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家族 给领导人当裁缝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江家从江良通远走日本横滨学艺开始,到江继明这一代,已经是红帮手艺的第六代传人。这个家族断断续续的历史中隐现着红帮一百多年的发展。他们是最早与外国人打交道那批人,最先走出国门,能说英语,会缝制西服。辛亥革命后,他们缝制了第一件中山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帮亲身参与了上海这个远东第一大都市的繁华与摩登。1956年,毛泽东身着红帮裁缝缝制的“毛式中山装”亮相“八大”。因职业特性,红帮裁缝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许多关键时刻。
  
  红帮扎根上海:从走街串巷到在南京路开店
  
  江良通是在19世纪的后期告别家乡,远走日本学习手艺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这个年轻人如何下定决心远走他乡,而从鸦片战争之后,宁波人就开始往外走了。最初是涌入一水之隔的上海。清末,宁波有40万人在上海,他们是洋行最早雇佣的中国买办,也是这座新兴城市的小业主、手工业者、苦力。在上海,他们经常因为硬邦邦的宁波话被嘲笑,再加上独特的口味——爱吃臭冬瓜、臭咸鱼,成为上海一个极具标志性的群体。在大变革的时代,吃苦耐劳、精明利落的秉性让宁波人在上海迅速站稳脚跟,形成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宁波帮”。
  “红帮”便是“宁波帮”在服装行业的代名词。近代,宁波人称碧眼红发的外国人为“红毛人”,专为外国人做西服的宁波籍裁缝中,奉化人最多,上海话“奉”与“红”同韵,于是他们被称为“红帮裁缝”。他们是中国最早制作西服的一个社会群体,也创造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一个服装流派。
  经过几年的学徒生涯,江良通离开横滨,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的江良通与他的同乡一样,身上背着包袱,手里拿着剪刀、尺子,走街串巷兜生意。他主要在虹口码头一带活动,这里是外国人最早进入上海的地方,当时穿西服的主要是“红毛”、洋行买办和留学生。宁波裁缝在走街串巷地改衣、修补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西服的构造、裁剪方法和缝制的手艺。他们开始是在路口摆个小摊,后来慢慢几个人合伙开裁缝铺,之后才有了装修考究的西服店。
  1896年,经过多年努力,江良通终于在北四川路8号开设了上海第一家具有规模的和昌洋服店。北四川路在之后的几十年一直是上海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三四十年代,《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以北四川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北四川路主要集中了中档的“五工师傅”,做一套西服需花费5个小时。而南京路上一般是“七工师傅”,做一套西服要7个小时。南京路上最考究的培罗蒙西服店,缝制一件西服经过面料熨烫、复衬熨烫,辅料经过热缩、冷缩使衬头不会走样,光是一件西服上装就需要花费印个小时。店内360度的试样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代红帮裁缝多数是从乡村到城市讨生活的农民,只上过私塾或小学。第二代则普遍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江良通的儿子江辅臣毕业于圣芳济学院,这所由法国天主教帕修神父创办的教会学校,收费昂贵,校友中有宋子文等人。该校十分重视外语教育,除了英语和法语之外,还开设拉丁语课程。语言后来成为江辅臣经营西服行业的优势所在。江辅臣接手父亲的生意后,因为与英国总督交往密切,接下了英租界工部局的职业装业务。之后,江辅臣成为上海市西服同业公会的8位执委之一。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迅速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ArtDeco风格的建筑与纽约、巴黎同步在上海出现,在上海还能看到与好莱坞同步的首轮电影。1930年,上海的外国侨民有58607人。一个摩登、富裕阶层的存在,是宁波红帮在上海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到1939年,上海的西服店增至147家。根据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披术学院的教师、红帮研究学者刘云华的考证,到二三十年代,上海红帮的西服制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迅速超越横滨。上海的红帮裁缝通过直接订阅欧美时尚杂志来了解服装的流行趋势,荣昌祥甚至在英国设有专门的设计部。
  
