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敢疑敢问的精神就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作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质疑问难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明确地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一、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敢疑敢问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总认为课堂教学讲是最重要的,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地位,因而学生一般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更容易对教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的问题不合适,会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及时矫正,对问题产生的模糊认识不能及时消除,长期下去问题成堆,以致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首先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杜绝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位教育家曾说:“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数学理解或数学解题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粗暴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应当讥讽,更不能惩罚,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一起来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质疑时,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对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给予鼓励和表扬。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学生敢问教师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李政道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们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当我们教师上完一堂课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偶尔提出了问题,也质量不高。分析起来,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积极思考。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很多家长关心的是:“你今天得了多少分?”只局限于用分数的高低衡量学习的好坏。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教师提出了几个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去探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质疑的一般方法。
  1.推敲法: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法则等表达中常有一些关键字、词,一字之误,差之千里,值得仔细推敲。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书本的叙述是否正确?有无片面不确切之处?理论和实际是否一致?都要认真去推敲。
  2.因果法:在解数学题时,有时做对了,有时又做错了;有时解得很繁,有时却很难简化;有的思路可得到正确的结果,有的思路却导致了错误的结论,等等,都值得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变化法:如果改变条件,结论如何?一题能否多解或多证?
  4.反问法:正面的问题,反过来会怎样?定理成立,它的逆定理成立吗?直接证法难行通,能否采用间接证法?正向思维受阻,能否采用逆向思维?
  5.推广法:在特殊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还能成立吗?平面几何中的有关性质推广到立体几何中来还能成立吗?实数集中的有关性质能否推广到复数集中?
  6.转化法:复杂的问题能否转化为简单的?一般(特殊)的问题能否转化为特殊(一般)的?综合的问题能否转化为单一的?隐晦的问题能否转化为明显的?高维(低维)的问题能否转化为低维(高维)的?正面的问题能否转化为反面的问题等等。
  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还要求我们教师巧布疑陈,创设一定的质疑情境。情境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所造成的气氛的总和。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下头脑好用,思维敏捷,在紧张的气氛下头脑常常判断失误,思维呆板。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巧布疑陈,创设质疑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巧布疑陈,创设质疑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精力主动探求,在情境中深思,在情境中受到感染,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测性“质疑”。
  
  三、培养问难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进矣。”这说明疑问是长进之母。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难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问。激疑启发的要点就是“无疑处生疑”,使一堂课沿着“无疑——有疑——无疑”波浪式的思维路线前进。
  (一)可以通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给学生讲清质疑的重要性。如:牛顿从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另外还可举些身边的例子说明,为学生提供榜样。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把哪怕问的问题再简单、再奇怪,教师都要根据情况认真作答或是课后给予作答。
  (三)学生质疑,学生析疑。让学生质疑成为教学的引线,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组织讨论。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疏导、释疑、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难是学习的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在民主、和谐、友善的气氛中学习、成长,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要实现这样一种转变,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首先必须有一个质的改变。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造成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受到传统教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应从学生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的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使之更加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出发,重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积累作文内容素材、对作品进行讲评,丰富学生的感受,不断写
关于干部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视。但干部队伍“四化”中的合理群体结构的问题,往往在组建和调整领
目的:  1.理论研究:为温胆片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临床运用:总结导师运用温胆片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并挖掘导师运用温胆片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特点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人的思维活动,甚至用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人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优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手段 多媒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其作文做到“言之有  物”,从而爱上作文,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思想的对任意距离空间求解最大分类间隔的方法,其优化问题可以用输入空间的距离来表示.首先我们将输入空间等距嵌入到Hilbert空间,在线性的Hilb
目的:建立不同人群推拿滚法动力学参数;研究滚法力在骨骼肌中的衰减规律。   方法:实验分二部分进行。   不同人群推拿滚法操作优化研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择腰椎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