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点江海,黑白转乾坤·书法

来源 :今古传奇·武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蔡邕《九势》:“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着,方可谓之书矣。”
  


  挥毫泼墨纸留香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彩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在后来的书法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以篆、隶、草、行、楷为主体的五种书体,书法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译文:
  唐代草书家张旭说:“开始时,我看见公主与挑夫争着过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人称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臣、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至于论到张旭,都没有异议。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
  亦称“佐书”、“八分”。以结体方整、点画排叠、长横短直为基本特征,讲究“蚕头燕尾”和“一波三折”。史载,隶书有秦代程邈初创,汉时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说。
  楷书
  亦称“正书”、“正楷”,由汉代的原始行书参以隶书规模,整齐规范而来。曹魏时期的钟繇被视为新体楷书的奠基者,王羲之再度整饬钟书,形成了萧散简远的魏晋新体楷书。此后,经由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法度严谨的唐楷。唐楷的完善,标志着书法以书体演进的最后终结,进入到以风格流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
  行书
  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大江东去数风流
  


  书法艺术,是主客观统一的,横撇竖直、挑法波势对应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规律。另一方面,书法毕竟不是简单的临摹与复制,而是书法家通过运笔点墨、结构造型,将种种难言的心理体验、审美理想,通过白纸黑字展现在我们读者眼前。我们欣赏每一帖书法,都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碰撞。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仿真复制版)》(P006~007)
  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二十三厘米,横十四点八厘米,四行,二十八字。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风以“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
  


  米芾 《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
  纸本 行草书 纵23.5厘米 横2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丹阳帖》,《书法大辞典》称为《丹阳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换玉笔架书》。
  “丹阳”乃润州古称。秋榖未登,青黄不接,米价必至踊贵,故此帖必作于崇宁二年夏秋之间。
  米芾愿以玉笔架换百斛丹阳米,寥寥二十余字,“如何”二字是商量的口气,有点调皮;“早一报,怨他人先”,则活脱可见其幽默诙谐。从文字看来,已有《世说新语》中晋人名士风度。   此米芾“翰牍九帖”之一,此尺牍的书法风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札作风。米芾名其居为“宝晋斋”,十分仰慕的正是晋人风流。他研习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后半部全从右军《兰亭》中来。但他最为倾心的是“破体”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谓:“子敬天真超越,岂父可比也。”落笔痛快,气势开张,英俊豪迈,更契合于米芾的性格。《丹阳帖》的写法就和献之笔札相近。但是,既经“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笔法,兼之米芾个性强烈,字势愈加跌宕,用笔更形起落,牵丝显露,出锋锐利,真是“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大胆而泼辣,尺素之间亦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与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离。米芾毕竟还是米芾,他能著名书史,开宗立派,不是没有缘由的。
  


  千古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的簪缨世家琅琊王氏,少有才辩,历经宦海浮沉,所以生性旷达不拘形骸,后世也有着“东床坦腹”的佳话。王羲之是书法集大成者,如同江湖中的绝顶高手,能驾轻就熟运用书坛各种书体,并能在楷体、行书、草书三体上确立新的规范,继往开来,功绩卓著。其行书著作《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更是引领千百年风骚,书圣之名,当之无愧。
  旷世全才——苏东坡
  如若说王羲之是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那么苏东坡则是整个文学艺术中的全才。
  苏东坡一生,如同江湖中不世出的人才,诗词、文章、书法、绘画都有颇高造诣,才华横溢而又自矜自节。书法一门中,苏轼依循晋人风度,而又另辟蹊径,成就“苏体”。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黄州寒食诗帖》。
  书法颠士——米芾
  虽然米芾与苏轼同为书法中的“宋四家”,但米芾却没有苏轼那么耀眼的才学。
  不光如此,他个性怪异,举止癫狂,拜石为“兄”,时人称其为“米颠”,名字与周颠相似,但是行为却是不折不扣的江鱼儿。
  相传,米芾对于名家字帖极为珍爱,除了购求、交换之外,还采取用临作充当真迹的方式掉包豪夺,装颠还坑过宋微宗的砚台,有时甚至不惜以死要挟。不过,也许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痴狂才使得米芾在书法一途中有极高的造诣。
  狂僧醉墨——怀素
  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虽说是和尚却与武侠中的大多僧人一样,嗜酒如命,常常“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兴大发之际,常常挥毫泼墨、飞龙转风。
  书法上,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是草书中的极品。
  


