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它以逼真的立体再现、动感的音响效果而备受小学生的青睐,应用在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从事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且在信息技術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做了大量的尝试,认为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在小屯堡小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能够有效的保持有意注意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如果向学生展示一幅含义深刻的课题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的开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课题图,那如临其境场面的真实再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形并其茂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能够有效地激发情感
  众所周知,要使农村小学生学生感知作者的感情,首先要让学生动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动情、入情呢?特级教师于漪的坚持“怀情而教”的教法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怀情而教”即以情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那么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多媒体使用能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目的,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配画朗读,配画音乐,可以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使动态的图画更具有吸引力,音乐在教室中弥漫,学生入情入境。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调,动情的语音传入耳鼓,加上那优美真切的图画映入眼帘,定会使学生怦然心动,激起情感,这种意境,情感与课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通过音乐,图画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使学生在情感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例如,我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就立体地再现了那满天飞舞的白雪,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伟人毛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无不令人动情,学生们自然就对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恢宏气势的已经有了直观的印象,也对诗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意境有了最为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如何。在学习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形成“情感动力”,它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三、能够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可以这样来概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蕴含着教师创作的心灵之火、智慧之花,它的使用正是教师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每一课件中教师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例如,我制作的《故乡》课件,再现了少年闰土的英俊、机智通过动感的捕鸟、刺猹的图画来体现,与中年闰土的木偶人的刻板画相对比,如此生动形象,学生自然领会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再如《有的人》中,我用简笔漫画式的图像展现出骑在人民头上的“我多伟大”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人的对比,同样让学生无师自通地领情了作品中两种人的对比写作方法。
  这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无不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
  四、有助于形象直观教学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寓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于课堂。要真正达到这一目标,使“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众所周知,新观念下的学生往往更讨厌那种传统刻板的说教式教育,厌烦教师们的严肃面孔。那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它无可比拟的逼真影像、动感音效而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而备受学生青睐。
  五、有助于引发学习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我在《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作文课中,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探月工程”、“环境污染”、“一带一路建设”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维图画,把当今影响世界的几大话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为题进行写作。这样就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其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  [关键词]能力训练 严格训练
创新是历史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是未来发展最深厚的源泉。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新课题。而教师在这一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始于教师足下。下面试谈我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
物理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幽默艺术则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幽默是教师的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知识、智慧、灵感、修养在教学中的集中体
[摘 要]《诗经·氓》中“复关”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地名说”、“地名借代人名说”、“车厢说”等几种。通过对上述几种说法的考辨,查阅古籍,从行文顺序、春秋时期的婚约制度、语法结构、相关古籍运用及民间使用习惯等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确切词义应是“适合婚配的复函”。  [关键词]复关;词义考辨;适合婚配的复函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性格都有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注重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在长达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  新生刚入学的这一学期,是最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围绕这条主线进行。为达此目的,我对小学音乐课教法进行一些大胆的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我的做法主要是:  一、边听音乐边做画  音乐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据说有许多画家在作画时喜欢听音乐,一听音乐就激发了创作灵感,从音乐中得出了新的创意。我在教《大海》这首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边听音乐边作画的尝试。我
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方案论证 ,选择了美国品尼高 (Pinnacle)公司的MediaStream视频服务器作为其硬盘播出系统的硬件核心。该项目是国内首次将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Pinnacle视频服务器应
为实现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在地面的演示验证,提出并设计了一种高精度X射线脉冲星仿真源.该仿真源由模拟调制信号发生器和栅控X射线球管组成.模拟调制信号发生器根据脉冲星标
经常有学生说:“我上课都能听懂,可到做作业时就不知怎样下手。”究其原因,是此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用自己的思考来建立起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主要是这些学生缺乏解题的“悟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  一、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悟”设置环境  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学生思维是遇到问题时才产生 的,教师讲课时,如果平铺直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