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2月19日,“毛泽东生活用瓷(7501)研究室”落户广东中山。不管是在中南海丰泽园,还是行走大江南北,毛泽东与“毛瓷”注定是一段颇有意味的传说。
“7501”工程
根据公开披露,“毛瓷”从产地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湖南醴陵瓷、一是江西景德镇瓷。而以毛泽东家乡湖南下辖的醴陵产的瓷器数量最多,也最为完备。
毛泽东先后四次到过醴陵,尤其是1927年那次对醴陵及醴陵瓷器了解较深。28年后,1955年,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湖南陶瓷研究所。次年5月,他在广州听取中南各省汇报时,湖南汇报提到成立瓷业公司统管醴陵陶瓷业,他当即表态“这好嘛,可以试办”。同年,国家财政拨款800万元,在醴陵官立窑场原址上重建群力瓷厂。没想到,重建的这家瓷厂日后多次为他订制生活用瓷,也就是闻名遐迩的“毛瓷”。
代号“7501”的毛瓷却非醴陵所制,而产自相邻省份江西景德镇。“7501”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是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
1975年1月份的一个晚上,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专程到景德镇,找到市委书记李克时,与他商谈为毛泽东定做家庭餐具一事。
在“7501”工程之前十几年,北京派人前往湖南醴陵,要订制瓷器。此人带去一件延安时期使用过的茶杯,直筒型、无盖无花饰、瓷质灰白粗糙。这种形状的茶杯被称为“中山筒”。此人要求以“中山筒”为基础加盖、加彩、改型,使之美观实用。承制单位两个月六易其稿,终于往中南海送去60件茶杯。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
毛泽东用后很满意,这些杯子后来定名为“胜利杯”。从1958年起,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一直使用醴陵生产的胜利杯。不过,胜利杯并非毛泽东专用,其他中央领导也用。
根据公开资料,晚年的毛泽东开始用上订制的“毛瓷”。1971年春,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晚年生活中的一些喜好和偏好,向中南海中央警卫局副科长、毛泽东的“总管家”吴连登提议,到醴陵订制一些毛泽东专用的生活用瓷。
这一年秋天,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试制的釉下彩餐具和烟灰缸按时完成并送进中南海。
梅花碗与偏好
毛泽东吃饭用瓷碗,偏爱画有梅花图案的小瓷碗。醴陵为此设计了梅花碗,其造型取样于明代永乐年制龙纹碗官窑器物。
在毛泽东喜爱的梅花碗中,有一种口径为10.4厘米、高仅5厘米的小号梅花碗,是众多毛瓷中容量最小的瓷碗,也是根据保健医生的建议做的。原来毛泽东喜爱吃腐乳,但保健人员不建议他进食,又拗不过他,因此只好要求装腐乳的瓷碗做得小一些,以限制进食数量。
而“毛瓷”中形状最大的则是深度鱼盘。因为其爱吃鱼,中央警卫局监制烧造毛泽东专用特制的鱼盘,长42厘米,3厘米内深带盖。这种红梅花、红茶花的深度鱼盘受到中南海管理局的高度赞扬。
1974 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湖南。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为了庆祝毛泽东81岁生日,提议烧制一批专供毛泽东使用的瓷器。当年11月,“毛瓷”烧制成功,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四种纹饰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销毁还是留存
其实真正送给毛泽东用的瓷器只是制成的一小部分。给毛泽东81岁生日订制的任务完成后,为了奖励参与制作者中少数几个成绩突出者,瓷厂党委经请示上级同意,每人发了一件次品瓷器。作为纪念,其余全销毁。
也就是说,近2万件成品“毛瓷”,除40件被带走的上乘佳品外,其余都不复存在。
而“7501瓷”的研制数量共为1万件,出窑后基本完好的仅有6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发给江西省警卫处6套,共计500余件。按规定,其余瓷器必须就地粉碎,当时的陶研所所长觉得可惜,找到时任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经同意,只销毁了其中的一部分,剩余全部封存入库。
当地有个传统,每年春节前夕要给员工发“福利用瓷”。到了1980年春节前夕,政治气氛宽松,陶瓷研究所决定开仓,将部分“7501瓷”分发给职工,每个职工都分到10件左右。33年后,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名为“釉下五彩毛瓷碗”的毛泽东专用瓷碗摘得“拍王”桂冠。5个碗,800万元。
