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关键词 课堂 融入情感 滋生快乐
少年儿童的快乐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活跃的思绪比知识更重要,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玩”课堂融入情感回昧轻松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
我在教学《懒惰人和勤快人》这一课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懒惰人和勤快人》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感、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勤快”和“懒惰”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一系列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的活动。在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非仅仅让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在学生学会基本的“炒菜烧饭的本领”后,我扮成“勤快”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一桌美味的午饭!好吗?”接着大家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洗菜?”……“还有淘米”……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做饭”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在教唱歌曲《茉莉花》时,我做了这样的导入尝试:创设情景:江南水乡;我轻声演唱《茉莉花》,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柔美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茉莉花》歌曲创作的背景和它的音乐的魅力,不少学生感受到意外和新鲜,我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呢?为什么在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总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歌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曲子,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觉得这节课导入设计得非常自然、易懂、生动、煽情,使学生视觉、听觉都获得美感,情感想象获得审美喜悦。同时,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然后适时的提问,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使学生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并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里。
二、“乱”课堂,用心体验,滋生快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记得去年上的一节一年级的课,在这节课之前我故意做了别样的安排,虽然不是很美观却让人眼前一亮:三五成群的课桌自由而有序地围成了半个圈,威严的讲台不见了。在默契的对歌声中,《动物说话》拉开了帷幕。“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请你演给大家看一看。”孩子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就连平时害羞的女生也放开了手脚,课堂里笑声不断。“你能把自己打扮成一种动物吗?”顿时,一群孩子呼啦一下钻进了材料堆里,七手八脚地剪裁、穿戴起来;其余的三五成群,凑在一块画起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课堂里“乱”成了一锅粥,连我也被学生拉来拉去帮忙。孩子们的忙碌终于有了结果,在优美的音乐里,他们一个个亮出了自己的“绝活”:身躯庞大的大象;红鸡冠的公鸡;可爱的小白兔;调皮机灵的猴子……我立刻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惊呆了。后来我索性就带着打扮成各种动物的孩子们载歌载舞起来。
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探索课,投入真切的情感,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这个世界、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解读吧!
“童年不同样”,一切才会更精彩。
关键词 课堂 融入情感 滋生快乐
少年儿童的快乐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活跃的思绪比知识更重要,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玩”课堂融入情感回昧轻松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
我在教学《懒惰人和勤快人》这一课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懒惰人和勤快人》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感、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勤快”和“懒惰”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一系列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的活动。在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非仅仅让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在学生学会基本的“炒菜烧饭的本领”后,我扮成“勤快”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一起完成一桌美味的午饭!好吗?”接着大家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洗菜?”……“还有淘米”……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做饭”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在教唱歌曲《茉莉花》时,我做了这样的导入尝试:创设情景:江南水乡;我轻声演唱《茉莉花》,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柔美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茉莉花》歌曲创作的背景和它的音乐的魅力,不少学生感受到意外和新鲜,我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呢?为什么在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总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歌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曲子,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觉得这节课导入设计得非常自然、易懂、生动、煽情,使学生视觉、听觉都获得美感,情感想象获得审美喜悦。同时,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然后适时的提问,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使学生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并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里。
二、“乱”课堂,用心体验,滋生快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记得去年上的一节一年级的课,在这节课之前我故意做了别样的安排,虽然不是很美观却让人眼前一亮:三五成群的课桌自由而有序地围成了半个圈,威严的讲台不见了。在默契的对歌声中,《动物说话》拉开了帷幕。“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请你演给大家看一看。”孩子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就连平时害羞的女生也放开了手脚,课堂里笑声不断。“你能把自己打扮成一种动物吗?”顿时,一群孩子呼啦一下钻进了材料堆里,七手八脚地剪裁、穿戴起来;其余的三五成群,凑在一块画起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课堂里“乱”成了一锅粥,连我也被学生拉来拉去帮忙。孩子们的忙碌终于有了结果,在优美的音乐里,他们一个个亮出了自己的“绝活”:身躯庞大的大象;红鸡冠的公鸡;可爱的小白兔;调皮机灵的猴子……我立刻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惊呆了。后来我索性就带着打扮成各种动物的孩子们载歌载舞起来。
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探索课,投入真切的情感,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这个世界、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解读吧!
“童年不同样”,一切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