  雅趣书坛赏四宝
  中国书法的工具材料由笔、墨、纸、砚构成,统称为“文房四宝”。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作产地和艺人。自从汉代书法艺术全面自觉以来,笔墨纸砚的制作也越来越考究,对于笔墨纸砚的赏玩,也成为历代文人耕读诗书之余的闲情雅趣。每一时期的文房四宝都有所不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吴兴湖笔、歙县徽墨、泾县的宣纸肇庆端砚。
  


  1.湖笔:湖笔又称“湖颖”,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2.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闻名。徽墨制作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3.宣纸:中国传统古典书画用纸,原产于宣城泾县,所以称为“宣纸”。宣纸因为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一般而言,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
  4.端砚:古时便已十分名贵,尤以广东肇庆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笔走黑白书乾坤
  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在武侠作品中十分常见,或许是因为作者附庸文雅的癖好,抑或是对文武双全的憧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书法为武侠世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底蕴。
  走笔如舞剑,武侠中的书法通常与剑法联系在一起。江湖中常说的剑走“偏锋”,其实最早是书法用语,书法上指写毛笔字时笔锋斜出的笔势,用在剑法中却也十分合则。类似的,如藏锋也是书法术语,指书写起笔时不露笔锋,浑厚含蓄而又喷薄待发。三月初七在《临渊·焚舟誓》中就塑造了这么一位隐忍代发、一击致命的杀手——妖刀藏锋。
  


