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口水果贸易为例,简要分析了这一存在于中国水果进出口产业中的里昂惕夫之谜,并就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以及自然资源的差异等若干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里昂惕夫之谜;劳动密集型产品;水果贸易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43-0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水果大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水果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而言,具有十分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郑新立、潘盛洲、冯海发(2006)认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结构特征,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进口的主要是以粮棉油为代表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而言,我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水果为例,与国际市场相比较,我国多数水果在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法国巴黎等市场苹果、梨、菠萝等水果的价格是我国市场的6倍左右。我国苹果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1/4,到岸价格只有美国当地价格的1/2;柑橘生产成本也只有美国的1/2,到岸价格也只有美国当地价格的1/3。中国的苹果可以全部套袋,套袋后苹果色泽鲜艳,同时降低光照灼伤和病虫害侵袭等,这在欧美国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但是,在中国最大的进出口水果集散地——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却发现与上述理论相反的现象,即中国国产水果出口日益受阻,而同时大量的进口国外的水果,进口水果贸易却日渐兴旺。
这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是一个典型的里昂惕夫之谜。
1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其前身源于H-O模型,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的比列以及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产出中所占比例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是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克服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中的某些局限性,提出生产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H-O理论是外向型经济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因此成为大量实证分析的课题。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美国是国际上资本禀赋最为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型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型程度,这一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加拿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因为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和日本都不能算是资本充裕的国家,但它们却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日本的汽车、摩托车和电子产品,加拿大的矿石产品等),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美国的水果、玉米和小麦等)。
同样的现象在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也被发现。因为对我国而言,水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应该集中资源优势生产并出口水果产品,甚至有的学者提出来“以劳动力换土地”的理论,即充分发挥中国农业资源人多地少的结构优势,扬劳动力资源之长,避土地资源之短,用优势资源代替劣势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但是江南市场却出现另外一种情景:大量的、各档次的国产水果堆积如山,出口受阻,根本没有或者很少走上国际市场去竞争,例如在江南市场的国产精品水果交易区的调查发现,2008年6月份,具有出口标准的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的售价在70~120元/16KG/箱,而该标准的苹果去年在烟台产地的收购价格为5元/KG,加上接近一年时间的气调冷藏费用以及运输费用和其它的人工成本等相关费用,经销商基本上都在赔钱卖,再加上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水果,大量的具有出口标准的国产高档苹果都在廉价抛售。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交易区的进口水果贸易却日益兴旺,客户云集,甚至很多做国产水果内销和出口的老板都纷纷想转行从事水果的进口贸易。通过调查发现,江南市场的进口水果,既有来自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水果,例如美国TOP RED红蛇果、CHELAN FRESH美国樱桃、KINGSBURG的美国加州桃李、SUNKIST美国橙、新西兰ZESPRI黄金奇异果等,也有来自智利、南非、秘鲁、津巴布韦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水果,例如南非COLORS的甜橙、津巴布韦BISHOPSTONE的酸橙、智利的红提和奇异果等,并且基本上保持旺盛的交易发展势头。简言之,按照 H-O理论模型,目前江南市场应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国产水果,尤其是已经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国产高档水果,但事实相反;同时江南市场应该少进口国外水果,或者即使进口了国外水果,在中国国产水果面前也应该没有什么优势,从理论上讲,应该销售缓慢,销量不大,但事实又相反,这是典型的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真实例证。
2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94年,现已发展成为广州市最具规模的果菜批发市场,也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果菜集散地之一,并获得了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全国管理创新十佳市场、全国培育经销商杰出市场、争创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以及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等众多荣誉。
