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复习,还可以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教科书和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结合起来。
【关键词】阅读;教科书;生物学
阅读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把阅读看得这么重要?这是由于现代生物学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生物学最为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最短,而生物学知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又是应用最广,最多的,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的任务就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又要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自学水平。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
良好的自学阅读能力是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的最佳手段。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课前预习,课内学习和课后复习,还可以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教科书和课外阅读参考书结合起来。
教师需要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确定适宜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考虑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形式和数量,选用一定的阅读方式,尽力做到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下面谈谈生物教科书的阅读方法。
1 课前预习
1.1 教师提出细化的阅读提纲。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重难点的要求,编写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启动学生思维。结合预习提纲预习,使学生能抓住重点阅读,而且每次读有所得,增加预习兴趣。
1.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时,在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
2 课内阅读
教师在课内结合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以收获知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掌握本节教材的知识要点。2.了解本节教材内容与前面已经学习章节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3.找出自己通过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作记录,作为听课特别注意之处。
主要的阅读方法
2.1 强调阅读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双基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互相讨论交流,以求深入理解。课内阅读的内容要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更要防止总是整段阅读,整段划书的做法。
2.2 选择阅读的时机。
课堂上既可以在教师讲授某一问题后指导阅读教材,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在一节课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并质疑。
2.3 注重阅读理解指导。
课内阅读指导不要泛泛地把教材读一遍,而是要突出怎样理解和掌握某一部分教材内容的实质或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理解。如指导阅读“两栖动物”概念时,教师要强调两栖动物受精脱离不了水的限制,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把乌龟看作是水陆两栖的两栖动物。
2.4 强调不动笔不看书。
指导学生精读时动笔作笔记,作记录,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有利益提高阅读效果。即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如课文中重要的内容用直线表示,更重要的内容一般用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双线表示,中心词和关键词用小圆圈和小三角形表示,重点段落用括号标出或在其后侧加一条竖线等。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增:对于书上的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红细胞两面凹的原因,教材上没有解释,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如血液循环中脂肪分解终产物的运输,此节教材没讲,但在消化系统中营养成分的吸收部分讲到脂肪的分解产物被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可把它批注在旁。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
2.5 易混淆的内容对比阅读。
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认识深化的,通过对比更容易区别和掌握实质。如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比阅读以利益掌握和记忆,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生花和单性花等。
2.6 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教师把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阅读,从而使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
2.7 指导学生识图。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系统:知识系统,插图系统和练习系统。学生往往忽视插图与文字的结合。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图,尤其注意把看图与阅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课文。除了学生第一次接触坐标图,生态图,生理功能图等新图式,应指导如何看图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例如: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回答问题,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解题,结合相应的插图进行系统的讲授,对照插图进行显微镜观察,对照插图去鉴别学过的植物和动物,利用图标进行栽培和实验的技术指导,应用插图考察知识。要求学生模仿插图绘制生物图及填插图等形式练习,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3 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知识,归纳整理已学知识。
3.1 阅读生物学概念。
初中生物学习中,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涉及到新的生物学概念,由众多生物学概念构成了生物学知识系统,阅读时注意对比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 ,找出不同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例如应激性与适应性,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3.2 阅读重点难点。
无论是课堂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都是比较集中,一般利用精读来完成, 注意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关键的字,词,句,提高学习效率。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出重点,难点的主要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应用原理,方法解题答题,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并使知识得以升华和迁移。
3.3 阅读课本中的“课外阅读”。
课本中选择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认识学好生物学的意义,渗透人文精神。3.4 引导学生对各种媒体上传播的有关生物学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把收集的信息与同学老师交流,资源共享,这也有助于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5 作阅读笔记。
通过阅读把知识融会贯通,化繁为简的同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形成体系,把所知识编织成知识网,做好阅读笔记,使知识的信息量少而精,突出重点,把书读博。
阅读笔记主要整理归纳成:(1)提纲式(2)线条式(3)括号式(4)图注式(5)表格式(6)流程式等,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本质规律,易于理解,利于记忆。
要达到课后阅读的最终目标,把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贵在长期坚持阅读。
总之,学习生物学,首先要掌握阅读教科书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思考和小结,不断提高获取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可以学得更活泼,更积极,更主动,而且还可以迅速的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更好的驾驭知识,培养独创精神。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则功莫大焉。
