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党内和谐是指党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良性互动状态。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是指,在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把党内各构成要素有机统一起来,使之形成良性互动、规范有序、和谐运行的方式。构建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维护和发展党内和谐局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建设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必须从建设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党内民主管理机制、党内利益协调机制、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和党内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内和谐运行机制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6-0078-05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时,党中央提出了增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深入探讨党内和谐的制度环境,构建党内和谐建设的运行机制,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
  
  (一)党内和谐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党内和谐”的重要概念。《决定》指出,要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文献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内和谐”的概念。此后,中共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命题。
  《决定》提出“党内和谐”概念后,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党内和谐是指党内关系的和谐,就是党组织内部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各个层次之间规范化和非规范化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党组织之间围绕党员权利和义务所产生的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也有人认为,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笔者认为,党内和谐是指党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良性互动状态。其含义有三:一是全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巩固、行动上的一致性;二是党内各构成要素之间(即党员之间、党的组织之间、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等)相互关系的协调和谐;三是党各方面工作的协调有序。学界的概括尽管表述上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党内和谐是党内整体运行状态的政治范畴,很大程度上是指党内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党内和谐不是一团和气、无原则、凝固不变、思想境界毫无差别的和谐,而是在党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协调中整合和不断化解党内矛盾的和谐。党内和谐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党内和谐的思想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
  “党内和谐”的提法虽然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但有关“党内和谐”的思想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却是始终如一的。“党内和谐”的核心内容即“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一直被我们党高度重视。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又在《学习与时局》一文中指出:“提倡同志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实现全党大团结,是我党当前的重要任务。”。1949年3月13日,他又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当中还有犯过很大错误的人,不要嫌这些人,要准备和他们一道工作。”。以上讲的实际上都属于“党内和谐”的问题。
  建国后,毛泽东在1957年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就是“党内和谐”的局面。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指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正确地解决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关系,党的上级组织和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的关系,在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党的团结和统一”就是党内和谐问题。
  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党的团结统一”。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强调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同时,他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所说的“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也蕴涵着“党内和谐”的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的党建思想中也包含着关于“党内和谐”的丰富内容。他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党内民主促进党的团结,共产党员尤其党的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等,都反映了“党内和谐”建设的思想。
  正是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党的团结统一”,即“党内和谐”问题,我们党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党。可以说,“党内和谐”的思想在我们党的建设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和谐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证
  
  (一)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的含义
  所谓机制,是指客观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及其功能的发挥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包含的各种机制中,社会机制最复杂且最高级。这是因为,任何社会有机体的主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性决定了社会机制本质上是实践的,既是实践的产物,又表现于实践活动之中,规范着人的实践。因而,社会机制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主观性、目的性和不确定性,直接反映人们对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把握的程度。
  党内运行机制是社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 过程中,党的各构成要素,包括党员、党内各级组织、党内各种职能部门、党内各级领导机关、党内各级领导干部、党的领袖之间的互动、沟通、运行方式。
  能够使党的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良性互动、有效沟通、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并使各个运行机制之间形成密切联系、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互相补益的关系,这就是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
  
  (二)建设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要想实现党内和谐,就必须构建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维护和发展党内团结统一的和谐局面,这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构建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对于增进党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一方面,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先导和示范。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决定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质量和进程。作为执政党,党内的政治生活、思想作风、团结和谐等自身建设状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其他组织和团体不能替代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发扬党内民主,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和谐意识和素质,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情、体现民意,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使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两者同步推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党内和谐运行机制,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和谐意识淡薄,思想、组织涣散,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必然使全社会在思想上造成混乱、理论上带来困惑、行动上出现盲目,就会引起社会波动。
  当前,我们要着力营造党内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氛围,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全局观念进一步增强,减少党内因沟通不够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所造成的各方面力量内耗,增强党的科学决策能力,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
  2 构建党内和谐运行机制、增进党内和谐是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内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是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只有不断促进党内外各种关系的和谐,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实现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党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和谐意识和素质,保持党内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党内是否和谐也是衡量党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党内运行机制健全,广大党员的和谐意识和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而党的先进性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党的各方面事业得到胜利发展,表明党在自身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能够抵御外部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克服内部各种错误倾向,经受各种严峻考验,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在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核心。
  
  三、建设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的路径选择
  
  建设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是一个总题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建设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党内民主管理机制、党内利益协调机制、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和党内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以及这些方面的密切配合。
  
  (一)努力建设和谐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
  党内权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以党的组织体系为载体的权力系统。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权力运行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为了增进党内和谐,必须正确认识党内权力运行的特点,构建和不断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党内权力来自于全体党员。要想建立和谐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权力授受关系,发挥授权人的监督作用。广大党员和党员代表大会作为党内权力的授予者,对其选举产生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权利的行使负有监督的权力和责任,各级领导机关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及其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内权力配置和权力运行的各项制度。这方面目前应进一步健全党内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在制度和体制上科学规范党的代表大会、党委会、常委会及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的职权范围和权力运行机制,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第三,进一步健全分权制衡机制,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当分开,使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第四,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参与和选举制度,诸如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制度,党的各级全委会议题事先征求同级党代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代表列席会议的制度,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度,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制度,党的代表同选举单位党员联系听取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市县党代会常任制度,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制度以及领导干部任期制度,等等。
  
