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答问的处理策略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笔者作为数学组评委之一,听完这些课后,感觉有的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课堂答问时,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或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或缄默不语,沉默是金;或不善加引导,拨云解惑;或喝彩连天,掌声雷动,捧杀学生;或扼杀创新,排除“另类”。对此,我想就学生课堂答问的处理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
  
  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正确描述思维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鉴此,学生课堂答问后,教师不能仅用“对了”或“错了”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当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这样”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在自查自理、自诊自治中,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逐步不走或少走歧路。
  如为了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只熊猫的1/7。学生由于涉“思”未深,往往这样回答:正确;理由是把6只熊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1/7 。此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思维的缺陷,而是问: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只?学生列式计算:6÷7=6/7只。同学们,你们能描述出6/7只熊猫是什么样儿吗?学生沉思良久,恍然醒悟:在分数的意义中,看作单位“1”的量,有的可以任意平均分成若干份;有的是有条件限制的,不能任意平均分成若干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通过适时启发和耐心指导,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自省自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分数的可分性,建构数学知识。
  
  二、要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答问
  
  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延迟评价”、“内隐评价”等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聘联想,畅所欲言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c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cm?
  学生解答后汇报:
  生1:(36÷12)×(36÷12)×6=54(平方cm)
  生2:(36÷4) ×(36÷4)×6=486(平方cm)
  教师没有立即评价谁的解法对,谁的解法错,而是叫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正方体有12条相等的棱,这12条棱的长度之和是36cm,所以每条长36÷12=3cm;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所以它的表面积是3×3×6=54平方cm。
  生2:我想的是把正方体的棱长分成4组,因此每组长是36÷4=9cm,这样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9×6=486cm2。
  师:把正方体的棱长分成4组,每一组的长度等于它的棱长吗?
  生2思索后说:不等于它的棱长,正确的算法应该按照生1的计算。
  这时教师评价说:生1有理有据说理透切;生2不仅认识到自己的理解出错,同时也纠正了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答问时,不能轻易说“错了”,甚至批评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这不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还掩盖了错误的原因。而是要引导学生反馈信息,采用“延迟评价”,“内隐评价”的形式,以激励学生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要善于为学生的答问“铺路架桥”
  
  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迷茫之时,思维中断之际,方法优化之中,不失时机的为学生“铺路架桥”,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等思维活动,往往能收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出现拔开云雾一片天的顿悟,达成主动构建知识。
  如在六年级毕业复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题:一辆货车从甲开往乙,去时每小时行45KM;返回时每小时行60KM,这辆货车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KM?
  教师设问:怎样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呢?
  生:总路程÷总时间=速度
  师:本题中的总路程是多少?
  生:把甲乙两地的路程看作“1”,总路程是1×2 。
  师:总的时间是多少呢?
  生:应该是去的时间加上返回的时间,也就是1/45+1/60
  生:做得来了,应该为1×2÷(1/45+1/60)=360/7KM。
  这样,不但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而且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要善待学生的独特见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此,课堂答问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情境,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不要把几十个学生的思维活动限制在自己设定的框架内。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笔者出了下面的例题:
  已知小红3分钟走了260米,小芳7分钟走了590米。小芳,小红两人谁走得快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距离 时间=速度”来进行分析、运算,得出:
  小红: 260÷3=260/3= 1820/21
  小芳:590 ÷7=590/7=1770/21
  ∵ 1820/21>1770/21。
  ∴小红走得快一些。
  此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不用比较速度大小,也能准确判断出谁走得快些”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的?
  生:先求出小红行一米需要3÷260=3/260分,再求出小芳行一米需要7÷590=7/590分;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因为3/260=21/1820,7/590=21/1770,而21/1820>21/1770;也就是说小红行一米用的时间比小芳行一米所用的时间少些,所以小红走得快些。
  师:多好的方法。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得出具有独创性的解法。
  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课堂答问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优化组合,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爱读不等于就一定会写,许多同学书读的不少,可偏偏还是不愿动笔写,或不知道怎样写,阅读与写作不能对接。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上,如何巧搭台阶,让学生能够边读边写,在阅读中逐步的开始早期写作训练。    一、 巧借绘本,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
期刊
自主创新学习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一、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主要场所。特别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把方法贯穿于传授的过程中,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以“渔”,所以教师要凭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 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
期刊
在课堂上,虽然我们在课前做了精彩的预设,但是上课时还是经常会出现“生成偏离预设”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安全”起见,往往是“按部就班”或“草草了事”,对学生的“异样”行为一律加以制止或否定,看上去“四平八稳”,避免了尴尬,却失去了课堂的精彩。然而,如何才能既避免尴尬又能出现精彩呢?笔者意欲借助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片段A:  出示3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师
期刊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一、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一)主观原因  1、好奇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只盯着升学教学,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讲授给学生,课后采用题海战术,加以巩固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其害处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托尔斯泰说:“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上一堂好课,上好一堂课,就要达到“好课”的标准。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讲,好课的具体标准应包括:  1. 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内容组织得当。  3.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  4
期刊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英语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阵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特别是凡朗读正确流畅的,其作文语句一般也是通顺,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改变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改变能力结构,要求教师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要能够合作,要善于综合,要努力开发,要乐于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要求    河北省将在今年的秋季对高中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怎样应对从内容到形式、从表面到实质的改变,尽早的适应新的教学并尽快进入角色,笔者在此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