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词汇、语音、语法、修辞等角度探讨了英语拟声词及其翻译,精选中国文学史上名家名作中的例证,将中、英文中的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归纳出一些拟声词方面,特别是中译英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 拟声词 文学作品 应用 英译
1.引言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拟声是一种“以相似的语音描摹非语言的声音”(李鑫华,2000:8)的修辞格。拟声词的使用能使非语言的声音变得形象生动。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如同音乐家谱曲,用富有乐感和美感的语言去描写各种事物,赋予所刻画的事物以声音,令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将读者带入一个有声的世界,引起读者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共鸣,给人以动态和乐感的享受。拟声词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在中英文学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中、英文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除了语言的共性之外,还存有诸多的差异。因此,在中英文学作品的互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拟声词的处理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对拟声词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将原文中的富有乐感的东西忠实、准确地体现在译文中,以保证译作的质量。确保读者在欣赏译作时,能得到与原文作者大致的感受,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本文从词汇、语音、语法、修辞等角度探讨英语拟声词及其翻译,精选中国文学史上名家名作中的例证,将中、英文中的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归纳出一些拟声词方面,特别是中译英的翻译技巧。
2.拟声词的分类
大致而言,拟声词可以分为四类:
描摹人类声音的拟声词。比如mm(嗯),sh(嘘),oh(哦),ha(哈),giggle(咯咯),grumble(闷声闷气地说),grunt(哼),mumble(咕哝),chuckle(轻声笑),whimper(呜咽),whisper(耳语)等这些拟声词模仿人类的各种声音,表达说话者的各种情感。还有一些拟声词模仿人类的行为,比如clap(拍手声),patter(急促的脚步声),bang(砰砰敲门声),clatter(走动声)等。
描摹动物声音的拟声词。这类拟声词通常以动词形式出现,描写各种动物叫声,比如,狗叫:yap,bark,howl;马鸣:neigh,whinny;母牛叫:moo,boo;公牛叫:bellow;狮子吼:roar;老虎哮:growl;驴叫:bray;猪哼:grunt;猫叫:mew;鸭子叫:quack;喜鹊叫:chatter;鸽子鸣:coo;不谷鸟叫:cuckoo;青蛙名叫:frog;蜜蜂鸣:hum;蛇嘶嘶声:hiss。
描摹机器声音的拟声词。比如飞快行进的车子声:rumble;运转中的机器声:whirl;铃声:tinkle;时钟指针运走的声音:tick。
描摹自然界的声音的拟声词。比如流水声:babble;波浪声:swish;微风吹拂:whisper;强风呼啸:whirl;暴风雨怒吼:roar;雷声:rumble。
3.拟声词的中译英技巧
大体上中文拟声词翻译成英文有两种情况:两原文和译文中都有拟声词;中文原文没有拟声词,英文译文中添加拟声词。
3.1原文中的拟声词也用拟声词来翻译。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1a.啪、吧……他忽而听到一种异样的声音,又不是爆竹。
中文句子中的拟声词作为独立成分单独存在,翻译成英文时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1b.“Bang-bump!”He suddenly heard an unusual sound,which could not have been firecrackers.(钟振奋,1999:219)
鲁迅小说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再看一例:
2a.拍!拍!拍!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算是平生的第二次屈辱。
2b.Thwack!Thwack!As far as Ah Q could remember,this was the second humiliation of his life.(钟振奋,1999:157)
冯冀才的小说里也不乏这样的句子:
3a.“啪!”只见地上插着一柄半尺多扎眼的快刀。
3b.“Whack!” a gleaming short sword stuck in the ground.(张邵宁,1999:126)
4a.“味—啪”,好象一条皮鞭抽在自己的脸上。
4b.“Swish...whack!”It feels as if a leather whip had lashed him cross the face.(张邵宁,1999:267)
5a.轰!轰!轰!三排枪。
5b.“Bang!”“Bang!”“Bang!”Three volleys went off.(张邵宁,1999:75)
下面一例取自叶圣陶的作品:
6a.搭,搭,外面有扣门声。
6b.Tap,tap,somebody was knocking at the door.(戴乃迭,1999:116)
上面六个句子中的拟声词形式类似,它们在句子中都是作为独立成分存在,我们都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翻译,结构和意义在两种语言中都没有损伤。
但是并非所有的拟声词在句中都作为独立成分,它们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比如:
7a.卜、卜、卜——机关枪的声音跟着又来。
7b.The staccato clatter of a machine-gun was heard again.(沙博理,1999:78)
7a句中拟声词作为独立成分,可是译文中充当了主语。
8a.拨拉!拨拉!黄浦的水怒吼着,甲板上哪几个半醉的老板们都仰起了脸哈哈哈大笑。
8b.The water of the Wangpoo splashed and gurgled around the laughing,wine-flushed part on the deck.(沙博理,1999:186)
这例中原句中作为独立成分的拟声词变成了译文中的谓语了。下例中的独立成分被译成了宾语了:
9a.一片叫骂声突然起来,又突然没有,突然变成了人肉和竹木的击冲,拍刺!拍刺!
