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增压技术”的“新引擎”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g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沙以占湖南省1/20的土地面积、占湖南省1/10的人口,创造了占湖南省近30%的GDP和财政收入。昔日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而今正逐渐成为一个工业强市。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长沙的奇迹呢?
  
  “我梦想,三一集团成为世界上备受推崇和尊重的公司,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先进技术的领导者。”这是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的梦想。1994年11月,以梁稳根为首的知识分子团队,怀着种植一块中国工业企业改革“试验田”的纯朴愿望,在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第一台国产37米混凝土输送泵车,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1994年以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相继在三一重工问世,也使得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乾坤倒转,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当初的1∶9变为9∶1。三一重工的发展只是长沙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工业企业长沙还有很多,尤其是工程机械产业,一定程度上引领、带动和支撑着长沙工业经济的发展。
  2010年初,长沙经济开发区从北京捧回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金灿灿的招牌。这标志着长沙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型工业化引擎动力澎湃
  
  对于一座现代城市来说,工业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湖南省过去在工业定位和布局时,把株洲和湘潭作为两个工业发展城市,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并没有定位为工业城市。一直以来,长沙三次产业中以第三产业为主导,是个典型的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这种“三二一”的“优化型”产业结构被专家认为是“早熟型”。自从20世纪90年代长沙提出“兴工强市”战略之后,工业的发展也呈快马加鞭之势,工业增长极的作用得到日益明显的体现。
  随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撑。仅以工程机械为例,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制造商有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柳工集团等4家,其中2家企业是来自长沙。中联中科、三一重工2010年产销目标均冲刺500亿,大踏步挺进世界工程机械前五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三巨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全部是上市公司,均以生产高端、特有技术产品和替代进口的工程机械著称。
  除此以外,比亚迪、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陕汽重卡、众泰轿车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正逐渐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另外一极。材料工业、食品烟草业等也快速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不断成为拉动长沙经济的关键。
  数据显示,2009年,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1070亿元,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亿元,湖南中烟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双双突破200亿元,园区工业增长40%,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沙的GDP、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节节高”,长沙工业发展迅猛,工业总产值年增长速度超过20%~30%。2010年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
  1996年,长沙GDP为400.07亿元,2000年为656.41亿元,2001年为728.08亿元,2006年为1790.66亿元,2009年实现GDP3744.76亿元,总量超过了济南和郑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跃居第7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从全国中心城市来看,长沙先后超过了厦门、西安、长春、哈尔滨、济南等五个副省级市,2009年GDP总量首次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0名。2010年GDP总量预计超过4000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2亿元,增长30.3%。
  在湖南省,长沙以占湖南省1/20的土地面积、占湖南省1/10的人口,创造了占湖南省近30%的GDP和财政收入。
  尽管我们看待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把眼光定格在工业总产值、GDP等指标上,但这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数据背后却体现了这个位于湘江下游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巨大的变化以及长沙人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
  
  “增压技术”的应用
  
  昔日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而今正逐渐成为一个工业强市。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长沙的奇迹呢?