  红帮裁缝的学徒生涯:生死由命,偷师才可学艺
  
  1947年,江良通的孙子13岁的江继明坐了14个小时的夜航船来到上海。他的外婆带若他来到舅舅袁仁康讨生活的培罗蒙西服店。舅舅是他的保人,舅舅跟老板订立一份保单,保证江继明在这里认真学艺,且生死由命。江继明在这里度过4年的学徒工生涯。本来学徒只做3年,但是师傅嫌他个头小,硬是将3年变成了4年。在虹口的这间西服店,江继明要包揽师傅家的家务,看管孩子。生活艰辛,但江继明说,那时候只是想在这个有自来水、有轨电车的大城市待下去。
  旧式的师徒关系中,师傅传授手艺时都会留一手,怕将来徒弟本事大了,出去自立门户,抢自己生意。所以,徒弟学艺要“偷师”。江继明为学手艺吃过很多苦。为了学习如何缝制西服口袋,曾经半夜偷偷拆过师傅做好的衣服,被发现后遭暴打。
  如今回忆起来,78岁的江继明感慨良多,因为学得不易,便格外珍惜,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品、手艺都很过硬。他指着一张旧照片说,那是学徒第二年的端午节,跟师兄弟一起去照相馆拍的,照片中的江继明个头最小,十四五岁的样子,却收拾得最规整。他说,身上的衬衫、西裤都是自己做的。照片上的师兄和师弟后来没坚持下来,中途出走了。
  