【关键词】阅读;教科书;生物学
阅读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把阅读看得这么重要?这是由于现代生物学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生物学最为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最短,而生物学知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又是应用最广,最多的,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教学的任务就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又要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自学水平。
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学生能够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前提和保证。
良好的自学阅读能力是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的最佳手段。学生可以借助阅读进行课前预习,课内学习和课后复习,还可以把阅读和观察结合起来,把课内阅读教科书和课外阅读参考书结合起来。
教师需要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确定适宜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考虑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形式和数量,选用一定的阅读方式,尽力做到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下面谈谈生物教科书的阅读方法。
1 课前预习
1.1 教师提出细化的阅读提纲。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重难点的要求,编写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启动学生思维。结合预习提纲预习,使学生能抓住重点阅读,而且每次读有所得,增加预习兴趣。
1.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范围阅读教材,其目的在于达到听课时的预习性心理状态,打好定向注意的基础。带着问题阅读时,在力所能及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可以记些笔记,主要是阅读教材时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教师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
2 课内阅读
教师在课内结合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以收获知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掌握本节教材的知识要点。2.了解本节教材内容与前面已经学习章节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3.找出自己通过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作记录,作为听课特别注意之处。
主要的阅读方法
2.1 强调阅读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双基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互相讨论交流,以求深入理解。课内阅读的内容要少而精,避免面面俱到,更要防止总是整段阅读,整段划书的做法。
2.2 选择阅读的时机。
课堂上既可以在教师讲授某一问题后指导阅读教材,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在一节课讲授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并质疑。
2.3 注重阅读理解指导。
课内阅读指导不要泛泛地把教材读一遍,而是要突出怎样理解和掌握某一部分教材内容的实质或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理解。如指导阅读“两栖动物”概念时,教师要强调两栖动物受精脱离不了水的限制,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把乌龟看作是水陆两栖的两栖动物。
2.4 强调不动笔不看书。
指导学生精读时动笔作笔记,作记录,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有利益提高阅读效果。即指导学生做好“标、增、注”. 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如课文中重要的内容用直线表示,更重要的内容一般用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双线表示,中心词和关键词用小圆圈和小三角形表示,重点段落用括号标出或在其后侧加一条竖线等。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增:对于书上的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红细胞两面凹的原因,教材上没有解释,学生可把它增补在书本上。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如血液循环中脂肪分解终产物的运输,此节教材没讲,但在消化系统中营养成分的吸收部分讲到脂肪的分解产物被毛细淋巴管吸收进入淋巴循环,可把它批注在旁。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
2.5 易混淆的内容对比阅读。
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认识深化的,通过对比更容易区别和掌握实质。如有些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对比阅读以利益掌握和记忆,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单生花和单性花等。
2.6 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
教师把不同章节中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让学生阅读,从而使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
2.7 指导学生识图。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系统:知识系统,插图系统和练习系统。学生往往忽视插图与文字的结合。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识图,尤其注意把看图与阅读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课文。除了学生第一次接触坐标图,生态图,生理功能图等新图式,应指导如何看图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插图。例如: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回答问题,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解题,结合相应的插图进行系统的讲授,对照插图进行显微镜观察,对照插图去鉴别学过的植物和动物,利用图标进行栽培和实验的技术指导,应用插图考察知识。要求学生模仿插图绘制生物图及填插图等形式练习,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3 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知识,归纳整理已学知识。
3.1 阅读生物学概念。
初中生物学习中,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涉及到新的生物学概念,由众多生物学概念构成了生物学知识系统,阅读时注意对比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 ,找出不同概念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例如应激性与适应性,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3.2 阅读重点难点。
无论是课堂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都是比较集中,一般利用精读来完成, 注意前后章节知识的联系,深入理解关键的字,词,句,提高学习效率。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出重点,难点的主要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应用原理,方法解题答题,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并使知识得以升华和迁移。
3.3 阅读课本中的“课外阅读”。
课本中选择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认识学好生物学的意义,渗透人文精神。3.4 引导学生对各种媒体上传播的有关生物学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把收集的信息与同学老师交流,资源共享,这也有助于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5 作阅读笔记。
通过阅读把知识融会贯通,化繁为简的同时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形成体系,把所知识编织成知识网,做好阅读笔记,使知识的信息量少而精,突出重点,把书读博。
阅读笔记主要整理归纳成:(1)提纲式(2)线条式(3)括号式(4)图注式(5)表格式(6)流程式等,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本质规律,易于理解,利于记忆。
要达到课后阅读的最终目标,把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贵在长期坚持阅读。
总之,学习生物学,首先要掌握阅读教科书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思考和小结,不断提高获取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可以学得更活泼,更积极,更主动,而且还可以迅速的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更好的驾驭知识,培养独创精神。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则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