从2002年组建公司起,为响应国家关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制和升级改造政策,江南市场投资近5亿元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现在,市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蔬菜、水果两个大类近千个品种的果蔬产品,蔬菜交易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水果交易量也从2005年起一直排在全国首位。其中蔬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500多家经销大户。每天的蔬菜成交量达1000万公斤,占广州市蔬菜上市量70%;水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进口水果交易量占全国进口水果的70%左右,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优质水果的销售,成为全国最大的经营国内外高档水果的批发市场,逐步成为粤港澳果菜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地,果菜销售辐射全国各大城市。到2006年市场果蔬总成交额已突破145亿元。
市场内还设有完备的商务办公区、果菜检测中心、大型停车场、冷藏库、制冰车间、银行、酒楼、休闲中心、生活小区、以及电瓶车运输队、装卸队等配套服务设施,还有污水处理站、垃圾压缩站等环保设施和三座容量15030千伏安双回路供电的专用变配电站等。为广大果菜客商提供了一个良好、完善的经营环境。
在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和引进水果经营后,市场的声誉和影响力已远播海内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和政府官员到场参观和考察,如:美国商务代表团、秘鲁经济贸易团、泰国商务代表团、澳大利亚农业考察团、智利、南非等外国客商及国内许多各地同仁到场参观、考察。
3 原因分析
目前经济学界对里昂惕夫之谜有以下四种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2)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4)其它自然资源的差异。笔者对照江南果菜市场进口水果贸易的里昂惕夫之谜,发现以上理论皆适用于解释,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H-O模型中对要素密集型的基本假定是,如果按生产要素价格的某一比率,某一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另一商品高,那么,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下,这一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都比另一商品高。这也就是说,如果在中国的相对工资下,玩具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在美国的相对工资下,玩具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整合),尽管美国的相对工资会比中国的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假定在美国由于资本充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资本便宜而劳动力昂贵,那么美国在玩具生产中可能使用更多的资本而不是劳动,这样,玩具在美国就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了,这是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的一种情况。同样,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口的水果当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智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水果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中,往往有较多的土地或者资本,而劳动力相对比较缺乏,这样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土地,而不是劳动力。所以,从我们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水果应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国外很可能变成了一种资本密集型或者土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例如,美国KINGSBURG的加州桃李大农场,只有几十人经营,但是农场规模巨大,投入较多的灌溉机械、除草和采摘机械,甚至动用小型雷达和发射火箭来检测和预防冰雹灾害。再例如,智利COPEFRUT的包装厂,从美国采购了先进的流水包装线,成本高昂,虽然劳动力雇佣也比较多,但是相对中国而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水果产业。由此来看,中国大量进口国外水果,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南非、津巴布韦、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暂时不论)的水果,其实不仅仅是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进口资本密集型或者土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水果。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农业而言,尤其是水果的生产种植而言,即使在资本和土地异常丰富的国家,也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对水果生产而言,资本、技术和土地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是有限度的,这是水果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本文所讲的“水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本或者土地、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就国外与中国水果产业相对而言的。
第二,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H-O模型中,贸易被假定为自由的,而在现实当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或多或少的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尤其在战后,对美国来说,保护程度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是自由贸易,美国就会进口比现在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可能会消失。这一点对中国水果产业而言就更加明显了,关于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学术理论界已经有很多讨论,此不赘述。对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而言,大量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国产水果,目前只能少量出口到香港、新加坡、泰国、中东等少量国家和地区,而很难走向国际市场与欧美以及日本等水果同台竞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对中国水果的歧视和故意设置的贸易壁垒。例如,2002年6月,世界橘子罐头第二大出口国西班牙,以我国橘子罐头价格过低,对其橘子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橘农面临失业为理由,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对我国出口的柑橘罐头企业实施特别的保障措施。2003年7月30日,欧盟认定我国柑橘出口的价格过低,并正式对我国柑橘罐头实施为期9个月的“特保”调查,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首次遭遇“特保”调查。虽然后来经过我国柑橘行业的努力,欧盟最终否决了西班牙的提议,但是西班牙政府改为申请一般保障措施,但不排除将来再次提议特殊保障立案的可能性。
