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中确定了未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八大重点领域,其中第八个就是废旧纺织品。《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机制。开发废旧瓶片物理法、化学法兼备的高效连续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废旧纺织品预处理与分离技术、纤维高值化再利用及制品生产技术。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再生短纤、建筑材料、市政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建材产品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车、家居装潢等领域的再利用水平。到2020年,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总量达到9 00万吨。”
从《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未来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纤维的高值化。
在近期召开的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了“循环经济与纤维产品高值化”专题论坛,会议立足纺织原料的绿色化、功能化革新,分别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生物基来源的绿色纤维生产加工工艺、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全方位描绘纺织化纤产业绿色高附加值产品的生态环境与发展愿景。
危机降临——再生聚酯面临百万吨级原料缺口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在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化纤产量超过了4000万吨,但化纤纺织品的回收率不足8%,而在日本,聚酯瓶片及纺织品回收率为84%,欧洲为49%,美国为29%。”王华平表示,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达100多万吨,但大都通过垃圾掩埋、焚烧,这类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除此之外,据估计目前中国闲旧服装保有量大约为2800万吨。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加速推动纺织品循环发展的迫切性越来越强,而且还得开辟出一条高值化的技术路径。
王华平介绍,中国目前纤维使用比例来说,化学纤维占比超过80%,其中聚酯纤维在化纤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通用纖维品种,产量占比达80%。王华平表示,从聚酯着手解决循环再生问题无疑是一条捷径。
然而,目前我国再生聚酯纤维90%以上的产能以瓶片级废料制备为主,2016年我国再生PET进口总量近250余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近24.7%。但是,2017年7月17日,我国向WTO提出2017年底禁止进口包括PET废碎料及下脚料与废PET饮料瓶(砖)在内的24种固体废弃物。因此,未来再生聚酯将有百万吨级的原料缺口需要填补。
行业窘境——“品质瓶颈”+“成本瓶颈”
对再生聚酯行业来说,百万吨级的原料缺口如何填补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华平从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发展瓶颈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循环再生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分析了原料分类分级梯度回收、再生成分鉴别等关键技术进展,对行业目前及未来的产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王华平表示,聚酯纺织品再生行业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废旧纤维成分复杂、资源化标准化面临较大困难。目前主流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废旧纤维物理法再生降级明显、质量波动大,难以攻克“品质瓶颈”。王华平表示,物理法从瓶片到纤维确实实现了高效再生,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杂质分离困难,粘度差异大,产品批次稳定性差,废纤利用率低,有时还会掺杂瓶片再生,产品难以实现高品质。
而对比物理法,化学法则确实能够保证再生纤维产品的高品质,品质媲美原生。然而王华平表示,化学法目前的代表技术主要是日本帝人DMT法、美国Oxid水解法,这两项技术都存在工艺流程长,成本高,产品性价比低、产业化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对于化学法来说难点在于 “成本瓶颈”。
基于以上进退两难的窘境,王华平指出:“未来行业要着力以废旧聚酯纤维制品为原料,实现从‘纤维’到‘纤维’的再生工艺技术,其中需要特别注意成本与性能兼顾的问题。”
“废”而更“优”——“绿色纤维”企业引领循环再生产业新方向
什么是从“纤维”到“纤维”的再生工艺技术,王华平指出了“物理化学法”和“BHET化学法”的两条新路径。王华平表示,这两种方法对实现废旧聚酯纤维的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物理化学法是根据聚酯微解聚-增粘控制机理和含杂聚酯再生过程作用机理,着力突破水热协同造粒技术、熔体调质调粘关键技术、全色谱调配色关键技术、“以新包旧”复合直纺技术的工艺方法。BHET化学法是根据含杂BHET聚合调控机制和含杂聚酯非均相醇解控制,着力突破高效非均相醇解技术、含杂BHET母液聚合技术、BHET直接再生聚合纺丝技术、粉体在线添加差别化直纺技术的工艺方法。应该说,未来这两种方法将是再生聚酯纤维领域的主流,实现了“废而更优”。
王华平表示,这两种技术通过资源全量综合利用,过程强化均质以及小分子尺度实现了品质稳定、性能功能双向可控以及从“纤维”到“纤维”的目的,实现了行业资源、环保与经济的统一。
而必须重点指出的是,在获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认证的企业中,有三家企业正是使用了以上两种生产工艺,无疑是该领域的姣姣者,他们就是——宁波大发、优彩环保以及浙江绿宇。
宁波大发和优彩环保的技术是物理化学法再生,并且经院士专家鉴定为工艺技术国际领先、总体技术国际先进。其中,宁波大发已建成废旧聚酯废纤制品物理化学法再生产能45万吨/年;优彩环保资源科技已建成低熔点/再生聚酯复合直纺产能7.5万吨/年,产能产量全球最大,适应性强。
浙江绿宇的技术是BHET化学法再生,经院士专家鉴定:总体技术国际先进。目前,浙江绿宇建成了BHET化学法聚酯再生生产线10万吨/年,经济高效且产能全球最大。
王华平介绍,目前这两种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再生聚酯纤维经SGS、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产品性能稳定,品质优良,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内饰、土工、服装、家纺、鞋材等领域。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引导绿色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王华平指出行业未来要基于“需除则除,能用则用”,进一步深入开发,进一步提升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再生制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再生产品的功能及附加值,拓展应用领域。
