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母性——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情结分析

来源 :华文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用原型理论解读《扶桑》,分析雌性、母性在人类学上的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作者的创作动因,希望能从更深处开掘出《扶桑》的人文意义,并试图寻找华文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在这里,雌性不仅作为分析的对象而存在.它还是人类的心灵与生存状态的一种启示.
其他文献
非马是现居住加拿大的著名华裔诗人.他的诗作呈现显著的知性特征: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对社会人生有着深切的关注;他的诗思维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他的反向思维的方式使其经常能
2002年5月28日,'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在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来自世界各地及中国台港澳地区的知名作家、
本文认为欧美澳华文诗歌的中国性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而东南亚华文诗歌则远为复杂暖昧得多.如果将近百年的东南亚华文诗歌发展分成三大阶段,那么各个阶段所呈现的中国性差异明
白先勇笔下的"民国史"小说都有"梁父吟"悲悼主题的咏叹.其将官人物都离不开"过去",没有"过去"就没有这些艺术形象."过去"是白先勇"时间小说"的主人公.<岁除>中的赖鸣升,就是
一新千年即将来临 ,站在千年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 ,回顾近一个世纪中国大陆境外汉语文学的发展和20年来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 ,感慨良多 ,套一句老话说 ,是成就不小 ,问题不少。
本文以新马华文文学中的七篇与阿Q相关的文学文本为基点,试图探讨"阿Q"在新马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情况.通过追踪、比较鲁迅笔下的未庄的阿Q与新马华文作家笔下的南洋的阿Q的异
少数族裔剧作家的窘境在于是先被视作作家,还是先给贴上少数族裔这个标签.作为加拿大土生华裔的剧作家陈泽桓,以其自身丰富的创作和剧场经历,说明自己屡屡陷入少数族裔作家的
本文意在探讨五四白话文学以来文学汉语的生长状态.文学汉语走过的三次现代想像的历程是: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国语",三十年代提倡的"大众语",四十年代毛泽东提倡的"工农兵语言"
日据时代在台日人之"文艺总管"的西川满,其作品貌似唯美、神秘、浪漫,其实流溢着自以为"高等"、"文明"民族的自傲,以及对于异族被殖民者的卑视.他观察和描写台湾民间习俗,追
利用闲暇的时间看《郁达夫别传》,看得时断时续的,倒是很契合文中行文走笔之间闲散、舒缓的节奏.这本书写于40年前的马来西亚,可见当时的文人写东西很讲究营造一种朴实、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