第三,技能和人力资本的不同。H-O模型中,生产要素被简单的分为劳动、资本或土地,而没有将这些要素进一步的划分。事实上,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差别的。就劳动而言,同样是一个劳动力,但其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而言,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大量的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要大量的科研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背后,实际上是大量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是美国最充裕的生产要素之一,简言之,就是美国劳动力平均素质要比中国农民高很多,可能同样的水果生产和种植活动,在美国只需要投入较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的水果的劳动密集型程度,有利于其在国际水果市场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第四,自然资源的差异。里昂惕夫之谜中只计算了贸易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而没有包括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里昂惕夫之谜只是一种幻觉:美国进口的自然资源(例如加拿大的矿石资源)碰巧是资本劳动比率较高的,而出口的自然资源(如中部平原的玉米和小麦等)又碰巧是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从而形成了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当然,就水果产业而言,中国也是一个水果生产的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的大国,从自然资源的差异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江南果菜市场里昂惕夫之谜现象——首先,按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国外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原因;其次,由于中国在北半球,气候物种资源与同纬度的国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与南半球的国家相比,则在水果产季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互补的关系,从而导致在我国水果生产的淡季需大量进口南半球的水果,实际上江南市场的水果进口主体还是南半球反季节水果。例如,在中国春节前后,澳大利亚的芒果、南非的葡萄、智利的樱桃等都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因为在中国的夏秋季节水果品种比较丰富,但是在冬春季节则相对比较缺乏,而同期南半球国家却是水果收获期,这样就造成了水果进口的市场需求。
除了上述四个原因之外,本文通过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实际调查以及结合相关经济管理理论,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对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进出口贸易的里昂惕夫之谜现象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1)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尤其在目前,受美国房贷危机、石油涨价、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而中国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良好发展势头,GDP依旧保持7%-9%的发展速度,同时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同时,二十一世纪的三大主题:健康、美丽和财富。关注健康,绿色消费,中国人消费水果的动机和需求也在提高,这些都促进了对国外水果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既有消费需求,又有支付能力,所以中国是一个真正的水果消费的巨大市场,正因为如此,众多国外大的水果生产商、包装商和贸易商都看好中国大陆的机会,纷纷大举进攻。一方面是他们在国内市场消化不完这么多的水果,另一方面,在欧洲、美国等市场的销售还不如在中国市场理想,而且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以及富裕阶层的人数的增加,其购买力是惊人的。
(2)我们在理论上假定的水果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即他们会根据效益最大化、最高性价比来决策他们的购买行为,但是在实际并非如此,尤其是中国,表现就更突出。通过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调查发现,很多进口水果的采购者,都普遍认为“国外水果的档次高、质量好”“过节送礼,拿着国外水果是有面子的事情”“进口水果都是有钱人在消费的”,其实很多国产水果无论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比国外水果要高,但是由于目前国产水果种植和销售过程中无法统一标准、良莠不齐、价格和品牌混乱,导致国人对国产水果始终有一种不信任、低档次的心理在作祟。如果国人尚且如此,那么在国际市场可能就更明显。非常有意思的是,笔者在香港九龙果菜批发市场也看到同样的现象——新西兰加力果,比较短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是同期智利加力果在香港市场却没有什么销路;同时大量新鲜廉价的南非橙上市,但是香港人宁愿选择已经出于产季尾期的、甚至有较多粗皮皱皮现象的美国SUNKIST加州橙。这是违背经济人假设的,但是在消费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中又是客观存在的。
(3)国外的水果行业协会(如美国加州桃李协会、华盛顿州苹果协会、美国西北樱桃协会等)的组织和推荐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品牌推广。同时国外水果的市场定位不同,主要定位在高端消费者,避开了大量廉价国产水果的干扰,保持高价格和良好的销售速度。同时美国水果的营销体系比较完善,从事水果国际贸易的渠道比较广泛,而且规模优势明显,包装、分拣、打蜡、以及冷藏、运输、销售等都相对比较成熟,在中国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资源密集型的一个表现,可以替代劳动力密集型的劣势。
(4)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同时进口优势增加,许多水果行业的出口商纷纷转向进口水果,试图分一杯羹。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石油涨价等因素影响,许多中国水果进口市场纷纷萎缩,而且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国产水果的出口。其实在人民币升值之前,进口水果也有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只是在人民币升值后,这一势头表现得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
[2]郑新立,潘盛洲,冯海发.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1).
[3]崔新健.国际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4]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2006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
[5]理查德•库尔斯 约瑟夫[J].乌尔:农产品市场营销学,2006,(11).
