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心理为具体,变悬崖为奇秀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结合课文心理活动描写的写作特色、读写结合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让教材物尽其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任务驱动;心理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宜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语文教材运用得当,让学生深入浅出读文本,举一反三用方法,探究和领悟课文内容,学习和熟练写作技巧。我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在教学的第2、3课时中实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教材与任务驱动结合
  在第1课带领学生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在第2课时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写出主人公爬下悬崖过程中心理活动变化,总结并运用课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一)共尋心理
  1.教师点拨:读完课文,你们觉得小男孩最主要的一种“心理”是什么?学生回答:“恐惧。”(板书)通过问“一种”心理,让学生产生最主要的深刻心理印象,撇开其余的细枝末节。教师追问,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出了“恐惧”?
  2.阅读探究:学生自主寻找词句,互相讨论,得出方法总结,并发表最终成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在“做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探寻、自由表达、互相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筛选、整合、提取信息,锻炼了抽象思维,激活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科学精神,增强了自信心,获得可迁移可操作的心理描写方法。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为达成探究主人公爬下悬崖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方法运用这两项目标,我设计了如上任务纸。在之前学生共同探讨主人公心理和心理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写作,完成这两项任务。在设计任务过程中,我针对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些提示,帮助他们“完型”。
  依靠表格中的支架,学生顺利完成了心理活动变化表,更在心理活动描写部分有精彩的创作表现,他们用自己亲手挖掘的新鲜出炉的方法创作出了新的片段,并进行互相评价。优秀片段如下:
  今天,爸爸妈妈突然告诉我周末要带我去旅行,我听完觉得非常激动,立马一蹦三尺高,吃饭的时候我哼着自编的小曲儿,围着饭桌跳来跳去,还一个劲儿问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我们要去哪里玩。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我想:明天起我要好好做一下旅行计划,把想去景点提前查好,记下来,免得忘去了。我还要在沙滩摆猴子的造型拍照,回来跟同学们炫耀,想着想着兴奋得睡不着。转天上学路上,我觉得天空是湛蓝的,云朵是洁白的,鸟儿轻快地歌唱,花儿娇羞地绽放。微风习习,绿草绒绒。太阳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点点金光,照在我的脸上,像母亲的手抚过我的脸颊,暖暖的,好期待周末啊!
  二、教材与写作讲评结合
  在东城区2018年初一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围绕“因喜欢而爱好”主题的作文写作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谈“爱 好”而避谈“喜欢”,谈“喜欢”而谈之甚少。少数同学审题时发现了关键词“喜欢”,知道要写“喜欢”,但笔下的呈现是艰涩的,学生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有的同学只能反复写“我很喜欢”“我喜欢”……显然,对于初中生而言,描写外部可见的大千世界尚且不足以细致,呈现不可见的心理世界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设计了教材学习与作文讲评、修改相结合的环节。具体如下:
  (一)共寻问题
  展示两段优秀作文片段(A篇未写“喜欢”,B篇写了“喜欢”),全班同学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打分。通过打分和对比,他们发现了这一问题:缺少“喜欢”相关内容。通过作文对比,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着,我点拨学生进行B篇“喜欢”与“爱好”部分的篇幅对比。学生们发现“喜欢”远少于“爱好”,认识到自己心理描写的薄弱,因此我们一起探寻“喜欢”的写法。
  (二)共寻“喜欢”
  1.确定主题:“喜欢画画”。鉴于我班学生写“画画”的 较多,因此将主题明确为“喜欢画画”。将主题具体化更易于学生操作。
  2.优作启发,集思广益。用PPT展示一段有启发作用的学生写作片段:“每个人都因为喜欢做一些事情,就养成了一些习惯。比如喜欢读书的人,每天都会读书;喜欢看新闻的人,每天都在晚上6点30分打开北京频道看1小时的电视;喜欢写书的人,一天不写就浑身不舒服……”学生们集思广益,寻找喜欢画画时的表现,得到“上课也会随手用铅笔在课本上不自觉地画”“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给文字配上彩色的图片和边框”“虽然画得不好,但有画画比赛就会参加”等丰富的喜欢画画的表现。
  3.优作启发,写出感受。用PPT展示一段心理描写优秀的同学的作文片段:“在美术教室里,笔尖与纸开始了一场美丽的约会。‘唰唰唰’的声音让人觉得很舒服,画画的时候我会忘记自己,忘记疲劳,忘记烦恼。在艺术的海洋里,我仿佛能轻松自由地遨游。”
  学生们经点拨得出当我们沉浸于很喜欢的事情时可能会有“开心”“轻松”“舒适”“忘我”“没烦恼”等感受。我要求学生围绕“喜欢画画”主题,用上“好像”/“仿佛”一词,写出刚才我们得出的1到2种感受。学生想出“画画的时候心像鸟儿一样飞出去”“画王子与公主故事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里面的角色,上演里面的故事”“画画的时候,仿佛身边都安静了”等句子。(板书)
  4.优作启发,写出过程。用PPT展示一段心理描写优秀的同学的作文片段。“我一直很享受黑白光影的表现,把一组静物通过自己的观察画到纸上,并一层层上吊子,让物体更立体,更真实。这一步一步让我觉得这张纸增添了一点点生机,活了起来。一笔笔细线条,在安静的教室里起舞。”
  学生经点拨得出:细致描写做这件事的过程。教师总结:当我们喜欢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沉浸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分外仔细认真,因此细心体悟和描写做这件事的美好过程也侧面表现了你的喜欢。
