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学上是继皮质类固醇之后又一类被称为带革命性的药物.其中依曲替酸(etretsn,acitretin,Ro10-1670,TMMP-RA,商品名neo-tigason)的治疗作用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都已有评价,疗效观察正在进一步深入.
【机 构】
:
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甲酸类药物在皮肤病治疗学上是继皮质类固醇之后又一类被称为带革命性的药物.其中依曲替酸(etretsn,acitretin,Ro10-1670,TMMP-RA,商品名neo-tigason)的治疗作用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都已有评价,疗效观察正在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依曲替酸(acitretin, AT)是依曲替酯(etretinate,ET)的主要代谢产物,其治疗作用与ET相同,但在体内排泄较ET为快.本组用AT和安慰剂对临床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扁平苔藓(LP)的65例病人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有神经系统疾患者除外,有生育能力的妇女采用了可靠的避孕方法后方列入观察之列.
1954年Gold最早描述了LE患者因粘蛋白沉积引起的皮肤丘疹及结节性损害.本文作者在统计分析自己的3例和日本国内外的13例患者的基础上,于1985年将该病变命名为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症(nodular cutaneous lupus mucinosis,NCLM).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出现大疱为特征.根据本组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及电镜观察,一般可分为表皮型、交界型及真皮型三型[1],各型中又可分为若干亚型[2],因而造成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困难,有时电镜检查也难于为各病的诊断提供客观指标[3],近年来各种诊断抗体的研制,为EB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依据,现将有关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最近发现7例老年男性的上背部出现来源于真皮黑素细胞的蓝色斑片,这种情况尚无报告。7例老年男性,年龄61~75岁,中年以后发病,6例为上背部散在大小不等的蓝色、蓝灰色、蓝紫色及蓝黑色斑片,直径3mm,边界清晰或模糊,其中1例额部也有类似斑片。
氧自由基(O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对机体可产生损伤作用。银屑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异常增高,PMN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血过氧化脂质(LPO)高于正常人,导致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自由基损伤可能为其发病机理之一。银屑病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触酶和谷胱甘肽酶及皮肤SOD比正常低,提示机体防御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自由基清除剂可望成为银屑病的治疗药物。
慢性荨麻疹或荨麻疹性血管炎病程中发生关节症状者,文献中已有较多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报告4例均无免疫复合物介导疾病的证据,全部病例HLA-B51抗原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着相同的遗传学背景.
拔毛癖是指不能克制拔除自己毛发的冲动行为。这一慢性精神疾病严重限制了病人在社交、情绪和职业等方面的适应能力。本文综述了其临床表现、精神病学意义、病因假说和治疗。认为该病有多种病理学基础。经多学科的适当治疗容易治愈。
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淋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行,给治疗和预防带来困难,同时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STD的流行给社会、经济、个人健康等方面带来严重问题.因此,有关STD预防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在诸多方法中,经阴道途径预防最引人注目.本文归纳近年来有关STD的预防方法,着重介绍杀精剂阴道海绵栓及其在STD预防中的作用.
本文报告6例HIV-1阴性男性同性恋者中Ka-posi肉瘤(KS)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暗色孢科菌的分类目前仍以形态学为依据,致某些属间的鉴别较困难.如高氏瓶霉和甄氏瓶霉,现改为外瓶霉,曾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过很多争论;又如皮炎外瓶霉常与某些甄氏外瓶霉混淆.本文作者分析了15株高氏瓶霉,30株甄氏瓶霉和31株皮炎外瓶霉的线粒体(mt)DNA酶切电泳图.企图从基因分析进行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