关键词: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里昂惕夫之谜;劳动密集型产品;水果贸易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43-03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水果大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水果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而言,具有十分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郑新立、潘盛洲、冯海发(2006)认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结构特征,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进口的主要是以粮棉油为代表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而言,我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水果为例,与国际市场相比较,我国多数水果在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法国巴黎等市场苹果、梨、菠萝等水果的价格是我国市场的6倍左右。我国苹果生产成本仅为美国的1/4,到岸价格只有美国当地价格的1/2;柑橘生产成本也只有美国的1/2,到岸价格也只有美国当地价格的1/3。中国的苹果可以全部套袋,套袋后苹果色泽鲜艳,同时降低光照灼伤和病虫害侵袭等,这在欧美国家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但是,在中国最大的进出口水果集散地——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却发现与上述理论相反的现象,即中国国产水果出口日益受阻,而同时大量的进口国外的水果,进口水果贸易却日渐兴旺。
这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是一个典型的里昂惕夫之谜。
1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其前身源于H-O模型,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的比列以及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产出中所占比例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是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克服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中的某些局限性,提出生产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也都在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H-O理论是外向型经济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因此成为大量实证分析的课题。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美国是国际上资本禀赋最为充裕的国家,但是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型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型程度,这一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加拿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因为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和日本都不能算是资本充裕的国家,但它们却向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日本的汽车、摩托车和电子产品,加拿大的矿石产品等),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美国的水果、玉米和小麦等)。
同样的现象在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也被发现。因为对我国而言,水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应该集中资源优势生产并出口水果产品,甚至有的学者提出来“以劳动力换土地”的理论,即充分发挥中国农业资源人多地少的结构优势,扬劳动力资源之长,避土地资源之短,用优势资源代替劣势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但是江南市场却出现另外一种情景:大量的、各档次的国产水果堆积如山,出口受阻,根本没有或者很少走上国际市场去竞争,例如在江南市场的国产精品水果交易区的调查发现,2008年6月份,具有出口标准的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的售价在70~120元/16KG/箱,而该标准的苹果去年在烟台产地的收购价格为5元/KG,加上接近一年时间的气调冷藏费用以及运输费用和其它的人工成本等相关费用,经销商基本上都在赔钱卖,再加上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的水果,大量的具有出口标准的国产高档苹果都在廉价抛售。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口交易区的进口水果贸易却日益兴旺,客户云集,甚至很多做国产水果内销和出口的老板都纷纷想转行从事水果的进口贸易。通过调查发现,江南市场的进口水果,既有来自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水果,例如美国TOP RED红蛇果、CHELAN FRESH美国樱桃、KINGSBURG的美国加州桃李、SUNKIST美国橙、新西兰ZESPRI黄金奇异果等,也有来自智利、南非、秘鲁、津巴布韦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水果,例如南非COLORS的甜橙、津巴布韦BISHOPSTONE的酸橙、智利的红提和奇异果等,并且基本上保持旺盛的交易发展势头。简言之,按照 H-O理论模型,目前江南市场应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国产水果,尤其是已经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国产高档水果,但事实相反;同时江南市场应该少进口国外水果,或者即使进口了国外水果,在中国国产水果面前也应该没有什么优势,从理论上讲,应该销售缓慢,销量不大,但事实又相反,这是典型的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真实例证。
2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94年,现已发展成为广州市最具规模的果菜批发市场,也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果菜集散地之一,并获得了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全国管理创新十佳市场、全国培育经销商杰出市场、争创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以及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等众多荣誉。