  “园区增压技术”
  一个产业同时产生三大龙头企业,不仅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80%,还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这不但说明园区无可比拟的产业特色优势,更印证了这个园区超乎寻常的孵化功能。
  任何一个园区的崛起,最初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长沙经济开发区同样如此。
  从长沙建设机械设计院说起,这家科研单位曾经为国内一些著名工程机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中联重科公司就脱胎于此。1992年,时任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职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通过依托原有的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如今,它已拥有地跨长沙、上海等地的5大产业园区,组建了混凝土机械、汽车起重机械等7大专业性公司,主导产品涵盖10个类别28个系列、168个品种。
  长沙另一个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集团。1994年,以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为首的几位创始人怀着创业的梦想来到长沙经开区。经过不懈努力,2002年9月20日,由三一集团的核心企业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泵刷新了世界纪录,将混凝土单机一次送到了406米的高楼上;同年11月26日,三一重工首台客车下线。2003年3月1日国内首台大功率旋挖钻机也在三一下线;同年7月3日,三一重工A股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经开区也异军突起。这家公司是由一位叫何清华的博导带领自己的团队创建的,他们从研发现代凿岩设备开始,到开发挖掘、筑养路、混凝土机械,如今已在4.5吨级以下小挖产品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目前,这家公司在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凿岩设备三大领域内均有数十个品种的产品,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高新技术100强企业”之列。
  一个园区,同一产业能同时产生三大龙头企业,而且,三大企业的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的80%。这不仅说明该园区无可比拟的产业特色优势,更印证着这个园区超乎寻常的孵化功能。
  2009年长沙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31亿元,同比增长21.4%。作为园区主导产业之一,工程机械产业更是其迅速发展的核动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沙经开区2009年工程机械产业保持了43.6%的增速,实现产值404.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六成多。目前,全区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占全省同行业的3/5,市值超过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市值的2/3,长沙经开区连续5年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排名中居第1名。
  “基础设施增压技术”
  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或地区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该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从而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或对某些行业起到“孵化”作用。
  长沙的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和工业腾飞插上了翅膀。交通的便利为长沙产业的集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长沙基础设施投资由2006年的198.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87.50亿元,年均增长43.7%;2009年民生工程投资126.97亿元,比2008年增长47.4%。2006年至2009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81.10亿元,年均增长18.1%。新港货站、黄花机场扩建、先导区建设、“两区九园”路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极大地改善了长沙的交通通行能力。200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投资达到150.17亿元,比2008年增长61.3%。2006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71.8%。长沙市用于水利、环境和管理设施投资达到266.45亿元,比2008年增长33.8%,投资额占到基础设施投资的45.4%,占全部投资的10.9%。长沙与株洲形成共同铁路枢纽。总投资986亿元的武广客运专线于2005年在长沙首先动工,2009年底建成并已正式通车。城区主干道有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中山路、黄兴路、湘江路、潇湘大道、人民路和“六桥三环”。湘江穿过长沙,并连接洞庭湖和长江主流。长沙有湘江千吨级航道和有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霞凝新港。2006年已建成一、二期,港口吞吐量达1100多万吨,其中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36万标箱,重件杂货350万吨。长沙的黄花国际机场距离市区约22公里,可直航境内45个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首尔、釜山、大阪等境外城市,2009年初开通了直航台北的航线。至2009年11月,黄花国际机场的年度旅客吞吐量第一次突破1000万人次。
  “发展机遇增压技术”
  机遇垂青有准备者。差距在弯道上拉开,对手在弯道上被甩开。2009年,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政策,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仅没有在经济寒潮中受挫,反倒在危机中表现了自己的经济韧性和“爆发力”;不仅在危机中安全“着陆”,更是在这场经济寒潮的试金石中体现了自己的含金量。可以说正是金融危机给长沙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金融危机为长沙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由于国际经济衰退,一些企业股值缩水,资金周转困难,为长沙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并购、引进高尖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在金融危机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产品陷入滞销僵局,华菱集团抓住机遇成功收购;排名世界前列的意大利CIFA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受挫,中联重科瞄准时机,整体收购。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东部产业和资本开始不断从中西部寻求发展空间,这为长沙高层次地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加快了长沙的产业发展和升级。
  企业重组对长沙经济转型带来了新动力。金融危机促使企业优胜劣汰,这无疑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抵御经济风险,企业必将加大自主创新、高新技术研发的力度,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有利于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长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国家为应对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对正在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的湖南来说是场及时雨。2008年四季度全国新批15条高速公路,湖南占了5条。大批高速公路的开工在建,同时为老百姓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新平台。据专家预测,仅新增高速公路建设一项,就可为全省增加240万个就业机会。
  “服务型政府增压技术”
  发展工业,政府应如何定位呢?政府管不管市场?政府管市场,但不是政府直接跟企业做买卖、帮企业谈判,而是引导企业去把市场做起来。为此长沙推出一系列的举措。