  书法与剑联系倒不是牵强附会,相传唐代公孙大娘舞剑乃一绝,草圣张旭观剑舞后,茅塞顿开,自此书法大进。所以,由此一节后,武林中的剑法与书法在冥冥之中似乎有所相通。断肠崖上,小龙女用剑刻的石碑,短短的几行字,情谊缠绵、难舍难分的况味却跃然碑上,类似的还有乱石谷上的契丹文、活死人墓中林朝英的石刻,虽不知书艺如何,但此中情谊却早已与书法所求无异。
  笔与剑相通,但江湖中也并不是没有笔。
  判官笔就是江湖中比较常见的奇兵之一了,使用者中比较有名气的是《笑傲江湖》中的秃笔翁以及《神雕侠侣》中的朱子柳,这两位与书法的关系就比较直接了,都是将书法名帖融汇到武功路数之中,其中尤以秃笔翁为甚。秃笔翁在判官笔法中融合书法,包括从颜真卿所书诗帖中变化出来的《裴将军诗》,一共二十三字,每字三招至十六招不等;蜀汉大将张飞所书的《八濛山铭》,劲贯中锋,笔致凝重,但锋芒角出,剑拔弩张,大有磊落波磔意态;大书《怀素自叙帖》中的草书,纵横飘忽,流转无方。
  如同书法世界一样,江湖也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只不过,书法家在纸上飞龙走凤,侠客在江湖上朗阔乾坤。一杆湖笔写不尽离愁哀思,一柄宝剑也斩不断爱恨情仇,书法如剑法,白纸也好,江湖也罢,不过都是寄情其中罢了。
其他文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的历史长河,虽然掩埋了无数英雄儿女的痕迹,然而却总有些人物能逆潮而上。在历史的浪潮中,因为其独特的价值,如同大浪淘沙般愈加闪耀。他们的名字,在后人口口相传的传说中,在白纸黑字的书籍中,也在拥有相同文化的记忆中。武侠里,也有这么一批历史人物,或是在武侠世界中重出江湖,弥补现实中的遗憾;或是借尸还魂,情态迥异;亦或是无故“躺枪”,辱沒一世英名……不能一一而论,本
期刊
期刊
2017年12月22日,冬至,是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迎来新的循环的一天,阳气回升,大吉之日。在这一天,新晋成立的武侠世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员和集团领导层共同前往武当金沙坪东河河谷,考察侠世界武侠主题公园场地,并且展开了关于公园建设的头脑风暴。  暖暖的气温一扫冬日阴霾,灿烂的阳光似乎也在回应着我们的期待,这片生机勃勃的原生态河谷,仿佛点亮了我们心中躁动已久的武侠梦!  12月21日 下午14点
期刊
《燃犀》  作者:赵晨光  关键词:武侠、又不是那么传统的武侠;复仇、又不是那么司空见惯的复仇;君子,又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的君子  作品介绍:“白羽盟”盟主宁燃,为一个只见过两面的兄弟报仇,不惜千里追凶,用尽各种手段,一心要杀掉武功比他高出不知多少的密教左使云梦犀。他屡败屡战的复仇计划会成功吗?  读者评论:武侠小说里,报仇的故事看得多了,也就难免有点审美疲劳。杀父之仇、杀师之仇、灭门之仇……但这部
期刊
前情提要  吴土焙营救唐赛儿后,结识谭广,被举荐为尉佐。然而不习惯官场黑暗的吴土焙,告病带领妻儿前往蓬莱附近的海域游览散心,顺便寻访先师所说的宝藏,结果海阔水深一无所获。游览途中,突然遇到风暴,辗转流离之下,吴土焙等人竟卷入海战之中,幸得朝鲜船只所救。吴土焙这才得知,自己竟然到了朝鲜海域……  第十二章 萍末虐风  梧桐淅沥,一夜雨,碧天如洗。何时风浪,能同池波不起。蝉也有怨,声直似凄;蜘蛛结网,
期刊
中央国术馆,全称是“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由张之江先生等创办,建于1927年,地点在南京中央体育场(现南京体育学院)以南。  说起“内功”,大家恐怕都会想起武侠小说中那些玄妙的秘笈,通过修炼它们,人物可以获得各种出神入化的能力。书中的那些“内功”自然是假的,那么在现实中,“内功”到底存不存在,它又是什么样的东西?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说一说现实中武术界的一个著名公案——内外家之争。内外
期刊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文化,不光是作为计时符号,更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与发展逐渐融入到民间信仰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武侠文化同样作为中国文化土壤孕育的奇葩,这两者之间想必能擦出灿烂的火花,为此《今古传奇·武侠》杂志大型“十二生肖征文”活动正式起航了。  三剑客·巳蛇篇  文/明月枯叶  巳蛇作为“十二生
期刊
线索  残阳似血,晚风如泣。  城郭外山腰一棵虬枝盘曲的老树下,孤零零地立起一冢新坟。坟前人垂首不语,深衣皑如初雪,素净的面庞更是苍白得几近透明。  余杭捕头秋水鸣从远处悄然走近,月白长衫衣角随风轻扬。他望着白衣公子微微发红的眼皮良久,方轻轻地开口道:“哥舒,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  哥舒无瑕并未抬头,目光仍沉沉地注视着小小坟冢,终于在镌字的碑面上凝定,声音仿若从深井中传来,压抑而模糊:“从入师
期刊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后所附的这首诗,简简单单几句,就将滕王阁依山傍水、独得天地的气势,讲得苍朴高远。  类似滕王阁这样的古建筑,还有许多,和许多名山大川一样,这些形态各异、取旨不同的建筑,都成为了历来文人骚客的座上宾。应运而生了许多登楼抒志、入阁言趣的不朽篇章。文艺作品增加了建筑厚重的历史感,建筑本身又成为文字最好的注解,它们相
期刊
章一  一张纸,一支笔,纸上横七竖八涂抹着些字迹。  这本是司空见惯的一种场景,只是此刻却也并不寻常,盖因坐在桌前拈笔沉思的不是旁人,乃韩凤亭韩少督是也。  一年之前,这位韩少督西瓜大的字还认不得一担,今天却可以提笔写字,委实是难得至极。而他之所以能如此,全要归结在他的老师,新闻记者卢秋心身上。  自他拜师这一年多以来,发生了许多事情,韩凤亭也由一个纨绔无知的少年变得有所担当。然而韩凤亭并不满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