9b.A din of shouting and cursing suddenly broke out,then stopped abruptly,only to be replaced by the swish and the thud of bamboo andwood on human flesh.(沙博理,1999:203)
甚至还可以译为宾语补足语的:
10a.咚咚咚咚,是他的脚步声还是他的心声更像一面鼓。
10b.He heard something thumping but could not tell whether it was his heart or footsteps.(孙海雯,1999:257)
3.1.1汉语中用作补充成分的拟声词通常翻译成英文中的动词或者名词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词通常用作动词或者名词的补充成分,例如“水哗哗地响着”中的“哗哗地”是动词“响”的补充成分;“我听见了水的哗哗声”中的“哗哗”作名词“声”的补充成分。
英语中拟声词通常动词、名词。因此,汉语中用作补充成分的拟声词通常翻译成英文中的动词或者名词。
11a.孩子叫爹娘,喷喷地夸羡那些货物。(沙博理,1999:254)
11b.The children yelled to their parents,clucking their tongues in admiration over the goods on display in the shop windows.
12a.这人笑嘻嘻对他说:“我瞧你的神气不对。”(张邵宁,1999:215)
12b.“I see you’re a bit of sorts,”he said,grinning broadly.
11a中的“啧啧”和12a中的“嘻嘻”都做动词的补充成分,却都翻译成了动词。
13a.杨殿起掏出一个洋指甲剪子,嘎嘎剪指甲。(张邵宁,1999:83)
13b.Yang took out a pair of foreign nail-clippers and started snipping away.
14a.铁弹丸又大又沉,飞出去呜呜响。(张邵宁,1999:147)
14b.The iron pellets were big and heavy and flew through the air with a “whoosh!”
这里的“呜呜”翻译成了名词“whoosh”。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15a.一看到他爸爸,“哦味”一声笑了……
15b.As soon as he caught sight of his father,he chuckled.
16a.老杨像老母鸡一样“咕咕”笑了。
16b.Yang cackled like an old hen.
当然汉语中的拟声词也有用作动词的,这时只需直接翻译成动词就可以了。
17a.小王老婆匝巴匝巴嘴,说:“真好吃呀。”
17b.Xiao Wang’s wife tut-tuts,saying “It’s too delicious”.
18a.乌柏树上有些麻雀在啾啾唧唧。(沙博理,1999:279)
18b.Sparrows twittered in the tallow trees.
19a.果然是秀生的老婆蹲在草垛边,哼哼唧唧。(沙博理,1999:325)
19b.And there indeed was Xiu Sheng’s wife squatting by the rick of straw,moaned.
20a.“谁吃什么酒?”吴先生咕噜了一声,急忙赶到门前。
20b.“Who’s going to drink?”muttered Mr.Wu as he strode to the gate.(戴乃迭,1999:289)
3.1.2一词拟多声现象
有时候拟声词可以同时仿拟多种声音,比如汉语中的“萧萧”可以同时仿拟风、雨、马和树的声音。翻译时要求译者充分意会原文中的意境,以便找到译文中的准确对等词。
21a.“风萧萧”:The wind whistled.
21b.“雨萧萧”:The rain pattered.
21c.“马萧萧”:The horse neighed and snorted.
21d.“树萧萧”:The tree murmured.(杨宪益,1974:179)
再看几例“啪”的翻译。
22a.啪!啪!啪!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是平生第二件的屈辱。
22b.Thwack!Thwack!Thwack!As far as Ah Q could remember,this was the second humiliation of his life.(钟振奋,1999:157)
23a.啪!啪!啪!木棍又是一阵放肆。
23b.The wanton thud of the truncheons took up again.(戴乃迭,1999:24)
24a.石子在碾盘上“啪”“啪”,弄出很大的噪音。
24b.Pou!Pou!The stone fell onto the millstone,making a big noise.
25a.等我听到“啪啪啪”的响了一阵后,她还流了几颗眼泪。
25b.When the sounds Bang!Bang!Bang!,she noticed tears running.