  比如在金融危机中,很多地方还在讨论政府是否挽救企业、挽救市场的时候,长沙根据国家过去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在2008年11月底谋划了332个重大项目,并在市、县(区)部门单位和园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开展“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帮两促”活动,对口服务440家规模企业。这对提振长沙市场和企业信心,促进长沙的招商引资、增强投资的针对性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又遭遇了“缺电荒”,当时缺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煤,没有煤电厂就不能发电。于是,长沙市政府给电厂补贴——电厂买1吨市场价格的煤,市财政就补贴1吨与电煤的差价,这个力度很大,有煤就能发电,有电就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保证居民的生活用电。市政府算了一本账:用补贴买煤的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光税收增加的财政收入就是补贴所用费用的25倍左右,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宏观调控以来,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对企业贷款小心谨慎,主要是害怕企业还不起贷款。国内的银行还没有达到国际银行业可根据订单的情况向企业贷款的服务,长沙市政府看准了这个问题,根据企业订单的情况,专门设立贴息和风险补贴资金。政府投资资金跟银行捆在一起设立一个风险基金,2008年市财政拿了4000万,2009年又拿了4000万,银行为企业新增加了近百亿的贷款。企业正好需要钱的时候,地方政府这种做法既让银行不犯错误,又使银行能够把资金放出来,用于产业的发展。政府、银行和企业捆绑起来,做到银企共赢,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另外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问题上,长沙市鼓励企业之间相互配套,对购买本地企业生产的零部件的企业,政府给予双向补贴,促进零部件企业向长沙集聚,也推动了长沙整机企业的发展;同时,利用长沙整机企业对零部件的需求,以市场来吸引关键零部件企业到长沙设厂。这样,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又较快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政府就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扶持企业做得更大。
  分管工业的长沙市副市长文树勋在解读调结构促转型时谈到:“首先市长应该是懂经济、会管理的行家,其次市长应该是生产要素的协调员,企业和项目的服务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政府在不断创新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长沙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有效增强行政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政府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局面。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和谐投资环境。围绕企业的生产生活,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减少政府审批环节,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和建立和谐投资环境。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和谐的投资环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首先是人与人的和谐,这是长沙吸引投资者的魅力所在。
  
  动力,归根到底在人
  
  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什么?不是城市本身,而是人创造了城市,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唯有人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城市的前进。当前,在各种自然资源都面临枯竭的情形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刻不容缓。而自主创新,可以增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逐步提升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沙是一座科教名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密集,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前列,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是长沙的城市特点,也是实现自主创新、创业富民的宝贵资源。长沙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如今因自主创新精神的注入而更显活力。在创新文化的带动下,长期积累的科技能量得到释放。长沙拥有40余名院士,30所高等院校,60家国家、省、市科研院所,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各类科研人员10多万人,每年产生数千项科研成果。
  长沙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提出了科技引领,建设创新型长沙的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突出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以观念创新引领整体发展,以体制和制度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科技兴市,必须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就会失去价值,就像一根新鲜的冰棒,久而久之便会融化,仅剩一根没有食用价值的冰棍。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将创新理念贯穿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在突出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眼光独到,通过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有效组合、相互渗透,激活科技创新资源,积极促进产、学、研、资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创新型长沙”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创新与长沙从没有联系得如此紧密,产、学、研、资一体化让长沙正在积聚强大的竞争力,一大批创新成果和机制纷纷脱颖而出:湖南海利成为全国首家地方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上市公司;全国率先在市级管理部门中成立市校合作机构;全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公司上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全国第一个同一项目中拥有两个973计划的大学;在长沙,每年有30至50家中小型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注册成立。有了这些创新机制和成果,长沙科技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新型工业靠科技成果的转化在长沙蓬勃兴起,长沙的科技创新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激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远大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力元新材料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企业高速发展,闻名全国。“远大高科技园”是中国惟一以企业命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长沙目前面临在中国创造出一个“创新大城市”发展模式的最好机遇。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率5年来提高了7个百分点,产、学、研一体化,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后盾。这一切也昭示着长沙正朝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迈进。当“创新强市、创业富民”成为整个城市的发展理念时,“知识创造财富”、“让科研成果变为现实的产品”也就成为了每个人的价值取向。
  长沙曾诞生过一个又一个“第一”:国内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第一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第一个智能机器人、第一台高功率微波发生器……
  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长沙“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如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何先之有?