(摘自《知政局》)
主持人语:另据报道,“毛瓷”存世甚少,在收藏界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7501”工程
根据公开披露,“毛瓷”从产地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湖南醴陵瓷、一是江西景德镇瓷。而以毛泽东家乡湖南下辖的醴陵产的瓷器数量最多,也最为完备。
毛泽东先后四次到过醴陵,尤其是1927年那次对醴陵及醴陵瓷器了解较深。28年后,1955年,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湖南陶瓷研究所。次年5月,他在广州听取中南各省汇报时,湖南汇报提到成立瓷业公司统管醴陵陶瓷业,他当即表态“这好嘛,可以试办”。同年,国家财政拨款800万元,在醴陵官立窑场原址上重建群力瓷厂。没想到,重建的这家瓷厂日后多次为他订制生活用瓷,也就是闻名遐迩的“毛瓷”。
代号“7501”的毛瓷却非醴陵所制,而产自相邻省份江西景德镇。“7501”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是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1975年的第一项任务。
1975年1月份的一个晚上,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专程到景德镇,找到市委书记李克时,与他商谈为毛泽东定做家庭餐具一事。
在“7501”工程之前十几年,北京派人前往湖南醴陵,要订制瓷器。此人带去一件延安时期使用过的茶杯,直筒型、无盖无花饰、瓷质灰白粗糙。这种形状的茶杯被称为“中山筒”。此人要求以“中山筒”为基础加盖、加彩、改型,使之美观实用。承制单位两个月六易其稿,终于往中南海送去60件茶杯。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
毛泽东用后很满意,这些杯子后来定名为“胜利杯”。从1958年起,到1976年去世,毛泽东一直使用醴陵生产的胜利杯。不过,胜利杯并非毛泽东专用,其他中央领导也用。
根据公开资料,晚年的毛泽东开始用上订制的“毛瓷”。1971年春,工作人员根据毛泽东晚年生活中的一些喜好和偏好,向中南海中央警卫局副科长、毛泽东的“总管家”吴连登提议,到醴陵订制一些毛泽东专用的生活用瓷。
这一年秋天,醴陵群力瓷厂为毛泽东试制的釉下彩餐具和烟灰缸按时完成并送进中南海。
梅花碗与偏好
毛泽东吃饭用瓷碗,偏爱画有梅花图案的小瓷碗。醴陵为此设计了梅花碗,其造型取样于明代永乐年制龙纹碗官窑器物。
在毛泽东喜爱的梅花碗中,有一种口径为10.4厘米、高仅5厘米的小号梅花碗,是众多毛瓷中容量最小的瓷碗,也是根据保健医生的建议做的。原来毛泽东喜爱吃腐乳,但保健人员不建议他进食,又拗不过他,因此只好要求装腐乳的瓷碗做得小一些,以限制进食数量。
而“毛瓷”中形状最大的则是深度鱼盘。因为其爱吃鱼,中央警卫局监制烧造毛泽东专用特制的鱼盘,长42厘米,3厘米内深带盖。这种红梅花、红茶花的深度鱼盘受到中南海管理局的高度赞扬。
1974 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湖南。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为了庆祝毛泽东81岁生日,提议烧制一批专供毛泽东使用的瓷器。当年11月,“毛瓷”烧制成功,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四种纹饰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销毁还是留存
其实真正送给毛泽东用的瓷器只是制成的一小部分。给毛泽东81岁生日订制的任务完成后,为了奖励参与制作者中少数几个成绩突出者,瓷厂党委经请示上级同意,每人发了一件次品瓷器。作为纪念,其余全销毁。
也就是说,近2万件成品“毛瓷”,除40件被带走的上乘佳品外,其余都不复存在。
而“7501瓷”的研制数量共为1万件,出窑后基本完好的仅有6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发给江西省警卫处6套,共计500余件。按规定,其余瓷器必须就地粉碎,当时的陶研所所长觉得可惜,找到时任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经同意,只销毁了其中的一部分,剩余全部封存入库。
当地有个传统,每年春节前夕要给员工发“福利用瓷”。到了1980年春节前夕,政治气氛宽松,陶瓷研究所决定开仓,将部分“7501瓷”分发给职工,每个职工都分到10件左右。33年后,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名为“釉下五彩毛瓷碗”的毛泽东专用瓷碗摘得“拍王”桂冠。5个碗,800万元。
(摘自《知政局》)
主持人语:另据报道,“毛瓷”存世甚少,在收藏界的价格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