,罗杰都跟着她装修家里的新房子,过年时还帮着买年货、走亲戚,知道为家里操心了。听得出来,他妈妈很是欣慰。
一个外表文静的女孩儿
后来,我调到了高中部,接手的也是新班。一个文静的女孩儿进入我的视线。她叫许晴,跟电影明星许晴同名。
军训时我就注意到了她。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女生都要剪齐耳短发。面对女孩儿们难过的表情,我硬着头皮宣布:“后天就军训了,明天必须全部搞定,我不想因为这个还没开学就批评谁。”
第二天下午,我集合学生检查。看着女生们的齐耳短发,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许晴的发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别人都是清汤挂面似的童花头,她却与众不同,头发下端有一个好看的弧度,似乎是烫过。我开始记住这个女孩儿。
军训第三天,有些学生坚持不了了,但由于请假制度的严苛,只能抱怨几句。这时,许晴来找我,说她胃疼。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她痛苦的表情让我深信不疑。我着急忙慌地带她去医务室,可是她说自己有常吃的药,其他药不敢吃。于是,我打电话给她家长,把她接回家休息。隔了一天,她回来参加训练,看起来还是很虚弱,我就安排教官让她在树荫下休息。可是我离开一会儿再回来时,她却不见了。我到宿舍去,没找到她,却看到她提回来的袋子里满满地装着麦当劳的汉堡、炸鸡、可乐等。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开学后,我看许晴的成绩不错,组织能力也强,就让她当了副班长。可是不久,她的成绩就一再下滑,几乎门门都下降了。上课还看小说,她把小说书藏在课本中间或者用手机看,这跟我(包括各科老师)对她的认识都不相符。恰好,她妈妈给我打电话,我也由此了解了这个女孩儿。
她妈妈说:“许晴其实叛逆得不得了,但在外面却乖巧懂事。在家里,她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不然就甩脸子、大声嚷。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喜欢打扮,对外表特别重视。大人的话很难听进去,不懂得家长的辛苦和付出,反而排斥家人。”我听了似乎并不震惊,但又觉得这个看起来文静而聪明的女孩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跟她妈妈的长谈让我想了很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学生实在是不够细心,也不够尽责。我劝她妈妈先宽容对待,缓着来。 我决定观察她一段时间,再看问题该怎么解决。一个多月过去,我发现她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活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想写,遇事有点容易钻牛角尖。但她也有很多优点,有音乐天赋,钢琴弹得不错;有主见,有想法,善良又富有同情心;对自己要求高,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文学素养高,很多名著都认真地读过等。同时,她性格单纯,心思细腻,也很敏感,所以即使叛逆,她在老师面前也不会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女孩儿,让我犯了难,轻不得,重不得,又不能看着不管。
我先让她当语文课代表,并几次找她深入谈话。聊天儿中,得知她非常爱好音乐,我就收集了国内外有名的音乐高校的资料、录取条件等打印给她,并争取让她在校庆时参加演出。我跟她一起探讨小说,还鼓励她自己写写试试。同时,我会赞美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推荐她看《撒切尔夫人传》《宋庆龄传》等女性人物传记。慢慢地,她什么都会找我说说。加上家长的配合,我发现她比从前踏实多了。进入高二以后,她埋头学习,也认真地练习声乐和钢琴,冲着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
现在,许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大一,还准备出国深造。再见她时,还是能看到她身上倔强的影子。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对我的称呼也从“路老师”变成了“路姐”。我为有这样一个妹妹很感到高兴和骄傲。
青春的某一主题就是叛逆
何为叛逆?书面解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读这段话不难发现,叛逆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阶段和心理,是一个人长到一定年龄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每个人的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不同。你我都叛逆过,当时的我们何曾认为自己是叛逆的?只是后来回头再看,才明白幼稚和不当。可没有当时的幼稚,也不会有之后的成熟。
青春事实上就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童年时期的孩子人格没有完全独立,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人格才开始慢慢独立。独立人格的产生如同新生儿的出生一样,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从本质上讲,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熟是既期待又排斥的。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长本事,独当一面,同时却又想让孩子永远是个孩子,不受挫折。青春就是两代人之间的磨合和独立人格破茧成蝶的阶段,美好中带着阵痛。
性格外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无拘无束,叛逆期来得也早些。这种叛逆是无所顾忌的,以男孩子居多。他们此时会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之后就迅速成熟起来了。性格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是个“乖宝宝”,听话懂事。这样的孩子叛逆期来得可能晚一些,时间却比较长,对于自己的想法也更执着一些,乖巧和温顺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就算成年之后,他们可能还是在叛逆中,只是不太表现出来罢了。叛逆的表象和原因有很多种,是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小时候管得过严或者是疏于管教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明显地表现出叛逆。
人们之所以对青春时代念念不忘,是因为青春是还未进入社会规则的人短暂的、自由的放逐。人们不能忘记的,其实是自己那颗没有羁绊的心。我们不妨给孩子的任性和倔强一点小小的空间,少质问一句,少斥责一声,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启发,用帮扶和引领陪伴孩子走过“叛逆期”这段特殊的路。因为,那是他们躲不过的过程,也是我们忘不掉的青春。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