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例谈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发展观及世界观,可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素养,进而为国家培养有用的地理人才,健全高中阶段的教育机制,实现教育发展的现代化。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及重要性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由“一条主线”和“三个方面”组成,“一条主线”主要指人地关系,“三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具有地理思维,能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与地理相关的问题,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位,把地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能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应有的作用。
  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例谈
  1.培养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的内涵及定义为:人地关系主要指人类和自然之间的互感互动的关系,不但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而且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抗衡和顺应。除了要知道人地关系的内涵和定义外,还要明白人地关系的现状。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资源、土地、能源等日益紧张,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好,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人地协调素材,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素材可以直接被采用。例如,在教学与人口和城市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是什么?请利用相关资料解释说明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回答这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城市发展的情况,说明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和材料,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后,就可以让他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从而加深对此类问题的认识。
  2.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多使用教材中的图,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图、绘图及读图、识图的习惯。二是要培养高中生图和文、图和图之间的转换能力。三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四是要培养高中生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仅靠他们自己是很难获得提高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从易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高中地理知识繁多,学生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知识模块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第三,基于生活实践,完善地理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均来自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實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可以让他们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了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后,就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的河流、湖泊、水厂等分布和使用情况,并要求学生写成相关报告。另外,也可以让他们在假期多与自然接触,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学生参加研学活动,使他们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
  总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和思想,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分析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这
目的:探究重组甘精胰岛素结合拜唐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
高三思想政治选修内容不仅有很重要的教学价值,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形成更加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选修内容时,将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渗透其中,是一种很好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由T细胞介导的以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世纪中叶后T1D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提示环境因素在T1D的发
当前,地理高考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地理试题命题由能力立意向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变化,“双基”变“四基”侧重点的变化,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的融合的变化。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又该如何应对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呢?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被作为命题的指导意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
初中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环境和现象为主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动态性、价值的社会性以及功能的交叉性等特征。因此,如何将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获取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需要教师队伍提高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将创新的态度和决心内化于心,付诸实践。特别是如今,微创新已蔓延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地理教育领域,如何实施微创新
<正> 我收藏的为日本藏本。封面空白,蓝厚纸皮。封二上部三行大字为仿隶艺术字,文曰: (一行:)天和第三年癸亥(按:相当于康熙二十二年亦即1683年)仲夏榖巴 (二行:
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高考必考科目。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地理高考成绩,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这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多个方面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地理知识。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对事物产生兴趣,世界上就不会有发明和创造。从古到今的无数成功的科学家事迹也说明,兴趣在成功的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重
教材是情境构建的根本,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具有真实性。在缺乏一定的社会感知和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像来全面地了解历史、解析历史和还原历史。我校使用的岳麓版历史教材,更加注重人文理念、道德精神和内在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人文精神。这时候,情境教学的运用也就极为迫切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情境的构建并不是
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重点。游戏教学法凭借其简单、效果好的特点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注意事项  1.教师设置的游戏主题要符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游戏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