从2002年组建公司起,为响应国家关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制和升级改造政策,江南市场投资近5亿元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现在,市场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蔬菜、水果两个大类近千个品种的果蔬产品,蔬菜交易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水果交易量也从2005年起一直排在全国首位。其中蔬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500多家经销大户。每天的蔬菜成交量达1000万公斤,占广州市蔬菜上市量70%;水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进口水果交易量占全国进口水果的70%左右,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优质水果的销售,成为全国最大的经营国内外高档水果的批发市场,逐步成为粤港澳果菜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地,果菜销售辐射全国各大城市。到2006年市场果蔬总成交额已突破145亿元。
市场内还设有完备的商务办公区、果菜检测中心、大型停车场、冷藏库、制冰车间、银行、酒楼、休闲中心、生活小区、以及电瓶车运输队、装卸队等配套服务设施,还有污水处理站、垃圾压缩站等环保设施和三座容量15030千伏安双回路供电的专用变配电站等。为广大果菜客商提供了一个良好、完善的经营环境。
在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和引进水果经营后,市场的声誉和影响力已远播海内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和政府官员到场参观和考察,如:美国商务代表团、秘鲁经济贸易团、泰国商务代表团、澳大利亚农业考察团、智利、南非等外国客商及国内许多各地同仁到场参观、考察。
3 原因分析
目前经济学界对里昂惕夫之谜有以下四种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2)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4)其它自然资源的差异。笔者对照江南果菜市场进口水果贸易的里昂惕夫之谜,发现以上理论皆适用于解释,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H-O模型中对要素密集型的基本假定是,如果按生产要素价格的某一比率,某一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另一商品高,那么,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下,这一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都比另一商品高。这也就是说,如果在中国的相对工资下,玩具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在美国的相对工资下,玩具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整合),尽管美国的相对工资会比中国的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假定在美国由于资本充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资本便宜而劳动力昂贵,那么美国在玩具生产中可能使用更多的资本而不是劳动,这样,玩具在美国就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了,这是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的一种情况。同样,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进口的水果当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智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水果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中,往往有较多的土地或者资本,而劳动力相对比较缺乏,这样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土地,而不是劳动力。所以,从我们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水果应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国外很可能变成了一种资本密集型或者土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例如,美国KINGSBURG的加州桃李大农场,只有几十人经营,但是农场规模巨大,投入较多的灌溉机械、除草和采摘机械,甚至动用小型雷达和发射火箭来检测和预防冰雹灾害。再例如,智利COPEFRUT的包装厂,从美国采购了先进的流水包装线,成本高昂,虽然劳动力雇佣也比较多,但是相对中国而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水果产业。由此来看,中国大量进口国外水果,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南非、津巴布韦、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暂时不论)的水果,其实不仅仅是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在进口资本密集型或者土地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水果。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农业而言,尤其是水果的生产种植而言,即使在资本和土地异常丰富的国家,也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也就是说对水果生产而言,资本、技术和土地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是有限度的,这是水果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本文所讲的“水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本或者土地、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就国外与中国水果产业相对而言的。
第二,关税和政府的其它贸易壁垒。H-O模型中,贸易被假定为自由的,而在现实当中,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美国)都或多或少的实行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尤其在战后,对美国来说,保护程度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是自由贸易,美国就会进口比现在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可能会消失。这一点对中国水果产业而言就更加明显了,关于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学术理论界已经有很多讨论,此不赘述。对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而言,大量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档国产水果,目前只能少量出口到香港、新加坡、泰国、中东等少量国家和地区,而很难走向国际市场与欧美以及日本等水果同台竞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对中国水果的歧视和故意设置的贸易壁垒。例如,2002年6月,世界橘子罐头第二大出口国西班牙,以我国橘子罐头价格过低,对其橘子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橘农面临失业为理由,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对我国出口的柑橘罐头企业实施特别的保障措施。2003年7月30日,欧盟认定我国柑橘出口的价格过低,并正式对我国柑橘罐头实施为期9个月的“特保”调查,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首次遭遇“特保”调查。虽然后来经过我国柑橘行业的努力,欧盟最终否决了西班牙的提议,但是西班牙政府改为申请一般保障措施,但不排除将来再次提议特殊保障立案的可能性。