  有阻力就有风险,作为改革者,就应该不惧风险,以天下为己任。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袁隆平的“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再到长沙人尤其是长沙领导者们的一马当先,我们看到的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看到了长沙的希望,湖南的希望。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长沙针对能源匮乏现状,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而落后产能是制约节能减排的主要瓶颈。为此,长沙市十分重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关停工作,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淘汰机制,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长沙对传统工业不是一味地呵护,而是采取“壮士断腕”的措施先后关闭了10多家资源消耗大、排污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既突出抓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面上节能,又兼顾细节,从点滴抓起。比如对年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评”,并将其进入了市政府服务审批窗口,项目节能标准纳入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性条件。聘请了80多位长期从事能源专业或能源管理工作的专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科学制定能源管理政策、规划等出谋划策,为重点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的技术支持;积极研发应用节能监管等方面前沿技术。
  2009年,长沙实行了新的绿线管理办法,此后将不断强化蓝线和紫线的管理,保护好山和文物。长沙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拓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行绿色建设和绿色建筑的理念。长沙将大力地发展公共交通来降低全社会的能耗。
  其实早在2001年,长沙市就提出了“将生态概念引入城市规划”的概念,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沙建设为一个山水生态城市。2004年6月,长沙市对城市规划进行重新修编,新规划注重发挥长沙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的优势,确立了“一圈两轴,多点布局”和“显山、露水、见秀”的思路。
  城市,一直以来就是人们理想的栖居之地,从城市的起源和人们对城市的选择中就证明了这一点。2009年长沙被评为“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近年来,长沙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长沙的综合实力已经在省会城市排在第七位,2009年长沙人均GDP达56620元,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首位;城乡居民收入也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沙将会成为一个“远者来、近者悦、居者安”的中部中心城市。
其他文献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因博彩业而生的国家, 建于1878年的蒙特卡罗大赌场,由当年巴黎歌剧院的设计师加尼埃GARNIER亲自操刀设计,风格典雅、气度不凡。蒙特卡罗的赌博之风由1856年亲王查尔斯三世为解决财务危机而开,从此赌场生意历经百年而不衰。1967年赌场由政府接管,每年收入可弥补国家预算5%,赌博业加上旅游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摩纳哥服务业的营业额就占了
期刊
摩纳哥的F1赛车道——蒙特卡罗赛道与城市街道融为一体,每年除F1赛事外,其它时间赛道都为日常交通使用,自1929年首次作为赛道使用以来几乎没有做过任何修改。它全长3.340公里,是F1赛道中最短的一条,却也是最难开最惊险刺激的一条。  除了F1赛车和旅游产业,摩纳哥的邮票也举世闻名, 发行邮票是其重要经济来源。摩纳哥的邮票图案新颖,形式多样,印制精美,远销世界各地。
期刊
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竞争力就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获取资源、市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竞争所涉及的不再仅仅是产品、企业的竞争,而是逐渐扩展为区域性质的整体市场竞争,而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则主要取决于其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拟根据省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可操作、定量化的方法,对湖南工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衡量和评价,为湖南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
期刊
城市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排名  近日,2010中国软件创新论坛暨投融资论坛在世界博览广场举行。论坛同时发布了《2010中国软件创新报告》。《2010中国软件创新报告》显示,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软件行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行业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这些都是影响土地流转有效进行的因素。这说明只有确保转出户与转入户信息的对称,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使土地流转有序、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市场 配
期刊
摩纳哥位于法国尼斯东方14公里处,与意大利北部左右相邻,相距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车程。它是世界第二小的国家,国土仅1.9平方公里,弯弯曲曲4公里的海岸线,重重叠叠进入蔚蓝海岸。地中海的风情、风景宜人的蓝色海岸,优雅的生活环境,多姿多彩的上流社会生活以及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制度都是摩纳哥吸引闻名世界新贵的原因。    摩纳哥政府多年来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取
期刊
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调动精心组织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校园科技文化节等系列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科研立项为突破口,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校园学术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辅助组织学生参加的校外创新实践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为书记市长工作服务,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和深入基层采访调研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多层次宣传《中国城市经济》理事会常务理事城市,《中国城市经济》杂志采访调研组,于2010年4月12日至28日和5月12日至20日两次驱车前往十堰市的五县一市二区(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进行采访调研,历时16天,行程7000多公里。  短短的
期刊
营口开发区,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渤海之滨,又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蔚蓝的天空,散發着七彩的光辉,向国内外展现着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在浩瀚的渤海湾畔,有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鲅鱼圈。从古老淳朴的小渔村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发现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梳理问题、用科学发展的实践解决问题,坚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文
期刊
南水北调,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群众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