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棵小树都沐浴阳光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分层设组施教,自主合作提高
  笔者所尝试的“中学语文三层次教学法”是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一周之内专门抽出两节连排课用于实验,一学期实验十五周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包括汉语知识、阅读赏析、写作训练、综合性训练等四大板块的教改。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分层设组:每学期根据班内学生的学业成绩、思维灵活程度、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同学(40名左右)分为A、B、C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比例为1:1:1,均匀地分为6—7个学习组。每组推举一名责任心强、语文基础扎实的A层学生为组长。
  2、组织教学:第一课时,教师最多用10分钟时间提纲挈领地讲解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布置全体同学必须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即C层达标任务。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巡视指导。下课时,A、B层同学均能顺利地完成C层达标任务,C层同学全部或大部分未能完成,留待第二课时完成。第二课时,教师布置难度较大的B层达标任务和难度最大的A层达标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每个学习组中的B层同学仍然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任务,A层同学则在快速自觉地完成A层达标任务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帮扶C层同学务必在本节课完成既定的C层达标任务。组长负责及时协调、汇报本组的进展情况,教师负责掌握全班同学的完成达标。
  二、当机立断斩“三虎”,三层教学臻成熟
  1、动态调整发生层次变化的学生。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实验班的学生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层次上的变化,因此,对各层次进行动态地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操作如下:
  (1)动态调整的周期:本教学模式是一周实验一次(两课时),一学期分为十五次左右,故一学期调整两次更为合理,调整周期太长或太短,都不利于实验教学。周期太短,调整过于频繁,不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周期太长,调整过于迟缓,不利于积极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
  (2)动态调整的比例:每个实验班中有同学40名左右,6-7个学习组,每组6名同学,A、B、C三层次比例为1:1:1,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太大时,应适当地控制调整的比例。原则上每组A、B、C层的同学只动态调整一名,即全班最多只能调整1/3左右的名额。如果调整的太多,势必导致各层次学生比例失调,影响自主合作、帮扶提高的实验效果。当然,如果不同的学习组层次变化悬殊太大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协调。
  2、应急增减偏重或偏轻的各层次达标任务。笔者所探索的中学语文三层次教学模式在每次实验前,都要对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周密的调查,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方案和相应的层次达标任务。尽管这样,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与预期目标产生偏颇:或因题目设计得难度小、题量少,大多数同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得轻松自如而“吃不饱,嗷嗷待哺”;或因题目设计得难度大、题量多,大多数同学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不了任务而“吃不了,撑得欲吐”。遇到这种情况后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调整教学思路,或增加或削减各层次达标任务,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3、妥善处理实验内容与教学进度发生的冲突。中学语文三层次教学模式分为四大板块,计划用四个学期即两学年完成实验任务。四大板块的顺序基本符合中学语文标准的内容,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每册教科书在安排本学期教学任务时把这四大块内容按由简到繁的顺序融合了进去。这样,实验内容与教学进度可能会发生冲突,有种“根基不牢,头重脚轻”的感觉,训练效果自然不佳。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案应该是见缝插针,在正常赶进度的同时,把本学期实验中所训练到而教材上没有学习到的知识点及早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最后,以一首诗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勉:让每棵小树都沐浴阳光/让每株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张扬个性/让每个孩子都放飞理想!
其他文献
现在,各校初中毕业班的历史复习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了提高历史复习成效,各校历史教师均采取了很多办法。在这里,围绕中考,我就教、学双方“如何提高历史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谈一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就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些探讨。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会出现以下相关问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就是:  第一,课堂教学上,教师容易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学生
期刊
摘要:“采购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商品采购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角色扮演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要注意前期设计、协调角色扮演法与讲授法的关系、教师的作用发挥、团队配合与个人表现等问题。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采购实务 教学方法    采购实务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
期刊
说作文,怕作文,有的学生一提起“作文”二字就“谈虎色变”,写作能力的滞后也就制约了这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于是,由此及彼,教师在教作文时也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呢?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积累,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同行共辟蹊径。  一、究根问底,扶正作文教学的“轨道”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是,笔者从一些学科教研活动中也了解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预设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表面上定得高而全,但在实际课堂生成上没有体现出来,而是流于形式,甚至发生教学目标转移的现象。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体现课堂学习活动的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在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反思中,笔者感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该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捕捉资源——关注生成  教师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述、灌输式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平台展示自己渊博的学识。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在疲倦的听觉感受中很容易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分散了注意力。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敢于思维”,更要让他们“睿智思维”。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揭示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指出了正确的路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期刊
一、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政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
期刊
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作文教学进入了瓶颈,主要原因有四:   一、目前学生手头没有一本“作文写作的完全手册”,昨天为什么写,今天怎么写,明天写什么,根本不知道,所有的作文大多数是“跟着感觉走”,作文教学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初中如此,高中如此,学生写作完全是无序的。  二、初高中作文教学“老死不相往来”。初中老师没有顾后,高中教师也多不顾前,各唱各的调。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