第三,技能和人力资本的不同。H-O模型中,生产要素被简单的分为劳动、资本或土地,而没有将这些要素进一步的划分。事实上,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差别的。就劳动而言,同样是一个劳动力,但其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而言,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大量的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要大量的科研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背后,实际上是大量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是美国最充裕的生产要素之一,简言之,就是美国劳动力平均素质要比中国农民高很多,可能同样的水果生产和种植活动,在美国只需要投入较少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的水果的劳动密集型程度,有利于其在国际水果市场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第四,自然资源的差异。里昂惕夫之谜中只计算了贸易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而没有包括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里昂惕夫之谜只是一种幻觉:美国进口的自然资源(例如加拿大的矿石资源)碰巧是资本劳动比率较高的,而出口的自然资源(如中部平原的玉米和小麦等)又碰巧是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从而形成了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假象。当然,就水果产业而言,中国也是一个水果生产的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的大国,从自然资源的差异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江南果菜市场里昂惕夫之谜现象——首先,按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国外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原因;其次,由于中国在北半球,气候物种资源与同纬度的国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与南半球的国家相比,则在水果产季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互补的关系,从而导致在我国水果生产的淡季需大量进口南半球的水果,实际上江南市场的水果进口主体还是南半球反季节水果。例如,在中国春节前后,澳大利亚的芒果、南非的葡萄、智利的樱桃等都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因为在中国的夏秋季节水果品种比较丰富,但是在冬春季节则相对比较缺乏,而同期南半球国家却是水果收获期,这样就造成了水果进口的市场需求。
除了上述四个原因之外,本文通过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实际调查以及结合相关经济管理理论,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对广州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进出口贸易的里昂惕夫之谜现象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1)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尤其在目前,受美国房贷危机、石油涨价、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而中国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良好发展势头,GDP依旧保持7%-9%的发展速度,同时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同时,二十一世纪的三大主题:健康、美丽和财富。关注健康,绿色消费,中国人消费水果的动机和需求也在提高,这些都促进了对国外水果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既有消费需求,又有支付能力,所以中国是一个真正的水果消费的巨大市场,正因为如此,众多国外大的水果生产商、包装商和贸易商都看好中国大陆的机会,纷纷大举进攻。一方面是他们在国内市场消化不完这么多的水果,另一方面,在欧洲、美国等市场的销售还不如在中国市场理想,而且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以及富裕阶层的人数的增加,其购买力是惊人的。
(2)我们在理论上假定的水果消费者是理性的经济人,即他们会根据效益最大化、最高性价比来决策他们的购买行为,但是在实际并非如此,尤其是中国,表现就更突出。通过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调查发现,很多进口水果的采购者,都普遍认为“国外水果的档次高、质量好”“过节送礼,拿着国外水果是有面子的事情”“进口水果都是有钱人在消费的”,其实很多国产水果无论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比国外水果要高,但是由于目前国产水果种植和销售过程中无法统一标准、良莠不齐、价格和品牌混乱,导致国人对国产水果始终有一种不信任、低档次的心理在作祟。如果国人尚且如此,那么在国际市场可能就更明显。非常有意思的是,笔者在香港九龙果菜批发市场也看到同样的现象——新西兰加力果,比较短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是同期智利加力果在香港市场却没有什么销路;同时大量新鲜廉价的南非橙上市,但是香港人宁愿选择已经出于产季尾期的、甚至有较多粗皮皱皮现象的美国SUNKIST加州橙。这是违背经济人假设的,但是在消费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中又是客观存在的。
(3)国外的水果行业协会(如美国加州桃李协会、华盛顿州苹果协会、美国西北樱桃协会等)的组织和推荐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品牌推广。同时国外水果的市场定位不同,主要定位在高端消费者,避开了大量廉价国产水果的干扰,保持高价格和良好的销售速度。同时美国水果的营销体系比较完善,从事水果国际贸易的渠道比较广泛,而且规模优势明显,包装、分拣、打蜡、以及冷藏、运输、销售等都相对比较成熟,在中国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资源密集型的一个表现,可以替代劳动力密集型的劣势。
(4)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同时进口优势增加,许多水果行业的出口商纷纷转向进口水果,试图分一杯羹。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石油涨价等因素影响,许多中国水果进口市场纷纷萎缩,而且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国产水果的出口。其实在人民币升值之前,进口水果也有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只是在人民币升值后,这一势头表现得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
[2]郑新立,潘盛洲,冯海发.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问题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1).
[3]崔新健.国际市场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4]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2006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
[5]理查德•库尔斯 约瑟夫[J].乌尔:农产品市场营销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