  我要求学生就本周美术课的作品,在6分钟内回忆画的过程并写出画的过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朗读习作,推荐出最优作品。教师朗读优秀作品,学生们进行点评,发现闪光点,提出改进意见。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优秀的作者词汇丰富,擅长细节描写,手法运用熟练等。
  总结方法,布置作业。最后,我回顾总结了这节课师生共同发现的“喜欢”的写作方法,并要求他们课后完成一个题为“喜欢______”的心理描写片段,要求用上所学方法中至少3种,字数不少于300字。让学生及时巩固,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强.任务驱动: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选择好的切入点,会较快实现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思路,精选切入点。从题目、文眼、评价、情感四个点切入,会使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精髓,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等。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
【摘要】当代语文教学提倡“向读学写”,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由此可见,“向读学写”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本文,笔者以《石榴》一课为例,再现备课过程——挖掘“向读学写点”,确立教学目标,呈现课堂教学,最后浅谈实践心得。  【关键词】向读学写;《石榴》;有情有序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培养学生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能力,就如建池蓄  水,若想学生的能力如流水源源不断增长,那么就要深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这个源头。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而推動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目标,这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文本;深掘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说:“教育者也
【摘要】本文考察中韩两国编者编写的初级汉语教材,着重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对韩汉语教材语言知识编排中的科学性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韩汉语教材;语言知识编排;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性,就是要符合第二语言/外语学习和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确实很重要。笔者于2013年9月开始选择了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丰富的阅读形式,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采用了“听书会”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用别具一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感受,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课外语文;指导
【摘要】《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文章通过孙悟空三次棒击白骨精的过程,赞扬了他聪明机智,对师父忠心耿耿的美好品质。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特色,巧妙把握其中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原著阅读;《三打白骨精》;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而《关雎》作为300篇之首,历来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所以,它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面对语汇变化较大,语言精练,留白较多的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的解读才是好的解读?本文将以《关雎》为例,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借用“咬文嚼字”“意象解码”“文本互证”“复现情境”等手段进行有趣的个性化的解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摘要】众所周知,高考中作文的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而让文章观点具有启发性正是让文章深刻的必备要素。那么,文章如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呢?笔者认为,考生可以通过追问实质、普遍联系、辩证思考、反弹琵琶这四种思维方式,力避思维的平面化、庸常化,让自己的文章能够真正做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关键词】高中作文;深刻;启发性;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今年23岁的王鑫杰是福建人,2013年考入厦门理工学院。大一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大学生创业协会”,还在校园超市兼职。  大二刚开学那天,王鑫杰与同伴到厦门市石鼓路买衣服。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选了很长时间,他终于挑中一件浅蓝色T恤。试穿之后,各方面都很喜欢,唯独对袖子不满意。  带着遗憾,他放下了T恤,一路上却有些耿耿于怀。这时,街边巨型广告映入眼帘,广告上几位工人正组装家具,旁边有句广告词:满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的,兴趣也是教师要慢慢引导加深的。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与课外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也能继续在书籍中畅想,扎实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阅读方法;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好比一把钥匙,用这把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