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苯妥英及卡马西平治疗有关的蕈样肉芽肿样皮损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4例服抗癫痫药苯妥英或卡马西平后出现蕈样肉芽肿(MF)样病理特征皮损的病人。例1及例2为42岁的女性及43岁的男性,均患癫痫,例1服苯妥英,例2服卡马西平,分别在背部及胸部出现指头大小局限性浸润性斑块数月。早期活检均支持MF,完全切除皮损,之后继续服用原药,追踪过程中(例1已5年)未发现MF体征。

其他文献
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淋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行,给治疗和预防带来困难,同时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STD的流行给社会、经济、个人健康等方面带来严重问题.因此,有关STD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在诸多方法中,经阴道途径预防最引人注目.本文归纳近年来有关STD的预防方法,着重介绍杀精剂阴道海绵栓及其在STD预防中的作用.
本文报告6例HIV-1阴性男性同性恋者中Ka-posi肉瘤(KS)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暗色孢科菌的分类目前仍以形态学为依据,致某些属间的鉴别较困难.如高氏瓶霉和甄氏瓶霉,现改为外瓶霉,曾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过很多争论;又如皮炎外瓶霉常与某些甄氏外瓶霉混淆.本文作者分析了15株高氏瓶霉,30株甄氏瓶霉和31株皮炎外瓶霉的线粒体(mt)DNA酶切电泳图.企图从基因分析进行分类研究.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学上是继皮质类固醇之后又一类被称为带革命性的药物.其中依曲替酸(etretsn,acitretin,Ro10-1670,TMMP-RA,商品名neo-tigason)的治疗作用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都已有评价,疗效观察正在进一步深入.
期刊
报道18例Sweet综合征患者皮肤活检的组织学特征,显示真皮乳头层有轻到中度水肿,真皮上部及中部有炎症细胞聚集。2例浸润位于真皮深部。偶有真皮弥漫性浸润,皮下组织无浸润。浸润的成分呈多样性,其中仅2例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11例浸润主要由组织细胞构成,其余病例中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均等。
期刊
通常认为LL病人经有效化疗但未发生明显的逆向反应者,他们的麻风菌素光田反应(即晚期反应)将持续终身为阴性.1987~1989年间,作者对24例经22~40年化疗而无逆向反应史的LL病人进行麻风菌素试验.这些病例最初用的是砜类药(通常为DDS),近年绝大多数患者用过2年联合化疗(MDT),其中6例试验前5~22年有过复发史.除2例复发者外,皮肤查菌已阴性至少10年.
期刊
56例对类固醇有效的头皮部皮肤病(39例银屑病、17例湿疹)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14~81岁,随机分到1组(外用含2%水杨酸的0.05%二苯酸倍他米松洗剂)或2组(外用0.1%戊酸倍他米松洗剂)。两组的年龄、体重、身高相匹配。治疗时用双盲对照法。头部皮损处每日用药2次,连用3周,于治疗后7、14、21天评价疗效。
已知γ干扰素(γ-IFN)在体内外能诱导上皮细胞合成及表达HLA-DR抗原,并在体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角朊细胞的生长。本文作者报道重组人γ-IFN对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表达的作用。
患者男,17岁,初诊时间1986年9月2日.家族史:家系内无同样疾患.既往史无特殊记载.现病史:出生时胸部即有肿瘤,随着年龄增长肿瘤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
期刊
肺结核常与肺部真菌病难以鉴别,作者以6年回顾法评价了支气管镜并支气管肺泡灌洗法(BAL)作为二者鉴别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