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幼儿教学模式也正向着不断丰富、多样化的角度发展。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创新,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并提高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而这一教学模式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以及遵守规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完善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规则意识;树立
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区域活动之中,它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其更好的适应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规则意识,而在幼儿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用到的便是区域活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教师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
一、 给予明确要求,让幼儿了解规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其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观、具体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应该用简单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要直截了当的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活动区域内孩子们应该排队领取玩具,不能随意争抢,更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教室书柜上的书籍要轻拿轻放,不能随意撕毁。在活动结束后要把自己拿到的玩具放回原处,不能带出活动区域等。教师只有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这些选择,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依靠活动来强化规则
幼儿的自觉性、自制力以及坚持性都比較差,因此需给予有针对性的纠正。他们喜欢不加选择的模仿别人的行为,所以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来展开教学。此外,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既不能较好的掌握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又不能让其服从一定的行为目的,因此需在活动中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强化。虽说在活动前我们会告知幼儿明确的活动要求,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活动目标,但实际活动中他们却难以贯彻执行相应的活动要求。作为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还需要加强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应通过提出具体要求来优化其行为指导,进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高效、有序的行为自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部分活动因在教室内进行,所以我们都会对其提出“安静活动”的要求,活动前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噪声的影响以及安静活动的好处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之后在幼儿协同操作、交流讨论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细化的要求,例如“讲话只能讲悄悄话”,让身边同学能够听到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帮助,也不要大声喊叫,只要举手示意或走到老师身边轻轻拉一拉老师的衣角就可以,和老师说话时也应当尽可能放低声音。将要求细化,学生才能够知道该怎么做,以确保能够达到强化规则意识的效果。
此外,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动向,全方位的了解其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进行肯定、鼓励,对表现暂时落后或违反规则的幼儿也需要及时进行提醒,鼓励其向表现好的小朋友学习,进而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活动中设定规则,并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反思、逐步在其中树立起规则意识有助于强化其综合素养,进而引导其实现全面发展。若幼儿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没有给自己带来不愉快,那么他们也就会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要求。
三、 在活动后给予正确的评价
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而活动后的反馈也同样重要。活动后,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谈心得与体会,总结一下过去活动中存在的失误。这方面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规则意识的认识。活动评价其实是反思过去经验、革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体会一下活动中值得发扬的点并加以贯彻、传承,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站在幼儿的立场来说,群体内同等地位的个体所作出的评价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区域活动后可以尝试从以下层面着手进行活动评价:评选最佳活动区域、操作最认真区域、最安静区域。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具体的感受和要求,知道该往何种方向努力,而评选的过程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因此便能够在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激励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教师,对某一幼儿的行为作出肯定评价能够强化其规则意识,给予其正确的行为导向,活动评价中应抓好这一特点。
四、 总结
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有助于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展开区域活动。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完善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易,符芳.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协调发展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70-72.
[2]陆静.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56,209.
作者简介:
赵倩茹,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规则意识;树立
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区域活动之中,它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其更好的适应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规则意识,而在幼儿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用到的便是区域活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教师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
一、 给予明确要求,让幼儿了解规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其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观、具体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应该用简单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要直截了当的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在活动区域内孩子们应该排队领取玩具,不能随意争抢,更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教室书柜上的书籍要轻拿轻放,不能随意撕毁。在活动结束后要把自己拿到的玩具放回原处,不能带出活动区域等。教师只有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这些选择,并长时间的坚持下去,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依靠活动来强化规则
幼儿的自觉性、自制力以及坚持性都比較差,因此需给予有针对性的纠正。他们喜欢不加选择的模仿别人的行为,所以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来展开教学。此外,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既不能较好的掌握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又不能让其服从一定的行为目的,因此需在活动中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强化。虽说在活动前我们会告知幼儿明确的活动要求,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实现活动目标,但实际活动中他们却难以贯彻执行相应的活动要求。作为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还需要加强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应通过提出具体要求来优化其行为指导,进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高效、有序的行为自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部分活动因在教室内进行,所以我们都会对其提出“安静活动”的要求,活动前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噪声的影响以及安静活动的好处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之后在幼儿协同操作、交流讨论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细化的要求,例如“讲话只能讲悄悄话”,让身边同学能够听到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帮助,也不要大声喊叫,只要举手示意或走到老师身边轻轻拉一拉老师的衣角就可以,和老师说话时也应当尽可能放低声音。将要求细化,学生才能够知道该怎么做,以确保能够达到强化规则意识的效果。
此外,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动向,全方位的了解其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进行肯定、鼓励,对表现暂时落后或违反规则的幼儿也需要及时进行提醒,鼓励其向表现好的小朋友学习,进而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活动中设定规则,并引导幼儿不断进行反思、逐步在其中树立起规则意识有助于强化其综合素养,进而引导其实现全面发展。若幼儿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没有给自己带来不愉快,那么他们也就会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要求。
三、 在活动后给予正确的评价
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而活动后的反馈也同样重要。活动后,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谈心得与体会,总结一下过去活动中存在的失误。这方面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规则意识的认识。活动评价其实是反思过去经验、革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幼儿体会一下活动中值得发扬的点并加以贯彻、传承,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站在幼儿的立场来说,群体内同等地位的个体所作出的评价他们也更容易接受。
区域活动后可以尝试从以下层面着手进行活动评价:评选最佳活动区域、操作最认真区域、最安静区域。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具体的感受和要求,知道该往何种方向努力,而评选的过程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因此便能够在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激励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作为教师,对某一幼儿的行为作出肯定评价能够强化其规则意识,给予其正确的行为导向,活动评价中应抓好这一特点。
四、 总结
学前教育中,区域活动有助于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展开区域活动。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完善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易,符芳.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协调发展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1):70-72.
[2]陆静.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56,209.
作者简介:
赵倩茹,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