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启思版语文自读课文编写体例之启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一直在关注同根同源的香港与内地的初中语文教育。2016年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全新改版,统编版教材构建了从“教读课”到“自读课”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从顶层设计来看,笔者认为和2014版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是大致相同的,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两地在单元教学中都有自读课文的编排。下面先来看看香港启思版的单元课文整体构架以及助学系统的设计,以中一上单元一课文架构为例。
  由上观之,两种教材单元编排的课文数量是一样的,都是四篇。从香港启思单元课文编排来看,分三类课型,讲读课、导读课、阅读理解;内地统编版单元课文编排分两类:教读课和自读课。启思版的讲读课就是内地统编版的教读课,老师要精讲细讲。导读课跟内地统编版的自读课是类似的,课文均有详细的旁批引导学生阅读。启思版的阅读理解课是自读课或者说是自习课。两地教材的课文在顺序上是有差异的。启思版是在讲读课、导读课后安排了阅读理解(自读课)。内地统编版自读课文安排是在教读课之后又出现教读课,教读课的比例在数量上要大于自读课,而启思版显然自读的多,占四分之三。
   在单元课文编排系统中观照自读课文,启思版自读课文的编排和教学设计上很显然要比内地统编版教材要更明确,更严谨,更科学。
  一、学习目标构架明确,统领篇章教与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启思版无论是讲读课、导读课还是阅读理解课,他的学习目标均在文章标题下出示,而且与单元序言部分出现的单元学习重点是高度一致的。而统编版教材每课学习目标是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整合,或者说是要到《教师教学用书》里查找核实的。也就是说教师、学生是无法在教材中明晰地看到学习目标的。“目标设置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洛克认为,目标是一个人试图完成行动的目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所以一个明晰的目标不单单是对自读课非常重要的。
   可是,统编版教材无论是教读课还是自读课不是把学习重点隐含在预习里、课后思考探究里,就是旁批和课后的阅读提示里。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如果不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是较难精准把握。学生愈加困难,自读课时就只能是为完成旁批而讨论,为完成任务而写。到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会出现两篇自读课文,一篇有旁批一篇没旁批,很多学生会更加不知所措。
   让教材成为教本也成为学本,明确学习目标或学习重点,既能减轻教者的压力,又能减轻学者的负担,况且在目标引导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自学能力。
   二、助学系统科学严谨,习题设计、自我评估指向明确,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助读系统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支点的作用。助读系统的设计是否与篇章的学习目标相匹配,关系到我们教与学的成效。香港启思版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内容丰富,有编辑说明、单元导读、单元学习重点以及每篇选文的学习重点、作者剪影、题解、预习、注释、文学点滴、网上漫游、好书推荐以及根据需要而穿插的图片。例如中上一启思版阅读理解课(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的设计有四部分内容组成:训练重点、随文注释、阅读理解练习、阅读·自我评估。这个自学的助读系统设计是非常科学严谨的。既有训练目标,又有训练内容,还有表现性评价。训练目标紧密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训练内容照顾学习能力差异,以红辣椒的多寡标示富挑战性的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又实现了差异教学。
   完成自读任务后,最后有“阅读·自我评估”环节设计,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评,在表格里用“√”表示。启思版中上一单元一自读评估表格如下:
   这张评价表是针对本单元学习重点设计的,很有针对性,操作方便。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本单元所学,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得失,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提高学习效能。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教学成效,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宗旨里明确提到自学能力,“中国语文教育配合整体的教育方向,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因此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以:(1)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指引》又对自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培养目标:“语文自学学习范畴的目标是:(1)培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自我监控的能力;(2)提高语文自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态度和习惯。”其中一个目标讲到自我监控的能力,也就是学习后的反思调整,因此评价环节就显得有且重要。而内地统编版教材中表现性评价体系整体是缺失的。自读课学生自学任务有无达成,成效如何,学生基本还是处于思考的盲区,教师也仅是从课堂观察来考量学情。一张科学的评价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不仅利于学生学习发展,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更有利于他们思维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实践能力、品德情意培养,关注全人教育
   启思课程育人宗旨里提到“我们期望透过本课程,培育出善于沟通、有独立思想、具批判精神、富创意、能解决问题、有审美情趣、有道德操守、体认中华文化、乐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因此香港启思版教材非常注重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品德情意的培养,自读课亦是如此,有明确品德情意培养目标。而内地统编版自读课的教材设计更注重教材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这从自读课文的学习目标以及自读任务设计比较中可以看出:
   启思版的自读任务设计跟目标是完全匹配的,不同的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自读任务设计。而内地统编版语文自读任务设计跟目标的匹配度不高,且没有品德情意目标。启思版品德情意目标就是友爱同侪,相关具体任务设计是“假设你是‘成亲王’,当时在‘新巴萨’没有人替作者解围,你会怎样帮助他?试写出你的做法”。启思版自读课中创设这样虚拟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自读课文《我的老师》(贾平凹)一文后,在“进阶思考”里有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第5段中记述街上有人争执,继而动武。如果你在街上遇到有人争执,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的联系生活的任务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积累的學习及生活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让语文品德情意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香港启思版始终将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品德情意培养细化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自读课,只是在自读课中更加凸显而已。以上三点是值得内地统编版教材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布裕民,李孝聪,胡志洪等.中国语文[M].4版.香港:启思出版社,2014.