3.2汉语文本中没有拟声词,为了充分准确地再现原文中的声音情景,可以选择添加合适的拟声词来翻译。
26a.“突然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头上。”
26b.Suddenly a stone smacked his head.
再看几例:
27a.“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了唾味来。
27b.“Stupid ass!”hissed Ah Q,glaring furiously and foaming at the mouth.(钟振奋,1999:177)
28a.他上去拍门,扯着脖子叫喊……
28b.He stepped forward and hammered on the door,shouting...(张邵宁,1999:179)
29a.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柞在伊背上抽了几下。
29b.In a rage her mother-in-law snatched up the pestle for washing clothes and thwacked her back several times.(戴乃迭,1999:178)
对等原文中的“抽”,译文中的拟声词“thwack”比“lash”或者“whip”要更形象准确。
3.3原文有拟声词,译文却省略不用拟声词,目的是避免累赘重复。
汉语中有些拟声词已经失去了仿拟声音的意义,通常用在一些约定俗成的习语中,这时候就应该避免再使用拟声词来翻译,一来意义会歪曲;二来过多的拟声词不一定真的能使文章声情并茂。
30a.高女人的孩子呱呱坠地了。
30b.The tall woman gave birth to a fine baby.(张邵宁,1999:278)
“呱呱坠地”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固定的习语了,“呱呱”不再是拟声词。
31a.再过数招,居然“呼呼”有些微喘。
31b.After a few more rounds he’s even started panting a bit.(张邵宁,1999:135)
32a.“没……”林震的脸刷地红了。
32b.“No...”Lin blushed.(孙海雯,1999:145)
4.结语
拟声词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修辞手段。如何再现原文中的“声和情”是文学翻译工作者不可忽略的问题。原文中的拟声词要不要直接用拟声词来翻译,还是省略避免用拟声词,选择的前提是译文能否真实准确地描出原文意境中的“声”和“情”。翻译上的对等并不要求词汇选择上的亦步亦趋。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古代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2]戴乃迭等译.叶圣陶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5]孙海雯译.王蒙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沙博理译.茅盾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孙大雨译.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杨宪益译.红楼梦[M].上海:外文出版社,1986.
[9]张邵宁等译.冯骥才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10]钟振奋等译.鲁迅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 拟声词 文学作品 应用 英译
1.引言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拟声是一种“以相似的语音描摹非语言的声音”(李鑫华,2000:8)的修辞格。拟声词的使用能使非语言的声音变得形象生动。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如同音乐家谱曲,用富有乐感和美感的语言去描写各种事物,赋予所刻画的事物以声音,令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将读者带入一个有声的世界,引起读者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共鸣,给人以动态和乐感的享受。拟声词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在中英文学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中、英文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除了语言的共性之外,还存有诸多的差异。因此,在中英文学作品的互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拟声词的处理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讲,对拟声词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将原文中的富有乐感的东西忠实、准确地体现在译文中,以保证译作的质量。确保读者在欣赏译作时,能得到与原文作者大致的感受,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本文从词汇、语音、语法、修辞等角度探讨英语拟声词及其翻译,精选中国文学史上名家名作中的例证,将中、英文中的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归纳出一些拟声词方面,特别是中译英的翻译技巧。
2.拟声词的分类
大致而言,拟声词可以分为四类:
描摹人类声音的拟声词。比如mm(嗯),sh(嘘),oh(哦),ha(哈),giggle(咯咯),grumble(闷声闷气地说),grunt(哼),mumble(咕哝),chuckle(轻声笑),whimper(呜咽),whisper(耳语)等这些拟声词模仿人类的各种声音,表达说话者的各种情感。还有一些拟声词模仿人类的行为,比如clap(拍手声),patter(急促的脚步声),bang(砰砰敲门声),clatter(走动声)等。
