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是语文素养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奠定基础的手段,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行举止是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表现。那么,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思维。
关键词:激发兴趣;调动读的积极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首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像在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曲子,你可以感受它的曲调变化吗?学生一听,兴趣高涨,纷纷发言,可惜对曲调变化把握不准,这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要想更好地了解内容,请大家用心阅读《月光曲》一文。学生一听,纷纷朗诵起来。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让学生投入语文的教学中。
在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妙招。像在教学《月光曲》皮鞋匠根据《月光曲》产生联想的部分内容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读到的或想象到的画出来;2.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是否可以从它的内容中感受音乐的曲调变化,说一说;3.静静地听一听《月光曲》,试试用读的形式把它的曲调变化读出来。学生了解后,我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文段。学生一听,兴致勃勃。善于音乐的诵读起来,善于画画的在草稿纸上描绘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发现了语文原来也可以像音乐、美术一样美。每一篇课文有自己独特之处,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
二、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语文能力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目标的达到,关键在于“读”的训练,读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通过“读”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 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读,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写下自己对凤辣子的不同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说出自己的初步印象后。我又要求她们从文中找出依据。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描写凤辣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接着,我出示了描写凤辣子衣着的句子,先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去感受凤辣子衣着的华丽,富贵。接着引读描写外表的句子:师:一双丹凤三角眼,学生:两弯柳叶吊梢眉。师:身量苗条,学生:体格风骚,师:粉面含春威不露,生:丹唇未启笑先闻。在感悟凤辣子的美后,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读出她的美。自由读,齐读,赛读,学生跃跃欲试,不用分析,已经很好地感悟了内容。在读凤辣子的语言时,让学生模仿凤辣子,看看应读出什么语气。个别学生在“演读”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还感受到了王熙凤在讨好贾母,炫耀自己。“演读”后,便让学生通过读的形式,表现出她的个性……一节课下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不用过多的分析,学生已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多样:默读、轻声读、指名读、小组读、角色读、配乐读, 激发学生对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读书的能力。
古人言:“讀书百遍,其义自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读书形式,为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外,还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提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中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要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即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逆向思维: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有人在教学《穷人》一文中“心惊肉跳”一词。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接着播放一段海浪拍击海岸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怒吼声,然后让学生讨论听后的感受:有的说听着这怒吼声,心跳动得特别快;有的说听着这怒吼,感觉浑身会发抖;有的说感觉心一下子塞到喉咙眼,有的站起来时脸色还是苍白的……在学生这些表述中,“心惊肉跳”由一个抽象的、静止的词语变成了学生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感受,于是《穷人》中桑娜在暴风雨中对丈夫的担心及不安,就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不是静止的理解某一词语。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是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我将继续深入地探索,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小学语文教学·会刊》QQ群 10月12日
关键词:激发兴趣;调动读的积极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首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像在教学《月光曲》时,我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曲子,你可以感受它的曲调变化吗?学生一听,兴趣高涨,纷纷发言,可惜对曲调变化把握不准,这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要想更好地了解内容,请大家用心阅读《月光曲》一文。学生一听,纷纷朗诵起来。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让学生投入语文的教学中。
在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妙招。像在教学《月光曲》皮鞋匠根据《月光曲》产生联想的部分内容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读到的或想象到的画出来;2.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是否可以从它的内容中感受音乐的曲调变化,说一说;3.静静地听一听《月光曲》,试试用读的形式把它的曲调变化读出来。学生了解后,我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文段。学生一听,兴致勃勃。善于音乐的诵读起来,善于画画的在草稿纸上描绘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发现了语文原来也可以像音乐、美术一样美。每一篇课文有自己独特之处,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
二、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语文能力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目标的达到,关键在于“读”的训练,读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通过“读”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 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读,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写下自己对凤辣子的不同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说出自己的初步印象后。我又要求她们从文中找出依据。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描写凤辣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接着,我出示了描写凤辣子衣着的句子,先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去感受凤辣子衣着的华丽,富贵。接着引读描写外表的句子:师:一双丹凤三角眼,学生:两弯柳叶吊梢眉。师:身量苗条,学生:体格风骚,师:粉面含春威不露,生:丹唇未启笑先闻。在感悟凤辣子的美后,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读出她的美。自由读,齐读,赛读,学生跃跃欲试,不用分析,已经很好地感悟了内容。在读凤辣子的语言时,让学生模仿凤辣子,看看应读出什么语气。个别学生在“演读”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还感受到了王熙凤在讨好贾母,炫耀自己。“演读”后,便让学生通过读的形式,表现出她的个性……一节课下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不用过多的分析,学生已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多样:默读、轻声读、指名读、小组读、角色读、配乐读, 激发学生对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读书的能力。
古人言:“讀书百遍,其义自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各种各样的读书形式,为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外,还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提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中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要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即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逆向思维:以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有人在教学《穷人》一文中“心惊肉跳”一词。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接着播放一段海浪拍击海岸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怒吼声,然后让学生讨论听后的感受:有的说听着这怒吼声,心跳动得特别快;有的说听着这怒吼,感觉浑身会发抖;有的说感觉心一下子塞到喉咙眼,有的站起来时脸色还是苍白的……在学生这些表述中,“心惊肉跳”由一个抽象的、静止的词语变成了学生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感受,于是《穷人》中桑娜在暴风雨中对丈夫的担心及不安,就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不是静止的理解某一词语。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是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我将继续深入地探索,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小学语文教学·会刊》QQ群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