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杯里的旧时光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期间,在省城游玩时,在一家特色商店里,见到了一样久违的物品——搪瓷杯。这些经过艺术加工,重新包装上市的搪瓷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一下子唤醒了我的记忆。
  这些个性十足的搪瓷杯和老搪瓷杯惟一区别在于,所配的“搪瓷语录”从以前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传统语录转变成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比如“哥只是个传说”、“给点阳光,我就腐烂”、“上班不如种田”等等。因此,曼受时下年轻人的喜欢。我拿起一个杯子端详了许久,仿佛时光又回到了那个物资相对匮乏、人们思想纯真的年代。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搪瓷制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几乎家家都有搪瓷杯。可以说,它浓缩了上世纪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小的时候,我吃饭有个坏习惯,不好好在家吃,喜欢端着饭碗串门,有时难免会摔倒,碗也打碎了,饭也洒了。哭着跑回家,父亲见了会叫道:“你非把家里的碗打碎光了才高兴。”这时候,母亲又拿碗重新给我盛好饭,我自知理亏,只好乖乖地坐在小椅子上吃饭。
  有一天吃饭前,母亲从碗橱里拿出来一个白色的带盖儿的搪瓷杯递给我说:“儿呀!以后你就用这个杯子吃,这样,再也不怕打碎了!”我把杯子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只见白色的搪瓷杯写了几个字“先进生产者”。问了母亲才知道,这个搪瓷杯是父亲在工厂里获得的奖品。
  就这样,这个搪瓷杯成了我的宝贝。它在我的手中变得多功能,我用它喝过水,拿它漱过口,也用它喝过牛奶。在外地上学时,我也依旧把它带在身边,看到它,就会想起父母。
  因为使用久了,难免磕掉一些搪瓷,留下了一个个年代的烙印。这只杯子,我一直非常珍惜地保存着它,尽管杯底和杯盖儿有黑色的伤痕,杯沿也有裂伤,但它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新的。
  随着时光的脚步,今天形形色色高档的杯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酷爱精致的现代人已经不再喜欢这些造型粗犷的搪瓷杯,属于搪瓷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搪瓷杯慢慢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有些记忆是无法磨灭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就像这些浓缩了时代记忆的搪瓷杯,每每看到它,总会让人如此激动,心生温暖。
其他文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的至理名言。老师们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茁壮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在今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刊特邀武警总医院三位专家,针对教师常见病,做出健康提示,送给那些因为繁重教学工作而忽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教师们。  当老师的嗓子最受伤  老师要对学生言传身教,上课时需讲很多话
期刊
现代社会,人们都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孩子因学业倍感压力,还要应付各种补习班;年轻人被恋爱、婚姻困扰;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家庭努力奔波;老年人要为自己的养老做好准备,身体状态也不容乐观。面对强大的外在压力,你的心情还好吗?  前段时间我接到一个咨询,一位55岁、刚刚退休的林姓女士,因为女儿婚恋问题和老公“出轨”伤心绝望,她说:“柏老师,你就是我最后的希望。”  林女士看上去非常干练,原先在单位
期刊
近日,本刊记者有幸走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创始人翁维健教授,想了解他多年来在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方面的艰辛研究历程。下面是记者和翁教授的谈话择要。  《养生大世界》:多年来您为创建中医养生康复专业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想请您先简述一下您的学习经历。  翁维健:我1952年毕业于天津公立药科学校,本是学西药学的,毕业后曾在天津护士学校任药理学教师。1956年,国家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所
期刊
我们都希望有美丽的容貌,我们都希望有强壮的身体,这是一种文明的追求。然而,在这种文明的追求过程中,我们需要理性。  亚运礼仪小姐晕倒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不过却让人不得不深思。  亚运开幕前的相关报道中,我们阅尽了此前礼仪小姐训练之艰辛。上阵前让她们吃苦受累的目的无非是:让礼仪小姐展现美丽的一面,让世界看看中国女人之风采;让平时娇嫩柔弱的她们坚强起来,顶得住关键时刻刻板身姿的煎熬。  看到亚运礼
期刊
一幅书法作品没有墨韵和神采,就难成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但书法作品的墨韵和神采又不是一个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  之所以不能说的太清楚,是因为书作作品极妙之处就在这千变万化、出神入妙、造险、造势之上,书法的“墨韵与神韵”是书法笔墨意境的两种综合概括描述。  先说墨韵,墨是指我们写字时无论是微墨还是墨汁,还是自己研的墨,总之调试要与所用宣纸相适宜,不干不涸。用毛笔饱蘸墨用不同的运笔方式或中锋或侧锋,或
期刊
寻找争气铀,种下老病根    1934年6月,我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壬田乡圳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55年从宁都师范毕业后,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发展核工业的伟大号召,应征到核工业部中南地质局309地质大队11分队,从事核裂变反应所需的铀矿资源勘探工作。  在湖南长沙,我们这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地质新兵经过两个月的简单培训,就被投入到火热的寻找“争气铀”大会战中,每天肩背地质包,手拿地质锤,穿行于穷
期刊
天气就像是一张娃娃脸,说变就变。大前天,一股寒流过来,阴雨绵绵,冷风凄凄,温度忽地下降到了“零下”,大街上的短袖、T恤衫不见了,代之以薄棉袄、羽绒服。今日早起,天气却一派“风平浪静”的,太阳按时按点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天暖和了!”办公室收发报纸的小武进屋与我搭言。“是啊是啊,天暖心香,浑身舒坦。”我的随声附和,这也像那窗外袭来的阳光,顷刻笼罩着小武的心田。小武乐呵呵地走了。我继续俯首于阳光下,
期刊
革命理想为心灵导航    1912年,张桂清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县安治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她19岁那年毅然参加革命,因工作踏实,为人诚恳,很快就被选调到红军总部,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项英的机要员兼家庭保姆,并由此跟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然而好景不长,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踏上了北上抗日的万里征程。毛泽覃被留在中央苏区开展游
期刊
乡村那时,少年如我。双手托腮坐在窗前,窗外阳光尚暖,高远天空令我充满遐想。不期然“嗵”地一声,一枚高高的树叶从我眼前飘落,坠地而亡,不及凝眸,再看满山遍野秋色汪洋,秋声阵阵,满目已是一叶知秋的失意飘零。  我在想,这高高的树叶萌芽一春,蓬勃一夏,怎地在秋天到来之时,就选择逃离和自落了呢?而人的一生是否如此,避开不了季节和生命轮回,才能步入深长严冬。  这时父亲走了进来,自然知道我的心思,道:“韵律
期刊
肩髃——肩周炎等肩膀问题的最佳选择    在说肩髃穴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一位名医名叫甄权,医术娴熟,尤其擅长针灸,堪称一代针灸巨擘。传说当时的鲁刺史库狄缄因为受了风寒,不能拉弓射箭。对于一名武将来说,这简直比死还难受。这位刺史四处寻找名医治疗,可都无功而返。后来,找到了甄权,甄权就说了,“这个很简单,只要保持射箭的姿势,一针扎下去,就可以射箭了。”于是刺史就拿起弓,做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