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柔:生于1970年代,心理发育没跟上年龄发展,把写字当成好玩的闲情逸致,想通过文学作品倡导“王小柔快乐生活哲学”,被誉为中国最哏儿的作家。代表作有《乐意》《有范儿》《十面包袱》《都是妖蛾子》《把日子过成段子》《越二越单纯》等。
北京的张小姐短信告知欲来天津,我率真地回复:我带你去“狗食馆”吧。她说:“不,我要去天津过两天民国生活。”我打出生就在天津过百姓生活,多犄角旮旯的美我都知道,可是怎么生生地退回到民国了,还真不知道,我最多能带她回到万恶的旧社会过过苦日子。所以张小姐到天津的时候我并没得到通知,等意识到她来了的时候,张小姐已经开始频繁在微信上发蓝天白云和路牌的照片了,像个诗意的女中学生。
我打电话尽地主之谊,张小姐说正在等马车,真高端,说得跟到了英国老电影里似的,我强烈要求视频通话,主要想看看马长什么样。张小姐的脸很快就填满了我的手机屏幕,烫着个撒切尔夫人的头,大草帽上还耷拉下来一块面纱,整个人仿佛出现在蚊帳里。我关切地问民国生活到底是啥样的生活,张小姐拿手捏住面纱打嘴边往外拽拽地说:“亲,就是坐马车撒。”我惊得脑子瞬间没反应过来,嘴就显得笨了。她把手机一歪,我看见马了!我说,我借你自行车,你可以在小洋楼里到处转转还能随处停。但话没说完,张小姐已经坐上了马车前排,特别幸福地说:“坐马车多气派。”
随后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张小姐发了无数以马后脑勺为背景的天津五大道风景。下面有一串儿小伙伴们无比羡慕的回复。
中午时分,张小姐电话催我去吃饭。她选了一家最有历史感的西餐厅,说坐在里面能够怀想当年遗老遗少的浮华生活,墙上还有好多名人的黑白照片,她特别强调自己在钢琴旁边等我。我匆匆忙忙往地铁站跑,满脑子白桌布配黑白照片的景象,这还能吃得下去饭吗?张小姐电话平均五分钟一个,问我到哪儿了,话里话外非常看不上我有车不开的行为。
说实话,我进这种高档西餐厅挺自卑的,中英文菜单会让我满眼茫然,菜品后面的数字更让我恨得咬牙。不过,张小姐确实已经在钢琴旁边坐好了,后背挺得很直,面带微笑地左顾右盼。这样的大环境让人马上就收敛起松弛,我也直挺挺地坐着与她相视一笑,翻看菜单。扫了一眼,我就给关上了。张小姐很大气地点着,我在桌子底下踹了她一下,小声说:“太贵了。咱换个地儿吧!”她变得非常陌生,也踹了一下我:“咱吃的是文化,是历史。注意你的身份!”然后和颜悦色地点了几个最便宜的。
我挠着白桌布。上面留下一道道指甲印儿。张小姐环视四周说:“你们天津人以前都在这儿吃饭吧?”我继续挠:“民国的事儿,我不知道。”
充满勾兑味道的果汁上来了,我一想到那两位数,一仰脖先干为敬了。菜陆续上来了,我不懂西餐的摆盘艺术,盘子一个个的又大又白,再看里面一个樱桃西红柿能切四瓣,这边挤点黄色的酱那边挤点棕色的酱,再来两根貌似台湾烤肠的东西一摆,放在面前,我不禁大声说:“这是被人已经吃过一轮了吧!”张小姐瞪了我一眼:“这叫留白。”我在心里问,能骂街吗?
张小姐细致地在每道菜上来的第一时间拍照,发微信,文字跟张爱玲写的似的。
我没怎么敢动筷子,得先让着对面那位文艺女中年吃。留白了一千多块钱,我把叉子插进最后一朵西兰花上,起身要走。张小姐举着手机说:“哎呀!我微信里有个同事说也在天津,也在这里吃饭,她在三楼,咱们在四楼,比她高一层,哈哈!”人真是容易满足和快乐的动物啊!