  红帮与四套著名的中山装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江继明在赶制一套9米长的巨型中山装,为此,78岁的他已经忙碌数月。他说赶制这套中山装也是续接红帮传统。第一套中山装就是由红帮裁缝缝制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经在上海南京路的荣昌祥做过衣服,感觉十分满意。后来他便送来一件日本陆军士官服,要求将其改成中国传统服装的款式。孙中山认为:“西服虽好,不适合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式场合会见外宾有损国体,传统服式,形式陈旧,又与封建体制不易区别。”
  荣昌祥老板王才运吸收日本陆军士官服外形,改十粒纽扣为七粒纽扣,前胸贴袋缩小,前腹贴袋变大。孙中山又提出修改意见,将七粒纽扣改成五粒纽扣,意为“五权宪法”,胸前两贴袋的袋盖改为倒山形的笔架式,意为革命需要笔杆子,并正式定名为“中山装”。民国时,军政要员一直是红帮裁缝的重要客户。南京路上培罗蒙西服店的大徒弟戴祖贻便经常往返沪宁线,为汪精卫、何应钦、张群等人定制服装。
  1956年秋,北京方面开始从上海抽调红帮裁缝进京筹建“红都服装店”,为中央首长和驻外使节服务。先后两批,一共有208个红帮裁缝进京,江继明的舅舅袁仁康也在其中。江继明说,后来,舅舅也劝过他去北京,但是想到家人、亲友都在宁波,最终江继明还是从上海回到宁波老家。
  50年代进京的这批红帮裁缝因为近距离接触中央首长,需要学习保密守则,以免暴露领导人的“隐私”,都略有几分神秘色彩。关于他们技艺的传说,像如何通过目测为中央首长量体裁衣,都成为传奇。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穿着由王庭淼和红帮传人田阿桐师傅缝制的中山装亮相,这也是“毛式中山装”的首次亮相。为适应毛泽东的体形,中山装的小领改成了新型尖领,领口增开到46厘米;上衣前阔及后背加宽,后面比前片长。毛泽东穿着这件银灰色“毛式中山装”拍的标准像直到现在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据说,毛泽东爱穿灰色,最讨厌黑色。
  1983年之前,位于东交民巷的红都服装店是不对外营业的,光顾这里的顾客都手持部级以上介绍信。1993年红都服装店更名为红都时装集团公司。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国家主席胡锦涛阅兵时穿着的中山装,便是“紅都”制作的。
其他文献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调查局”计划于今年8月16日裁撤四个站,分别为台北市调查处的“社文站”、“财经站”,以及高雄市调查处的“社文站”、“党政站”。“社文站”的全名是“社会文教站”,主要负责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各大专院校、大学附设医院的情报搜集工作,也兼任媒体联络工作。随着高雄和台北两地负责情报搜集的“社会文教站”的裁撤,曾经遍布台湾校园的“社文站”由此走入历史。    “中统局”的分支   
期刊
一位新闻专业人士评价郎先生在这个专访中的表现说:1、只让对方想说自己要说的话。2、引导痕迹太重。3、没有追问,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并且评论说,“不过终于看明白了,为何要做这个节目,就是要引导郭美美澄清,帮王军、红十字会澄清,那是王军自己的钱。”笔者查看了一个转发这段采访的帖子,后面2300多条评论,基本倾向这样的看法。  新闻采访多少算一个专业,至少有一些规范。郎咸平教授在采访中坚持的这三点,
期刊
12年后,当他以一个囚犯的身份成为重要新闻的时候,厦门足球已不知去向,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同忆那个年代,好像如果他再坚持两年,就可以拯救中国足球似的。    赖昌星回来了,中国足球圈有关厦门远华的记忆又回来了!尽管从1997年底收购佛山佛斯弟到1999年“跑路”,赖昌星进入足球圈只有短短的580天,但是这580天里有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虽然动用的都是走私的黑金,但他對足球的痴迷和奢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期刊
看惯了庙中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膜拜,从未见和尚开博客,八种语言织“围脖”;昕惯了佛经唱颂,阿弥陀佛,从未闻佛堂学四书,禅房品诗词,庙里上大学。  寺聚高僧并非怪事,怪的是尘世浮华惹人倦,功名利禄皆可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大学教授云集龙泉,人送绰号“北大清华分校”。  世人眼中的高人在京郊这个山脚下,念佛祖的经,学圣人的书,喝山间的泉,吃自种的菜,做普惠众生的事,龙泉寺的声名不胫而走,这座曾经
期刊
此刻,令天使投资人薛蛮子遗憾的,“是年轻时没有多陪陪父母,婚后,陪老婆孩子的时间也极少”。当然,这种感慨源于一种突然的、猝不及防的变故——5月20日,他被诊断出得了直肠癌。  对待生死,他说自己已释然。“我1到13岁是一个共产党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文化革命后插队2年,回来之后在故宫上班,那期间认识了很多大儒。考研究生时,一不小心搞了个全国第一名,而后一鼓作气,冲到美国去。回来还搞了个上市公司,一不小
期刊
有观点认为,中国有号称“外储第一”华而不实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实源于普罗大众血汗的喂养。我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近日外管局在其官网发文,否认了外储是百姓“血汗钱”的说法。    外汇储备钱从何来    外汇储备,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比如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可自由兑换的国外货
期刊
还在用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遣词造句?那么恭喜你,你OUT了。  最近,一种被称为“海底捞体”(海底捞,一家成立于1994年,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的营销“病毒”正在网络上悄悄蔓延。    快跑吧地球人,海底撈来啦!    所谓“海底捞体”,其基本模版是:某天我在某海底捞吃火锅,席间我无意间说了一句……(包括但不限于愿望,情绪,抱怨,看法),在我结账时……
期刊
7月12日,站在河南镇平法院被告席上的葛宏,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检察机关指控他涉嫌三项罪名,第一个就是“受贿”。这个“受贿”行为与众不同——南阳市13个县区中有11个宣传口负责人,向其“行贿买头条”。  卷宗显示,向葛宏“行贿”的这11个区县宣传口人数,多达31个。与谋私利不同,这些人拿着公款,送钱给葛宏,希望在《南阳日报》发个头版头条。10年间,这样的事情共发生84次,涉案金额12.1万元。  
期刊
郎威平:7月31日,红十字推出捐赠信息平台,得到了我们社会大众的广大的关注以及质疑,那么这件事情起因呢,是来源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在微博上面曾经自称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微博里面她也提到很多从红十字会里面拿到什么钱,什么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激起了网民的广泛质疑,从而也使得红十字会成为事件的焦点。至此之后,这位女孩叫做郭美美,好像从人间蒸发一样,既没接受任何媒体的专访,也没出来做任何的表
期刊
日本籍单亲妈妈佐藤爱,因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而成为网络红人。她在台上曾说“不让未来老公做一切家务”。这句话以及她在《非诚勿扰》舞台上表现出来的真诚与执着,使佐藤爱成了很多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妻子。佐藤爱算是《非诚勿扰》舞台上站得较久的一位女嘉宾,经过20期的选择,最终在平安夜播出的那一期牵手杨飞。  专为佐藤爱而来的杨飞一出场便赢得了全场24盏灯,现场杨飞对佐藤爱告白道:“你善良、孝顺、独立,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