《指导意见》中确定了未来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八大重点领域,其中第八个就是废旧纺织品。《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机制。开发废旧瓶片物理法、化学法兼备的高效连续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废旧纺织品预处理与分离技术、纤维高值化再利用及制品生产技术。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再生短纤、建筑材料、市政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建材产品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土工建筑、建材、汽车、家居装潢等领域的再利用水平。到2020年,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总量达到9 00万吨。”
从《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未来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纤维的高值化。
在近期召开的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了“循环经济与纤维产品高值化”专题论坛,会议立足纺织原料的绿色化、功能化革新,分别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生物基来源的绿色纤维生产加工工艺、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全方位描绘纺织化纤产业绿色高附加值产品的生态环境与发展愿景。
危机降临——再生聚酯面临百万吨级原料缺口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在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化纤产量超过了4000万吨,但化纤纺织品的回收率不足8%,而在日本,聚酯瓶片及纺织品回收率为84%,欧洲为49%,美国为29%。”王华平表示,每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达100多万吨,但大都通过垃圾掩埋、焚烧,这类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除此之外,据估计目前中国闲旧服装保有量大约为2800万吨。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加速推动纺织品循环发展的迫切性越来越强,而且还得开辟出一条高值化的技术路径。
王华平介绍,中国目前纤维使用比例来说,化学纤维占比超过80%,其中聚酯纤维在化纤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通用纖维品种,产量占比达80%。王华平表示,从聚酯着手解决循环再生问题无疑是一条捷径。
然而,目前我国再生聚酯纤维90%以上的产能以瓶片级废料制备为主,2016年我国再生PET进口总量近250余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近24.7%。但是,2017年7月17日,我国向WTO提出2017年底禁止进口包括PET废碎料及下脚料与废PET饮料瓶(砖)在内的24种固体废弃物。因此,未来再生聚酯将有百万吨级的原料缺口需要填补。
行业窘境——“品质瓶颈”+“成本瓶颈”
对再生聚酯行业来说,百万吨级的原料缺口如何填补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华平从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发展瓶颈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循环再生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分析了原料分类分级梯度回收、再生成分鉴别等关键技术进展,对行业目前及未来的产业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王华平表示,聚酯纺织品再生行业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废旧纤维成分复杂、资源化标准化面临较大困难。目前主流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均存在一定问题。废旧纤维物理法再生降级明显、质量波动大,难以攻克“品质瓶颈”。王华平表示,物理法从瓶片到纤维确实实现了高效再生,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杂质分离困难,粘度差异大,产品批次稳定性差,废纤利用率低,有时还会掺杂瓶片再生,产品难以实现高品质。
而对比物理法,化学法则确实能够保证再生纤维产品的高品质,品质媲美原生。然而王华平表示,化学法目前的代表技术主要是日本帝人DMT法、美国Oxid水解法,这两项技术都存在工艺流程长,成本高,产品性价比低、产业化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对于化学法来说难点在于 “成本瓶颈”。
基于以上进退两难的窘境,王华平指出:“未来行业要着力以废旧聚酯纤维制品为原料,实现从‘纤维’到‘纤维’的再生工艺技术,其中需要特别注意成本与性能兼顾的问题。”
“废”而更“优”——“绿色纤维”企业引领循环再生产业新方向
什么是从“纤维”到“纤维”的再生工艺技术,王华平指出了“物理化学法”和“BHET化学法”的两条新路径。王华平表示,这两种方法对实现废旧聚酯纤维的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物理化学法是根据聚酯微解聚-增粘控制机理和含杂聚酯再生过程作用机理,着力突破水热协同造粒技术、熔体调质调粘关键技术、全色谱调配色关键技术、“以新包旧”复合直纺技术的工艺方法。BHET化学法是根据含杂BHET聚合调控机制和含杂聚酯非均相醇解控制,着力突破高效非均相醇解技术、含杂BHET母液聚合技术、BHET直接再生聚合纺丝技术、粉体在线添加差别化直纺技术的工艺方法。应该说,未来这两种方法将是再生聚酯纤维领域的主流,实现了“废而更优”。
王华平表示,这两种技术通过资源全量综合利用,过程强化均质以及小分子尺度实现了品质稳定、性能功能双向可控以及从“纤维”到“纤维”的目的,实现了行业资源、环保与经济的统一。
而必须重点指出的是,在获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认证的企业中,有三家企业正是使用了以上两种生产工艺,无疑是该领域的姣姣者,他们就是——宁波大发、优彩环保以及浙江绿宇。
宁波大发和优彩环保的技术是物理化学法再生,并且经院士专家鉴定为工艺技术国际领先、总体技术国际先进。其中,宁波大发已建成废旧聚酯废纤制品物理化学法再生产能45万吨/年;优彩环保资源科技已建成低熔点/再生聚酯复合直纺产能7.5万吨/年,产能产量全球最大,适应性强。
浙江绿宇的技术是BHET化学法再生,经院士专家鉴定:总体技术国际先进。目前,浙江绿宇建成了BHET化学法聚酯再生生产线10万吨/年,经济高效且产能全球最大。
王华平介绍,目前这两种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再生聚酯纤维经SGS、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产品性能稳定,品质优良,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内饰、土工、服装、家纺、鞋材等领域。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增长、引导绿色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王华平指出行业未来要基于“需除则除,能用则用”,进一步深入开发,进一步提升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再生制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再生产品的功能及附加值,拓展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