出了洋气的西餐厅,我问张小姐去哪儿,张小姐说得去吃炸糕,合着还真没吃饱。晚上,居然在微信上又看见了张小姐发的照片,全是各种亮点儿,给张小姐打电话,问她是不是在天津之眼上俯视天津,她说对,问她看见什么了,她说:灯。
我忽然明白了江湖上流传的旅游与旅行的区别了。
北京的张小姐短信告知欲来天津,我率真地回复:我带你去“狗食馆”吧。她说:“不,我要去天津过两天民国生活。”我打出生就在天津过百姓生活,多犄角旮旯的美我都知道,可是怎么生生地退回到民国了,还真不知道,我最多能带她回到万恶的旧社会过过苦日子。所以张小姐到天津的时候我并没得到通知,等意识到她来了的时候,张小姐已经开始频繁在微信上发蓝天白云和路牌的照片了,像个诗意的女中学生。
我打电话尽地主之谊,张小姐说正在等马车,真高端,说得跟到了英国老电影里似的,我强烈要求视频通话,主要想看看马长什么样。张小姐的脸很快就填满了我的手机屏幕,烫着个撒切尔夫人的头,大草帽上还耷拉下来一块面纱,整个人仿佛出现在蚊帳里。我关切地问民国生活到底是啥样的生活,张小姐拿手捏住面纱打嘴边往外拽拽地说:“亲,就是坐马车撒。”我惊得脑子瞬间没反应过来,嘴就显得笨了。她把手机一歪,我看见马了!我说,我借你自行车,你可以在小洋楼里到处转转还能随处停。但话没说完,张小姐已经坐上了马车前排,特别幸福地说:“坐马车多气派。”
随后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张小姐发了无数以马后脑勺为背景的天津五大道风景。下面有一串儿小伙伴们无比羡慕的回复。
中午时分,张小姐电话催我去吃饭。她选了一家最有历史感的西餐厅,说坐在里面能够怀想当年遗老遗少的浮华生活,墙上还有好多名人的黑白照片,她特别强调自己在钢琴旁边等我。我匆匆忙忙往地铁站跑,满脑子白桌布配黑白照片的景象,这还能吃得下去饭吗?张小姐电话平均五分钟一个,问我到哪儿了,话里话外非常看不上我有车不开的行为。
说实话,我进这种高档西餐厅挺自卑的,中英文菜单会让我满眼茫然,菜品后面的数字更让我恨得咬牙。不过,张小姐确实已经在钢琴旁边坐好了,后背挺得很直,面带微笑地左顾右盼。这样的大环境让人马上就收敛起松弛,我也直挺挺地坐着与她相视一笑,翻看菜单。扫了一眼,我就给关上了。张小姐很大气地点着,我在桌子底下踹了她一下,小声说:“太贵了。咱换个地儿吧!”她变得非常陌生,也踹了一下我:“咱吃的是文化,是历史。注意你的身份!”然后和颜悦色地点了几个最便宜的。
我挠着白桌布。上面留下一道道指甲印儿。张小姐环视四周说:“你们天津人以前都在这儿吃饭吧?”我继续挠:“民国的事儿,我不知道。”
充满勾兑味道的果汁上来了,我一想到那两位数,一仰脖先干为敬了。菜陆续上来了,我不懂西餐的摆盘艺术,盘子一个个的又大又白,再看里面一个樱桃西红柿能切四瓣,这边挤点黄色的酱那边挤点棕色的酱,再来两根貌似台湾烤肠的东西一摆,放在面前,我不禁大声说:“这是被人已经吃过一轮了吧!”张小姐瞪了我一眼:“这叫留白。”我在心里问,能骂街吗?
张小姐细致地在每道菜上来的第一时间拍照,发微信,文字跟张爱玲写的似的。
我没怎么敢动筷子,得先让着对面那位文艺女中年吃。留白了一千多块钱,我把叉子插进最后一朵西兰花上,起身要走。张小姐举着手机说:“哎呀!我微信里有个同事说也在天津,也在这里吃饭,她在三楼,咱们在四楼,比她高一层,哈哈!”人真是容易满足和快乐的动物啊!
出了洋气的西餐厅,我问张小姐去哪儿,张小姐说得去吃炸糕,合着还真没吃饱。晚上,居然在微信上又看见了张小姐发的照片,全是各种亮点儿,给张小姐打电话,问她是不是在天津之眼上俯视天津,她说对,问她看见什么了,她说:灯。
我忽然明白了江湖上流传的旅游与旅行的区别了。