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学生深化和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作业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功能的发挥。如何使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发挥出它的最大效力,使作业的功能最大化呢?
一、转变观念,从新定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布置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作业呈现出封闭性与单一性的特点,过分强调对知识的重复、解题的技巧和思路训练,忽视人的灵性、悟性和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活跃。作业的过程越来越偏重教师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学习者的心声和个性,抹杀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思维。而且作业的评价方式只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乏教育性。为了应试,不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作业,只是为了让学生重复接触知识点、简单识记和训练答题规范,内容刻板,模式单一。这样的作业,学生厌做,教师厌改,质量差强人意。
二、坚持原则,掌握方法
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让作业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地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呢?在布置练习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当学完某一章节内容后,为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设计布置相关的复习性作业;为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还可设计布置配合性作业,由家长配合实施等。
2.顺序性原则
设计布置练习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因此,练习的顺序应遵循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灵活应用,即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
3.典型性原则
练习的典型性,即要选择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解题规律的练习,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过多的、简单机械的重复。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动脑,对有联系的和易混的进行对比,对易错的加以判断订正,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4.多样性原则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针对性原则
有的放矢地设计布置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此,在设计布置练习时,要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实际,面向大多数,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题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题,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因材施教。
三、注重环节,力求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细节。把握质量也就是从把握细节开始,要做好预习、总结、巩固作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1.课前预习作业
长久以来,人们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运用及巩固课堂知识的层面上。其实,预习作业的自学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预习作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从而熟悉教材内容。课前预习作业还能为教师提供“以学定教”的依据。
2.课堂总结作业
课堂作业的时效性是不可低估的。由于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体现为知识点的学习,而零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随时指导学生掌握每堂课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整体地了解理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将一个个孤立、零散的概念、原理通过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作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有求知的欲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挂钩,使他们能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选编时政材料,作为课堂讨论题或课后作业使用。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辨别力,又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而且符合了中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只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转变观念,从新定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布置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作业呈现出封闭性与单一性的特点,过分强调对知识的重复、解题的技巧和思路训练,忽视人的灵性、悟性和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活跃。作业的过程越来越偏重教师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学习者的心声和个性,抹杀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思维。而且作业的评价方式只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乏教育性。为了应试,不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作业,只是为了让学生重复接触知识点、简单识记和训练答题规范,内容刻板,模式单一。这样的作业,学生厌做,教师厌改,质量差强人意。
二、坚持原则,掌握方法
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让作业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地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呢?在布置练习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当学完某一章节内容后,为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设计布置相关的复习性作业;为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辅导,还可设计布置配合性作业,由家长配合实施等。
2.顺序性原则
设计布置练习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原则。因此,练习的顺序应遵循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灵活应用,即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
3.典型性原则
练习的典型性,即要选择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解题规律的练习,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过多的、简单机械的重复。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动脑,对有联系的和易混的进行对比,对易错的加以判断订正,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
4.多样性原则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针对性原则
有的放矢地设计布置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为此,在设计布置练习时,要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实际,面向大多数,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题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题,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因材施教。
三、注重环节,力求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细节。把握质量也就是从把握细节开始,要做好预习、总结、巩固作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1.课前预习作业
长久以来,人们对作业功能的认识仍停留在运用及巩固课堂知识的层面上。其实,预习作业的自学功能也是不可低估的。预习作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从而熟悉教材内容。课前预习作业还能为教师提供“以学定教”的依据。
2.课堂总结作业
课堂作业的时效性是不可低估的。由于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体现为知识点的学习,而零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初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随时指导学生掌握每堂课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整体地了解理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将一个个孤立、零散的概念、原理通过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课后巩固作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有求知的欲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挂钩,使他们能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选编时政材料,作为课堂讨论题或课后作业使用。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辨别力,又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而且符合了中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只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