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黄霉素二甲基亚砜溶液治疗平滑皮肤的毛发癣菌病及小孢子菌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5%灰黄霉素90%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治疗平滑皮肤的毛发癣菌病44例及小孢子菌病20例,局部外搽,每日2次,眼睑附近不用.毛发癣菌病总的疗程11~30日,平均18.9日,治愈时间平均15.5日,多发性损害患者治愈期平均18日.治疗开始后平均12.6日菌检阴性.羊毛状小孢子菌病总的疗程11~18日,平均14.3日,20例中19例治愈,治愈时间平均14.5日,平均11.3日菌检阴性.治疗前半数以上病例血沉增高,5例血象白细胞增多,这些血液变化均见于多发性损害患者,治疗后均降低.治疗中除个别病例在开始几天搽药后有些灼热感外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作者研究了100名慢性斑块状银屑病人病情严重度与饮酒的关系。病情严重度分为轻重两组,饮酒量也分为轻重两组,男性每日摄入纯酒精超过80g,女性超过40g为重度饮酒,另外还调查了病人有无与酒精有关的疾病。
期刊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大体有两种类型:1.严重的全身性念珠菌病亦称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2.常见限局的普通念珠菌病。近来经研究后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侵犯皮肤、口腔、粘膜、上呼吸道、胃肠道及尿道和阴道上皮,但尽管感染广泛,并不见真菌血症。大多数患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则显然正常,有时有内分泌异常或胸腺障碍。
当SLE并发感染和SLE活动时均常伴发热,虽然区别这两种发热较困难,但对病人的治疗却十分重要。已知SLE与绝大多数炎症性和组织损伤性疾病不同,在活动期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仅轻度增高,而在感染或外伤后则可有较显著的CRP反应。
期刊
色素性痒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瘙痒性红色丘疹和网状色素沉着,1971年Nagashima等第一次对本病作了描述。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常起病于春、夏季节。典型皮损分布于躯干部,早期为瘙痒性、稍隆起的红色丘疹,偶尔融合成网状。后期,丘疹消退,留下色素点并逐渐融合成斑点状、网状及大理石样花纹。
众所周知,在鼠麻风细胞及中标准的鼠麻风杆菌培养物中生长的鼠麻风杆菌,其周围有一种特殊物质。电镜观察冰冻蚀刻负染制片显示晶朊结构(Crystalline)。经鉴定属于Mycoside C糖酯类。而积聚在人麻风杆菌周围的物质不同于鼠麻风杆菌,它们为微滴,因糖酯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而认为它们由糖酯组成。
期刊
为了进一步证实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方面的改变,如: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和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TH/TS)比率失调。
氨苯砜的毒性作用多样,包括血液、皮肤、神经、肾脏和胃肠道的异常。“氨苯砜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具潜在致死性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乏力、肝炎伴肝坏死、剥脱性皮炎、淋巴腺病、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虽然激素对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时有效,但主要仍是避免摩擦、外伤、过度受热及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近年来,已有人报告使用维生素E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二例隐性遗传的姊妹患者,给予维生索E治疗,并进行双盲交叉对照研究。
作者通过对麻风早期皮疹的病理变化的观察,提出了麻风分类及传播途径的见解.作者认为,麻风早期皮疹的组织学变化,往往不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麻风早期免疫学因素的作用以及通过皮肤感染的途径,虽然已被广泛接受,但近年来对后者又提出异议.然而,所有这些都缺乏病理学的支持.因此作者从“光谱”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组织学变化与预后以及免疫学反应有关的现象来确定的)的角度重新观察早期皮疹的病变.
作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来自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病人的体外培养的T细胞系HUT-102(细胞表面表达Tac抗原)为底物,检测了40例活动性SLE、30例非活动性SLE、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9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病人和25名正常人的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