  (二)努力建设党内民主管理机制
  党内和谐程度同党内民主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密切相关。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离开了健全的党内民主管理机制,党内和谐就难以保证。
  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管理机制,必须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直接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原则的健康状态。为此,要把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搞好党内团结,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另一方面,要严格依据党的规章制度加强党内民主管理,推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党员平等参与管理党内事务,公正地获得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权益。
  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可引入弹劾罢免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之成为制约、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权力使用的重要机制;二是逐步 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在民主管理手段上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使党内民主管理通达灵便、高效快捷等。还要通过健全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党内民主管理机制,使全党在秩序与活力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和谐。
  
  (三)努力建设和谐的党内利益协调机制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随着各种新社会阶层人员不断加入党内,党内的利益格局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不同行业、岗位党员之间的利益差异以及党的组织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层。目前,这种差异、分层呈扩大趋势。同时,还出现了部分下岗党员、困难党员等。党员之间利益差异形成的矛盾反映到党内,就构成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把解决党内利益矛盾作为关注点,构建党内利益协调机制,以妥善处理和规范党内利益关系,就成了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目前情况下,构建党内利益协调机制,应解决三方面问题:
  第一,廓清党内利益分配格局,防止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党内不同的党员个体和组织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应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在总体目标上达到让广大党员和党的组织在总体利益格局中得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第二,重视党员的利益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员利益表达制度、利益调节和关爱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使广大党员有表达自身利益的正当渠道,同时便于各级党组织进行决策时通过这些渠道及时把握党内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有效调节、整合党内各方面利益,并切实关爱从事弱势行业的党员尤其是下岗党员、困难党员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及自身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第三,切实保障党员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基本权益,维护党内公平正义,保证广大党员、干部的平等发展权。
  
  (四)努力建设和谐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是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内出现了大量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有些方面还在蔓延扩大,甚至在少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也发生了权力腐败的严重问题。这些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严重不满,直接影响党内和谐。所以,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坚决遏制消极腐败现象蔓延,不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而且是增进党内和谐、确保党的权力始终为全体人民和党的事业服务的重要举措。
  构建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要着重解决三方面问题:
  第一,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需要在集体领导制度、权力制衡制度、纪律检查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创新。目前要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的范围,使党内选举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要建立和完善党内定期民主评议、质询制度,使党员群众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评价、监督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切实发挥党的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权限和权威,增强监督的刚性。这方面关键是要理顺监督体制,对纪检部门从人员到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体制上保证纪检部门充分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能。
  第三,凝聚监督合力。党内监督属于同体监督,其成效往往取决于党的组织及其领导人自身的觉悟程度,这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第五条规定,“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目前,党内外有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资源,各种监督形式综合运用势在必行。健全党内外综合监督约束机制,由党内民主人手凝聚监督合力,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改革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遏制党员领导干部特权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增进党内和谐。
  
  (五)努力建设和谐的党内信息沟通机制
  所谓党内信息沟通就是党员之间、党员个体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信息的传递。构建全面完善的党内信息沟通机制,能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能有效化解党内矛盾、协调关系、凝聚力量、统一步调,增进党内和谐。
  就目前状况而言,建立党内信息沟通机制,除了要提高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外,重点应放在两个层面:
  第一,加强党内信息沟通制度建设,形成党内信息沟通体制。这主要包括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制度、党员干部任免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在不影响党和国家保密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的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电子党务为平台,扩大党内信息沟通渠道。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给我们党的建设带来深刻影响。所谓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建设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和高科技手段,有效整合党建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电子党务作为一种新的党建模式,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它在思想建设上,有利于党员和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党内思想教育的互动性、有效性。在组织建设上,有利于增进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党的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和党员队伍的管理水平,扩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作风建设上,有利于加强党内的民主监督,创新反腐败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发展电子党务对党内形成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行动和谐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努力保证各项党内运行机制的密切联系与配合
  党内各项运行机制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项党内机制有效健全、和谐运行,都离不开其他党内机制的有力支撑。我们在建设党内和谐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各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配合,绝不允许在建设某一项党内机制时,妨碍乃至削弱另一项党内机制的形成和运行。
  总之,促进党内和谐,就必须努力建设和谐的党内运行机制。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基础,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核心,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民主团结、集中统一、生动活泼的先进政党,以党内和谐促进全社会的和谐。
  
  [责任编辑:吕 楠]
其他文献
QDII基金的诞生,其意义不仅在于打开了一个国内资本流出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翻开了中国机构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的第一页。和传统的国内投资不同,全球投资者在分享国际投资带来的
真菌药用“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也是历史上诞生最早的一类生物制药技术,并已发展走向“固体发酵系列工程”。固体发酵的上游工程建设,特别是发酵组合的优选、
新城(new town)的概念最初源于英国,主要目的是为了疏散大都市人口,建设一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的和独立自足的新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国内外相当多的大城市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国M2/GDP指标从1978年起的快速攀升,吸引了经济学界的注意。最初对于指标的上升,学术界基本上持一种乐观其成的态度,认为M2/GDP指标的上升是中国金融体制发展、金融深化的表现
个人健康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工作的基本前提,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影响健康水平的问题也成为讨论社会分层以及健康不平等的重要研究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财政学向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作为公共支出理论主体的公共品理论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同时,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一方经济主体正逐渐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重点转向为全
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存在的网络不健全、人员不专业、专职不专用、工作不得力等问题。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