描摹动物声音的拟声词。这类拟声词通常以动词形式出现,描写各种动物叫声,比如,狗叫:yap,bark,howl;马鸣:neigh,whinny;母牛叫:moo,boo;公牛叫:bellow;狮子吼:roar;老虎哮:growl;驴叫:bray;猪哼:grunt;猫叫:mew;鸭子叫:quack;喜鹊叫:chatter;鸽子鸣:coo;不谷鸟叫:cuckoo;青蛙名叫:frog;蜜蜂鸣:hum;蛇嘶嘶声:hiss。
描摹机器声音的拟声词。比如飞快行进的车子声:rumble;运转中的机器声:whirl;铃声:tinkle;时钟指针运走的声音:tick。
描摹自然界的声音的拟声词。比如流水声:babble;波浪声:swish;微风吹拂:whisper;强风呼啸:whirl;暴风雨怒吼:roar;雷声:rumble。
3.拟声词的中译英技巧
大体上中文拟声词翻译成英文有两种情况:两原文和译文中都有拟声词;中文原文没有拟声词,英文译文中添加拟声词。
3.1原文中的拟声词也用拟声词来翻译。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
1a.啪、吧……他忽而听到一种异样的声音,又不是爆竹。
中文句子中的拟声词作为独立成分单独存在,翻译成英文时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1b.“Bang-bump!”He suddenly heard an unusual sound,which could not have been firecrackers.(钟振奋,1999:219)
鲁迅小说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再看一例:
2a.拍!拍!拍!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算是平生的第二次屈辱。
2b.Thwack!Thwack!As far as Ah Q could remember,this was the second humiliation of his life.(钟振奋,1999:157)
冯冀才的小说里也不乏这样的句子:
3a.“啪!”只见地上插着一柄半尺多扎眼的快刀。
3b.“Whack!” a gleaming short sword stuck in the ground.(张邵宁,1999:126)
4a.“味—啪”,好象一条皮鞭抽在自己的脸上。
4b.“Swish...whack!”It feels as if a leather whip had lashed him cross the face.(张邵宁,1999:267)
5a.轰!轰!轰!三排枪。
5b.“Bang!”“Bang!”“Bang!”Three volleys went off.(张邵宁,1999:75)
下面一例取自叶圣陶的作品:
6a.搭,搭,外面有扣门声。
6b.Tap,tap,somebody was knocking at the door.(戴乃迭,1999:116)
上面六个句子中的拟声词形式类似,它们在句子中都是作为独立成分存在,我们都用相同的结构形式翻译,结构和意义在两种语言中都没有损伤。
但是并非所有的拟声词在句中都作为独立成分,它们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比如:
7a.卜、卜、卜——机关枪的声音跟着又来。
7b.The staccato clatter of a machine-gun was heard again.(沙博理,1999:78)
7a句中拟声词作为独立成分,可是译文中充当了主语。
8a.拨拉!拨拉!黄浦的水怒吼着,甲板上哪几个半醉的老板们都仰起了脸哈哈哈大笑。
8b.The water of the Wangpoo splashed and gurgled around the laughing,wine-flushed part on the deck.(沙博理,1999:186)
这例中原句中作为独立成分的拟声词变成了译文中的谓语了。下例中的独立成分被译成了宾语了:
9a.一片叫骂声突然起来,又突然没有,突然变成了人肉和竹木的击冲,拍刺!拍刺!
9b.A din of shouting and cursing suddenly broke out,then stopped abruptly,only to be replaced by the swish and the thud of bamboo andwood on human flesh.(沙博理,1999:203)
甚至还可以译为宾语补足语的:
10a.咚咚咚咚,是他的脚步声还是他的心声更像一面鼓。
10b.He heard something thumping but could not tell whether it was his heart or footsteps.(孙海雯,1999:257)
3.1.1汉语中用作补充成分的拟声词通常翻译成英文中的动词或者名词
现代汉语中的拟声词通常用作动词或者名词的补充成分,例如“水哗哗地响着”中的“哗哗地”是动词“响”的补充成分;“我听见了水的哗哗声”中的“哗哗”作名词“声”的补充成分。
英语中拟声词通常动词、名词。因此,汉语中用作补充成分的拟声词通常翻译成英文中的动词或者名词。
11a.孩子叫爹娘,喷喷地夸羡那些货物。(沙博理,1999:254)
11b.The children yelled to their parents,clucking their tongues in admiration over the goods on display in the shop windows.
12a.这人笑嘻嘻对他说:“我瞧你的神气不对。”(张邵宁,1999:215)
12b.“I see you’re a bit of sorts,”he said,grinning broadly.
11a中的“啧啧”和12a中的“嘻嘻”都做动词的补充成分,却都翻译成了动词。
13a.杨殿起掏出一个洋指甲剪子,嘎嘎剪指甲。(张邵宁,1999:83)
13b.Yang took out a pair of foreign nail-clippers and started snipping away.
14a.铁弹丸又大又沉,飞出去呜呜响。(张邵宁,1999:147)
14b.The iron pellets were big and heavy and flew through the air with a “whoosh!”
