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的五百种味道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我去了趟那拉提。从北京先飞乌鲁木齐,至乌鲁木齐,再飞40分钟,抵达目的地。
  天尽头,雪山的轮廓,像神仙的指甲在蓝的幕布上随意划过的印,而云浮在上面,大朵大朵如棉花糖。我这么想了,唇齿间便真的有棉花糖那甜的滋味显现。一路向东,云更大朵、洁白、松软,甜的滋味也更浓。

  车在路上行,两边车窗外均是一望无垠的草原。那情境,像人类与自然商量出一条路,让草和草让步,允许我们进入。但,世界仍是它们的,是草的,是与草更熟悉的生物的。
  棕褐色皮肤的牛会卧在某个路口,无视我们的存在,任我们呼喊,按喇叭,它自安如泰山。什么时候离开,全看它心情。而马总以动的姿态出现,几十匹、上百匹,成群结队,在山间、草原驰骋而过。
  它们有些是野马,有些不是。后来,我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骑上一匹汗血宝马,纵横驰骋。烈日下,我的汗水自发梢流至唇角,咸的。速度越来越快,風擦过耳边,那种铆足劲往前冲,马上就要自由,此刻正在释放的感觉,充斥着荷尔蒙的滋味。想象中,那也是咸的。
  在那拉提,你常常分不清时间——日落可能在晚上10点,而第二天早上5点多,太阳又升起来了。你还常常分不清是醒还是醉——环境使然,太多人给你敬酒,你也会回敬,最后不醉不归,醉也不归。杯中酒是辣的,耳边回荡的歌声也是火辣辣的。
  在那拉提,我曾走过七座山,趟过七条湍急的河。我曾脱下鞋袜站在巩乃斯河里,脚面被清冽的水冲击着,脚趾蹭着卵石,一开始小心翼翼,渐渐就放心前行。那一刻,我竟想起第一次喝马奶子时,一开始只是浅尝,渐渐就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喝起来,那味道清凉咸酸,让人陶醉。
  在那拉提的最后一天,我们遇见一位搭车客。他是南方来的援疆干部,已经是第二次进疆了。他说:“你们知道吗?像我这样的汉子,会在离开那拉提的日子,梦到草原,会哭醒。”我们的导游、陪同人员,都是援疆人的后代,他们和搭车客谈笑甚欢。
  车路过西汉和亲公主解忧的雕像时,本地人笑:“看,那是我们古乌孙国的皇后。”外地人笑:“看,那是第一代援疆人。”
  路过一株胡杨树时,我们专门下车去看。据说它已死了千年,但依然不朽,枝桠仍笔直地伸向天空。其实,我早在作家张者的小说《老风口》中就见过它,它象征着一代代奔赴这里、扎根这里、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这里的异乡人。
  他们吃过很多苦:故土难离的苦、白手起家的苦、漂泊的苦、思念的苦。客舍似家家似寄,在异乡怀念故乡,又在故乡怀念异乡,更是苦。
  好在越来越多的异乡人,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异乡,无论停驻的,还是一再回首的,让这些苦中又多了些甜。离开的前夜,我嚼着一张藏着玫瑰花馅儿的馕,思索良久。
  在那拉提流连十天,我终于返回了北京,当天晚上,我也梦到了草原。醒来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那个搭车客为什么哭了。
  梦里,我被无数味道包围。云朵,遥不可及的甜;奔跑的马,驮着流汗的我,咸;阳光辣,白酒辣,激昂的歌声辣;马奶子刷新我对酸的认识,像巩乃斯河水浸过的卵石,不可描述,不能复制。我还梦见辽阔土地上,心心念念留下的、流连的、思念着的、各有愁滋味的、相似的你我。
  这一切组成了我遇见的那拉提,思念着的那拉提,起码有五百种滋味。
其他文献
在不同时期,这里都闪动着一群特殊“战士”的身影——农村工作队.他们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教育发动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改变家园、改变命运.rn为了农民“翻身”——
期刊
1940年2月23日,日軍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此时,他病饿交加,但仍手持双枪奋起应战。《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中记载了当时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和杨靖宇的对话。  “君是杨司令否?”  “我就是杨靖宇。”  “我们是通化警察队,你想要逃脱是不可能了。何必急着去死呢?归顺我们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们所愿。我的很多部下都牺牲了,如今只剩我一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
期刊
1955年9月,錢学森在回国途中,被一位记者提问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回答:“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还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呢!”  后来,钱学森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心底蕴藏多年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生前回忆道:“一天晚上(1958年初春),钱学森同志到我家里,谈到他在美国20年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做准备,准备将来为祖国做点事情,所以一美元的保险也
期刊
1948年8月的一天,一对夫妇正要走进长沙南门口吴家坪5号时,一位妇女从屋中走出使了一个眼色,夫妻俩立即转身离开.等特务追出来,已无人影.rn这是萧伟的姐姐家,也是中共湖南省
期刊
作家余华的小說《文城》刚一面市,便引起一片欢呼声,评论家激动地称《文城》证明了余华依然是中国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在一片叫好声里,我怀着期待,一口气读完。但,从第一章起,不仅没有收获期待中的惊喜,反而不时有硌牙之感。  看到后半部分,阅读的热情已消耗得差不多了,评论中所说“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我的确未感受到。在我看来,《文城》不如《活着》,《活着》里至少有众生
期刊
丝瓜、茄子、萝卜、豆角,从来牵不住我的脚步。逛菜市场,我专门买家里不种的菜。卷心菜,我也不买。估计它和青菜的味道差不多。  一日,邻居送来一个卷心菜,母亲做了一道腊肉炒卷心菜,和青菜的口感完全不同。我当即百度了一下:卷心菜,也叫包菜,十字花科,属甘蓝类,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素有抗癌卫士之称。于是,我将筷子伸得长长的,说:“这个菜营养好,也好吃。”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微微地笑着。  次
期刊
专栏作家,高中语文教师,书评人,文章见于《文艺报》《文学报》《福建文学》《北方文学》等,曾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泉州青年“五四”奖章。  相较于旧书来讲,新书是多数人的必然选择。  然而,卡夫卡却说:“你用这些蜉蝣动物来跟自己过不去。这些时髦书籍大多数不过是‘今天’的不稳定情绪的反映而已。这很快就会泯灭的。你应该多读旧书,古典作家的,歌德的。旧作品把它们最内在的价值引向外部,即持久性。”古典的旧书对
期刊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会面,会面时的翻译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张太雷。张太雷是天津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曾就读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他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维经斯基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就职,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  1921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在
期刊
我们村子很小,師资非常紧缺,于是就和相距一公里路的邻村一起联合办学。我们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了邻村的小学读书。从那时开始,我们有了晚自习。  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通电,点灯用的煤油都是凭票供应。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把空墨水瓶反复地刷洗干净,捡两个铁皮的酒瓶盖,用钉子砸出圆形的孔,把旧棉花搓成的灯芯穿过去,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盖好酒瓶盖,就是一盏煤油灯了。小小的煤油
期刊
“游山张家界,玩水东江湖。”  东江湖似乎是被天使吻过的福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湖面的碧波万顷,也可以感受猴古山瀑布的飞流壮阔,可以体验东江漂流的惊险刺激,也可以领略雾漫小东江的朦胧仙境。无论何时踏上这方土地,人们都会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每年4月到10月,旭日东升的清晨,或是夕阳西下的黄昏,12公里长的小东江都会被茫茫白雾所笼罩。远远观之,四周群山若隐若现,山间湖水氤氲生辉,仿佛打开了一卷栩栩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