   [2]教育统编写.语文七年级上册[M].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M].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2001.
   [5]邵冲.管理学概论[M].3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梁任公这段激情澎湃的文字,国人耳熟能详,建成一“少年中国”
一、鲁迅形象传播的伟大化:另一种“捧杀”  鲁迅曾向许广平坦言“不愿将自己的思想,传染给别人。何以不愿,则因为我的思想太黑暗”[1],可见其对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说自己思想黑暗绝非鲁迅的自谦,因为我们一定不难体会那些流露于《野草》《彷徨》等作品里的浓重颓废。而熟悉鲁迅的人更是知道他作為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与性格缺陷。然而长期以来的官方或半官方的论述却在力求塑造一个与俗世绝缘的伟大而完美的鲁迅。
近年来,有关区域研究的论著越来越多,早年学界对区域研究是否具有“典型性”、“微观”研究是否具有“宏观”通史意义的疑惑渐次逝去,因为区域史研究不仅作为一种方法论而被人们在可操作层面上加以了细致的阐释,而且它使得以抽象国家为中心的历史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本土化,并因之成为一种新的学术价值观。但现在的问题是,区域史研究并不是简单的对区域的特性或典型性进行概括与归纳的问题,换句话说,只是将丰富的区域历史文献进
王春瑜先生一向主张,历史学家的作品,应当“飞入寻常百姓家”。认为如果历史作品仅在史学圈内孤芳自赏,那是一种悲哀。他不仅这样主张,而且躬行实践,相继写下逾百万字的雅俗共赏的明史札记、随笔、杂文,先后出版了《“土地庙”随笔》《牛屋杂俎》《老牛堂三记》《老牛堂札记》《续封神》等几部历史随笔集。最近出版的《看了明朝就明白》,是他践行这一主张的又一部新作。  普通百姓往往觉得,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离今天已很
农业时代的妇女活动的范围很小,几乎走不出家门:出嫁之前走不出父亲的家门,出嫁之后走不出丈夫的家门,即使丈夫死,了,也没有公婆,她仍然走不出儿子的家门。“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谓“三从”,她只有跟着转的义务,没有也不可能有个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这样狭小的牢笼之内,妇女的反抗和斗争也并非一点没有,但一般来说只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她年轻的时候力争恋爱和婚姻的自主,大胆地私订终身以至
2007年度广受关注的阿根廷电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英文片名:XXY,另一译名《双性传奇》),讲述了一个从小被父母当成女孩来养育的双性人,进入青春期时面临性别决定的真实故事。当父母请来医生确诊并决定她最终是成为男人还是女人时,她却停止服用荷尔蒙药物,不愿接受切除阴茎的手术而变成单性人。在模棱两可的性别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双性儿”,此时开始寻找自我性别上的心理认同:想当女生还是男生?影片唤起社会对
这本书里收集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它们的作者是一群1964、1965年远赴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落户的重庆老知青。这些故事出自作者对于逝去的岁月的回忆,记载了作者的青春时代的经历,述说着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的追求、奋斗、挫折、迷惘和困惑。  我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64年和1965年,由于极端的意识形态和失败的经济政策,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有关知
尊敬的《博览群书》编辑:  《博览群书》2008年第3期刊载的潘小松先生《走出病房再来说书》一文,末段有云:“一幅中国画卷叫‘老者消闲’,说是画上一个老者坐在树下playing cat’s cradle.‘猫的摇篮’乎?望识者教我。”我不是识者,倒也知道它的意思。cat’s cradle大概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游戏之一,很多人都玩过,所以一般字典里都有解释。  cat’s cradle翻绳儿(又叫挑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到九年级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在此背景下,鼓励学生读长篇文章、读整本书正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却是不少老师深感困惑的问题,尤其是有效引导学生从读懂单篇到读懂整本书的教学设计并不多
文言文教学,学生历来都是接受式学习为主,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是完全正确的;但如从文章学角度看,就不一定合适,比如,八股文今天就不宜学。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批判性思维解读文章庶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通过不断的怀疑、对比、分析、论证、构建等步骤反思自己思维正确性的思维。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纯接受式阅读的积极的阅读姿态。它要求阅读者理性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