这里的“呜呜”翻译成了名词“whoosh”。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15a.一看到他爸爸,“哦味”一声笑了……
15b.As soon as he caught sight of his father,he chuckled.
16a.老杨像老母鸡一样“咕咕”笑了。
16b.Yang cackled like an old hen.
当然汉语中的拟声词也有用作动词的,这时只需直接翻译成动词就可以了。
17a.小王老婆匝巴匝巴嘴,说:“真好吃呀。”
17b.Xiao Wang’s wife tut-tuts,saying “It’s too delicious”.
18a.乌柏树上有些麻雀在啾啾唧唧。(沙博理,1999:279)
18b.Sparrows twittered in the tallow trees.
19a.果然是秀生的老婆蹲在草垛边,哼哼唧唧。(沙博理,1999:325)
19b.And there indeed was Xiu Sheng’s wife squatting by the rick of straw,moaned.
20a.“谁吃什么酒?”吴先生咕噜了一声,急忙赶到门前。
20b.“Who’s going to drink?”muttered Mr.Wu as he strode to the gate.(戴乃迭,1999:289)
3.1.2一词拟多声现象
有时候拟声词可以同时仿拟多种声音,比如汉语中的“萧萧”可以同时仿拟风、雨、马和树的声音。翻译时要求译者充分意会原文中的意境,以便找到译文中的准确对等词。
21a.“风萧萧”:The wind whistled.
21b.“雨萧萧”:The rain pattered.
21c.“马萧萧”:The horse neighed and snorted.
21d.“树萧萧”:The tree murmured.(杨宪益,1974:179)
再看几例“啪”的翻译。
22a.啪!啪!啪!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是平生第二件的屈辱。
22b.Thwack!Thwack!Thwack!As far as Ah Q could remember,this was the second humiliation of his life.(钟振奋,1999:157)
23a.啪!啪!啪!木棍又是一阵放肆。
23b.The wanton thud of the truncheons took up again.(戴乃迭,1999:24)
24a.石子在碾盘上“啪”“啪”,弄出很大的噪音。
24b.Pou!Pou!The stone fell onto the millstone,making a big noise.
25a.等我听到“啪啪啪”的响了一阵后,她还流了几颗眼泪。
25b.When the sounds Bang!Bang!Bang!,she noticed tears running.
3.2汉语文本中没有拟声词,为了充分准确地再现原文中的声音情景,可以选择添加合适的拟声词来翻译。
26a.“突然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头上。”
26b.Suddenly a stone smacked his head.
再看几例:
27a.“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了唾味来。
27b.“Stupid ass!”hissed Ah Q,glaring furiously and foaming at the mouth.(钟振奋,1999:177)
28a.他上去拍门,扯着脖子叫喊……
28b.He stepped forward and hammered on the door,shouting...(张邵宁,1999:179)
29a.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柞在伊背上抽了几下。
29b.In a rage her mother-in-law snatched up the pestle for washing clothes and thwacked her back several times.(戴乃迭,1999:178)
对等原文中的“抽”,译文中的拟声词“thwack”比“lash”或者“whip”要更形象准确。
3.3原文有拟声词,译文却省略不用拟声词,目的是避免累赘重复。
汉语中有些拟声词已经失去了仿拟声音的意义,通常用在一些约定俗成的习语中,这时候就应该避免再使用拟声词来翻译,一来意义会歪曲;二来过多的拟声词不一定真的能使文章声情并茂。
30a.高女人的孩子呱呱坠地了。
30b.The tall woman gave birth to a fine baby.(张邵宁,1999:278)
“呱呱坠地”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固定的习语了,“呱呱”不再是拟声词。
31a.再过数招,居然“呼呼”有些微喘。
31b.After a few more rounds he’s even started panting a bit.(张邵宁,1999:135)
32a.“没……”林震的脸刷地红了。
32b.“No...”Lin blushed.(孙海雯,1999:145)
4.结语
拟声词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修辞手段。如何再现原文中的“声和情”是文学翻译工作者不可忽略的问题。原文中的拟声词要不要直接用拟声词来翻译,还是省略避免用拟声词,选择的前提是译文能否真实准确地描出原文意境中的“声”和“情”。翻译上的对等并不要求词汇选择上的亦步亦趋。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古代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2]戴乃迭等译.叶圣陶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5]孙海雯译.王蒙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沙博理译.茅盾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孙大雨译.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杨宪益译.红楼梦[M].上海:外文出版社,1986.
[9]张邵宁等译.冯骥才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10]钟振奋等译.鲁迅小说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