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操教学属于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通过对我国高校体操教学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发现体操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学主体和主导之间的矛盾,以及竞技性与非竞技性的矛盾都没有解决。本文将从高校体操教学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入手,探究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并提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高校教学;体操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时间
体操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操教学在我国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时期,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而强化高校体操教学,应当对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加以解决。通过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结合高校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中的核心作用,并以提升学生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提升高校体操教学实效。
一、我国高校体操教育现状
1.学生基础方面
高校体操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校体操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学生中的体操基础状况不良,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充分开展,应试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导致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体育素质较差,虽然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缓解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各中小学校仍以对学生的智育为主。学生体育情况的教学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只能将大多数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课本和习题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利用多余时间参加体操运动。并且体操运动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指导很容易出现事故。体操运动也需要合格的运动场地,各中小学校很少有师资和设备能满足体操运动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训练。
2.师资力量方面
由于高校体操教学并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而高校体操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通常一名老师需要负责200-300名学生。甚至有的高校并没有专业体操教师,对于体操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导致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充足的自身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大多数情况只能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制约了体操运动在高校的大规模发展。
二、对高校体操课程设置的研究
1.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属于体育教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操类课程也包括体育舞蹈、健美操和体操等,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体操系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增加。现今大多数高校体操教学课程由单杠、双杠、基本体操、跳跃和机巧等内容组成,而团体操和健美操等已经成为独立课程,这也导致高校体操教学呈现多样化、小型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并以身体锻炼、学生接受程度、动作实用程度和课程趣味性为发展趋势。
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操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导致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实际能力与教学计划不符合的情况。而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与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脱节现象,并没有形成体操教学的连贯性,而教师在课程上的指导性较强,也降低了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加重了高校体操教学对技术实践的重视,但教学时数较少的缺陷,也导致体操动作难度的递增排列逐步减小,偏离了高校体操教学课程内容设置的价值取向。
3.完善高校体操课程设置的对策
提升高校体操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应当从拓展体操课程的培养目标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并将高校体操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体操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健身性,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也应当完善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时比例,促进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多元功能结合,增加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校体操教学实践的途径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高校体操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与体操运动接触的重要环节,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才能打造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竞技性与非竞技性的矛盾,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也应当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借鉴新颖的外部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体操运动的接受程度。
2.强化创新意识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高校体操教学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判断,梳理不断求新的精神,适应新环境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明确认识到学生在体操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从而促进高校体操教学的长期发展。
3.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高校也应当重视教师的技术水平,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实践经验,推进学生的技巧水平。除了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评价,还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体操技巧水平,并将学生作为高校体操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更为自由的运用课堂时间,尊重学生在体操运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加强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体操运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商勇.高校体操专业教学的若干矛盾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49-150.
[2]范晓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8(06):118-122.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高校教学;体操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时间
体操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操教学在我国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时期,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而强化高校体操教学,应当对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加以解决。通过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结合高校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课程设置在教学计划中的核心作用,并以提升学生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提升高校体操教学实效。
一、我国高校体操教育现状
1.学生基础方面
高校体操教学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校体操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学生中的体操基础状况不良,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充分开展,应试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导致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体育素质较差,虽然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缓解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各中小学校仍以对学生的智育为主。学生体育情况的教学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只能将大多数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课本和习题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利用多余时间参加体操运动。并且体操运动对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指导很容易出现事故。体操运动也需要合格的运动场地,各中小学校很少有师资和设备能满足体操运动的要求,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良好训练。
2.师资力量方面
由于高校体操教学并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而高校体操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通常一名老师需要负责200-300名学生。甚至有的高校并没有专业体操教师,对于体操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导致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充足的自身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大多数情况只能进行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制约了体操运动在高校的大规模发展。
二、对高校体操课程设置的研究
1.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属于体育教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操类课程也包括体育舞蹈、健美操和体操等,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体操系课程的内容也不断增加。现今大多数高校体操教学课程由单杠、双杠、基本体操、跳跃和机巧等内容组成,而团体操和健美操等已经成为独立课程,这也导致高校体操教学呈现多样化、小型化和实用化的特点,并以身体锻炼、学生接受程度、动作实用程度和课程趣味性为发展趋势。
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操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由于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合理,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导致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实际能力与教学计划不符合的情况。而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与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脱节现象,并没有形成体操教学的连贯性,而教师在课程上的指导性较强,也降低了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加重了高校体操教学对技术实践的重视,但教学时数较少的缺陷,也导致体操动作难度的递增排列逐步减小,偏离了高校体操教学课程内容设置的价值取向。
3.完善高校体操课程设置的对策
提升高校体操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应当从拓展体操课程的培养目标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体育的需求。并将高校体操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加强体操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健身性,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也应当完善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时比例,促进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多元功能结合,增加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校体操教学实践的途径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高校体操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与体操运动接触的重要环节,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才能打造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竞技性与非竞技性的矛盾,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也应当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借鉴新颖的外部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体操运动的接受程度。
2.强化创新意识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高校体操教学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判断,梳理不断求新的精神,适应新环境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明确认识到学生在体操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从而促进高校体操教学的长期发展。
3.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高校也应当重视教师的技术水平,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自身的实践经验,推进学生的技巧水平。除了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评价,还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体操技巧水平,并将学生作为高校体操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更为自由的运用课堂时间,尊重学生在体操运动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加强学生对体操运动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体操运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商勇.高校体操专业教学的若干矛盾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49-150.
[2]范晓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2008(06):118-122.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